水溶顾不得去看刚出生的儿子,只是紧紧抱着黛玉连声说道:“玉儿,你胜利了,你打赢了这一仗!”
黛玉原本疲惫至极,但听见水溶这傻话又觉得好笑。
她勉强挑了挑嘴角,“冒什么傻气呢?
这又如何与打仗相提并论?
我累极了,我要睡了。”
说完真的慢慢合上眼,沉沉睡去。
水溶虽然心中激动万千,感觉和黛玉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是也着实是不忍心打扰她。
他大致算了算,从听说黛玉阵痛开始,到诞下这一对姐弟,居然用了快八个时辰,着实是不易。
见黛玉睡得熟,他这才起身出去想要看一看新生的双胞胎姐弟。
一出去,看见的竟是岳父岳母各抱着一个孩子,只不过一个坐着,一个站着,四个小舅子围在旁边全都兴奋不已。
没想到都已经过了亥时了,这一家子全都没睡呢,就连最小的安哥儿也不例外。
见到这位新上任的爹爹出来,王熙凤笑着说道:“还是我们玉儿厉害,竟然一次就儿女双全了!”
水溶笑道:“那是自然,玉儿是最棒的。”
安哥儿今天是除了新手爹娘之外最开心的人,他小小年纪就升了辈分,谁能有他这样的待遇!
所以他听姐夫说姐姐是最棒的,立刻拍着巴掌附和道:“我姐姐就是最棒的!
就是因为姐姐生了孩子,我才能当舅舅!”
王熙凤忍不住笑了出来,安哥儿这话虽然听着怪怪的,可却也没错。
团哥儿满脸是笑地问道:“姐夫,小外甥们可取名字了?”
水溶笑道:“前些时候闲来无事,倒是和玉儿一起拟了好几个。
不过最终要选哪两个,还是等你姐姐来定吧。”
王熙凤说道:“女婿今日也辛苦了,这一日连饭都没吃一口。
灶上一直炖着汤呢,我让人给你下碗面吃吃。”
水溶这才想起来自己除了早上那顿随便用了点,这一日也是滴水未进。
刚才还不觉得如何,这会经岳母一提,方才觉得是有些饿了。
他笑道:“那就有劳母亲了。
只不过玉儿更是辛苦,等她醒来可要好生补补才是。”
王熙凤笑道:“这你放心,她是双胎,身子亏空也大。
我把月子里要吃的补的食材药材都备齐了。
绝对给她养得白白胖胖。”
说完,王熙凤将孩子交还给乳母,赶着几个儿子快回去睡觉。
“小外甥们也都见过舅舅们了。
舅舅们快给我回去睡觉!”
安哥儿还没稀罕够呢,他从未见过如此小的孩子,正觉得新鲜,还想赖在这里和双胞胎一起睡觉。
结果让王熙凤在屁股上“啪啪”两巴掌,老老实实地跟着哥哥们回去睡觉了。
待林家人都走了,水溶这才认认真真地去看望了自己的两个孩子。
虽说是双胞胎,但毕竟是龙凤胎,比起同性别的双胞胎来不是那么的相像,还是比较容易分清楚的。
水溶看着已经睡熟的两个孩子,心中柔情万千。
这是他和黛玉的骨肉,长着和黛玉一样的眉,同他一样的眼。
这两个小东西的存在,让他和黛玉之间有了最最难以割舍的羁绊。
这是他们的孩子,是他们的家人。
他们这个小家庭,会如同林家一般,越来越枝繁叶茂,瓜瓞绵延。
等到黛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辰时三刻了。
她一睁眼,就看见了趴在床边的水溶。
“你该不会在这里待了整晚吧?”
水溶笑着摇摇头,“怎么会?
我还在孩子们那里待了半个晚上呢。
你不知道,这两个小东西真是能吃,一晚上竟然要吃那么多次奶。”
黛玉撑着身子想起来,水溶忙过去将她扶起。
“你睡了那么久,肯定饿坏了。
我这就让她们把你爱吃的东西送来。”
黛玉笑道:“倒也不急,我想看看孩子们。”
水溶忙喊人让把双胞胎抱来。
这姐弟二人刚吃过一顿奶,这会子正精神着呢。
黛玉一见到两个孩子就爱得不行。
看着两个嘬着小嘴,浑身奶味儿的小婴儿,黛玉觉得自己的心都要化了。
奶娘将两个孩子并排放到黛玉旁边的床上,水溶也凑过去,俯身在黛玉身边一起看着孩子们。
黛玉伸手轻轻摸着两个孩子的脸,“姐姐的脸看着比弟弟胖一点呢。”
“要不怎么是姐姐呢,力气更大些,所以出来也早一点。”水溶笑道。
黛玉又惊叹,“这眼睛竟和你一模一样!”
水溶满脸幸福地笑道:“但是眉毛和嘴巴却像足了你呢。
不愧是咱们的孩子,真会长,全挑了父母的优点长的。”
黛玉看着这一对姐弟也是越看越爱,怎么看怎么好。
水溶问道:“玉儿可想好两个孩子的名字了?”
黛玉略一沉思,“就像咱们先前说好的,水生木,你这一辈是从水,那孩子们的名字自然是从木的。
不如……就选樱和杉吧,都是生命力极强的树木呢。”
水溶沉吟,“水樱,水杉,樱姐儿,杉哥儿。
好,真好。
好记又好听。
不愧是玉儿,一下子就选到我心坎上了。”
黛玉抿嘴一笑,她知道不管自己选哪一个水溶都会这么说的。
尽管如此,听到丈夫如此附和支持,她还是很开心的。
于是乎,北静王府的两个小主子的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
虽说这才是黛玉生产后的第二天,但是林家就已经门庭若市了。
众位亲朋好友在听说黛玉在娘家生产时,都先是吃惊,后又释然。
这两天几乎京中所有人都听说了陈、郑两家联合逼宫一事,也知道是卫家和北静王救了驾。
所以许多人也就想当然的认为是北静王进宫救驾,府里没人照顾,所以黛玉才住在娘家生产的。
不过不管怎样,反正素日与王府和林家交好的那些人,听说了北静王喜得龙凤胎后,都巴不得早些过来祝贺。
所以黛玉生产后的第二天开始,林家门口往来的马车就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