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因为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冷哲已经得罪了一帮人,尤其是那些滥采滥挖的不法商人,眼见自己的财路被断,有些还被追责,补交生态恢复费,个个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他置于死地。
包括一些受到处理的干部及家属,也觉得他不近人情,山上地底下的矿产,大家挖一下,采一下,收点“保护费”又怎么了?你倡导的所谓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不还是为了自己的政绩着想吗?
冷哲要怎样跟他们解释,这种滥采滥挖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泥石流冲毁民居、重金属超标等等系列问题,就是大自然在报复人类之前的种种恶劣行为,他可不想将一个满目疮痍的河西县,留给子孙后代。
所以,他宁愿引进一些原生态、见效慢的产业,例如牛羊养殖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秉承生态优先的原则,逐步培育发展地方经济。在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带动下,周边的农民也会慢慢带动起来,多掌握一门技术,多一个增收渠道。
可惜,他的一番苦心,大部分人并不明白,他也不可能一个个的去解释说明。
误会就误会吧!
所以,他虽然拒绝了赵霄云,但是,他能深刻理解她内心的孤独和身处高位的无奈。
好在,赵霄云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也是一个成功成熟的女商人,对于冷哲的婉言拒绝,她似乎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只是说:“如果改变主意,随时可以找我!”
算是,各自给对方留了足够的体面,以及足够的未来发展空间。
这次,让冷哲再次举起“反腐倡廉”和“整顿作风”的大刀,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自己下乡时发生的几件小事。
一个周末,他没有带随从,自己开车去比较偏远的一个乡镇转悠转悠。
这个乡镇,从县城开车过去要三个小时,平时冷哲来得很少,毕竟每天工作安排得很满,工作日很难抽出一整天的时间,专程去一个乡镇调研。
所以,他就挑了一个轻松一点的周末,自己去转转。
在一个坡度很陡的盘山公路上,他突然发现了几个村民满头大汗的赶路,其中两人抬着的竹椅担架上,还躺着一个病人,全身盖得严严实实,可能病得不轻。
盘山公路很窄,冷哲靠边停车,给一群人让路的时候,却觉得有点蹊跷。
给病人治病,应该是抬这担架往乡镇医院走啊,他们一大早却是往山上走。
于是,他熄了火,下车去找他们搭搭话。
起初,他们不愿意理冷哲,以为他是城里想拉生意的黑车司机,有人直接拒绝道:“我们不去城里看病,不坐你的车。”
“那你们是回家了吗?”冷哲倒是不在意他们的误会和敌意,友好的问。
“是啊,不回家又能怎么样,镇医院的医生都放假了,没人值班,白跑一趟!”其中的一个中年人,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没有好气的说。
冷哲注意到,抬担架的几个人,其实也都不年轻了,中老年人,还有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想必还在读中学,据说病人正是他的奶奶。
这也符合现在农村的留守现状,村里居住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劳动力比较少。
冷哲有心想帮帮他们,于是问道:“你们住在哪个村啊?”
年龄大的几个人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可能心里还有防备心理,怕他是坏人。
于是,冷哲对那个男孩说:“来,你告诉叔叔,住在哪里,晚一点我找到医生之后,让他们上门来给你奶奶看病。”
男孩将信将疑的看了他一眼,几个年纪大的赶紧给他使眼色,意思是让他别讲。
男孩子犹豫了一下,抱着一丝希望还是开口了:“我家住在坳子村八组,从这儿翻过去还有两座山。”
“好的,你奶奶有些什么症状啊?”冷哲继续问道,想要找到一个能够对症下药的医生。
“你跟他啰嗦什么呀,医院都没医生,他还能给你变出医生来不成,你别天真了,走吧!”一个年长者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