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秦母就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回到了饭桌上,又从腌菜缸里舀了一小碗咸菜。
秦京如也不矫情端起碗就一边大口吃着面条一边说道:“爸妈,我有个大喜事告诉你们”。
“大喜事?”。
“是不是......”。秦父秦母两人第一反应是认为自家闺女怀了李家的骨肉,顿时欣喜若狂的凑上前来追问道。
“不是不是,是另外的事情”。眼瞅着被父母误解,秦京如小脸通红的连忙摆手解释道:“你们想哪去了!”。
“哎哟喂,我的小祖宗啊,你说话能不能别大喘气啊?”。
“你早点给大东传宗接代,这就是咱家天大的喜事!”。秦父秦母两人有些失落的抱怨道:“大东这孩子对咱家是真没话说,你这丫头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李家的香火续上,知道吗?”。
有个在城里当干部的女婿,秦大海一家虽然没有进城享福,可在村里这就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尤其是在李大东并没有嫌弃他们一家条件不好,反倒是偶尔会陪着秦京如回来探亲。
每次回来也都会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孝敬他们,让整个秦家村对此都羡慕不已,秦大海更是一跃成为了同辈人当中过得最好的一个。
许多人还在抽着旱烟卷着烟叶子,他就已经抽上了供销社贩卖的卷烟,虽然大前门不经常抽,可是经济烟是随时都揣着,时不时也会发给几个关系不错的堂兄弟表兄弟。
还听从了李大东的嘱咐,将他带回来的大前门以及一两包牡丹烟留着发给了村里的村支书以及生产队长,混了个不错的人缘。
这样的女婿几乎成为了秦家村不少人嘴里“别人家的女婿”,秦大海现在唯一担心的并不是姑娘不挂念他们老两口,毕竟李大东的为人摆在那,即便是他们不主动提,对方都会主动询问家里是否有难处,反倒是担心起了秦京如会不会生不出儿子,给李家传宗接代。
“知道啦,我,我肯定努力,努力给大东哥生大胖小子”。秦京如有些害羞的点了点头,话音一转继续说道:“爸,妈,我已经转户口了,而且大东哥还帮我找到了一个售货员的工作!”。
“知道就好,啥喜事都比不上我当外公来得......”。秦大海突然一愣瞪大双眼不可置信的问道:“你说啥?再说一遍!”。
“妹子....你说啥?你当,当工人了?”。
“丫头,你转户口当工人了????”。
“姐,你当工人了,你是不是挣工资了?”。其余三人反应过来之后瞬间凑上前,将秦京如围在中央,满脸震惊的问道。
“对,大东哥托关系给我办了农转非的申请,昨天我就已经是城里户口,而且也办了供销社的入职手续了”。
“嘿嘿,我现在也是工人阶级了,我以后也能挣工资了!”。秦京如小脸上浮现出自豪的神情说道。
“天啊,大东给你办的?”。秦大海强忍着心里的惊涛骇浪,作为地道的农村人,自从公私合营过后乡下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
这些年不少人挤破脑袋就想将家里的闺女嫁进城里,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里多一个城里的亲戚,能够在收成不好的时候有人能够帮衬一下家里。
尤其是自从秦淮茹嫁进城里以后,他也没少听说过大哥一家的在遇着困难的时候向城里求助,最初还能换来女婿一家的援手,可自从59年开始粮食减产之后秦淮茹就再也没有回过乡下。
也在秦大山的嘴里听到了对女儿的无奈以及对女婿的抱怨,知道秦淮茹嫁进贾家以后也是靠着丈夫在鸽子市场买粮票换粮食吃,压根就没有混上一个城市户口吃上定量粮。
“秦淮茹当年没有转户口悔得肠子都青了,后面几年想转都转不成”。
“咱家闺女这才嫁过去没一年,大东说办就给京如办了,大海啊,咱家攀上好人家了啊!!!”。秦母喜极而泣的搂着秦京如高兴得直哭。
“还找了工作呢,是供销社的售货员!”。秦京如炫耀的强调道。
“是是是,闺女当了售货员了,咱们家要享福了”。秦母一边抹着眼泪一边高兴的附和道。
“你高兴个锤子,京如啊,我跟你说,挣了工资把钱给大东存着,不许往家里寄钱,知道吗?”。秦大海白了一眼自家媳妇儿,转过身一脸严肃的叮嘱道:“户口,工作都是人大东花钱花关系给你办的,你可不能不识数,觉得自个儿能耐了就想干啥干啥!”。
“知道,我哪能不知道啊,秦淮茹嫁了那么多年到头来还是接了班才进了轧钢厂上班”。
“我能不知道大东哥为了这件事情费了多大的力气吗?”。秦京如心里窃喜,亲爹并没有得知她马上就挣工资就着急忙慌的管她要钱接济家里,这就不会让她陷入两难的局面当中。
不过她也清楚,她现在拥有的这些东西都是自家丈夫给的,从嫁进门的那一天开始她就已经做好了为了留在城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果家里父母成天逼着她从夫家拿东西回家接济家里,她甚至都想好了为了不惹怒丈夫会与娘家断了联系。
“对对对,不能贪得无厌,大东那么孝顺的孩子,咱们要有啥困难都不用咱们开口,他就会主动帮忙了”。秦母这才从喜悦中回过神来连忙谄笑着赔着笑脸。
“对了,爸,秦淮如她在城里搞破鞋了”。
“她跟车间里的车间主任还有她丈夫贾东旭的师傅两个人搞了破鞋,现在被抓了,马上就要被判刑了”。秦京如话音一转脸色认真的说道:“今天我本来是要去上班的,可是大东哥让我先回来一趟,为了以后咱们家不被牵连,您跟大哥必须得去找秦大山一家的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