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丁水这么说,周围那些知青的心情都挺复杂,他们倒是很想相信丁水说的是对的,内心又怕会失望,平白给自己信心,到时只能收获一场空欢喜。
“朱元璋暂停过科举吗?”
“可是现在不是有举荐上大学吗?”
“是啊,有举荐上大学,哪还用得着专门考啊,小赵你会不会太乐观?”
面对众人的担心疑惑,丁水继续:
“朱元璋暂停科举的时候,他用的也是举荐制啊,让百官乃至于一些勋贵们推荐,但最后,他还是不得不放弃举荐制,经过一番波折后重新恢复科举。
如今局面,我觉得是有相似度的。
短则五六年,长则七八年,最多不超过十年,高考此举必然是要恢复。”
“啊!需要这么长时间?”
有人顿时诧异道。
不过边上立刻又有人翻了个白眼:
“你真信啊?上面政策规划怎么可能是她能猜得出来的,她有这本事?”
“我信,但为什么要这么久?”
已经下乡两三年,暂时也没什么希望回去的,多少愿意给自己一个期盼。
而且他觉得丁水说的挺有道理。
自然愿意多听听。
“你们应该都清楚,推荐上大学在某些方面相当严格,但是在某些方面又相当的宽松,特别是对学历和知识的要求上,更是如此。甭管是高中毕业,初中毕业还是小学毕业,甚至没有文凭没上过学,只要某些方面达到了要求,比如政治素养,那都是可以上大学的!”
丁水才刚开个头。
边上那些知青就纷纷惊讶的打断。
“等等,我们不清楚啊,你赶紧详细说说,推荐上大学是啥情况来着?我一直以为只有高中毕业才有资格呢!”
“是啊,我也一直以为……”
“没上过学的都可以吗?”
而丁水是直到此时才意识到,大家对此事不知情,当即便毫不吝啬说道:
“那你们静一静,听我说。
据我所知是这样的,因为前段时间还有报纸专门提到,某某某虽然没有上过学,但被评为劳模,推荐上了大学。
所以,推荐上大学关键在推荐。”
听到这,已经有人察觉出了问题:
“这……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我明白了,难怪你说高考迟早要恢复,无非就是七八年后,还是十几年后。这样推荐上大学的又能有多少真才实学,哪怕当中可能有少许天才,可大多数都是庸才啊,或者说起码本身与科学技术并不怎么搭边,难不成能指望他们毕业后建设国家,并发展科技吗?”
李国助也是顿时恍然。
“是这样,这种情况下推荐上大学并得以毕业的那些个所谓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又能指望他们有多大成就,给国家科技发展带来多少帮助呢?
文科的可能还能勉强糊弄过去。
但是理科化工科糊弄不了!
最多六年,很多相关部门应该就能意识到,推荐上大学的那批大学生有多水了,十年后,说句不太客气的,甚至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人才断层。”
虽然丁水是基于已知现实做出来的推断,相当于以果倒因,但她说的这些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是现实存在的事。
因为这十年的耽误,后续又花了近十年时间才缓过来,人才重新续接上。
并开始蓬勃发展。
“所以大家如果还有念大学的想法的话,其实是可以暂时蛰伏,努力提升自己底蕴,等待未来的。如果本身没有足够底蕴,哪怕恢复高考也考不上。”
丁水继续鼓舞说道。
聊到这,大家伙已经走到了被烧毁的知青院,看着这片废墟,众人的心绪一时间也有些澎湃激动,充满了希望。
因为他们觉得丁水说的有道理。
既有历史依据,也有现实依据。
至于要等六年,还是等十年,只要有希望,那么他们觉得是可以等待的。
“如果等上六年十年才有可能恢复高考的话,我倒觉得是我们的机遇,我们当中有很多人只是初中毕业,不仅没有学过高中的知识,就连初中的知识都不一定很扎实。高中毕业的,临毕业那几年,学校里的学习氛围也不怎么好
估计大家学的同样不怎么样。
再加上我们现在要下地干活,能挤出来的学习时间有限,既没办法跟上学的时候比学习时间,也没有老师教,只能自学,没几年时间,谁能有把握啊?
谁又敢与应届高中毕业生竞争?”
李国助很适时的给大家鼓劲,同时也是希望在场知青,不要因为可能需要等待六年,甚至于十年时间,而气馁。
就凭他们的知识水准,没几年时间复习巩固自学,哪有希望跟人家竞争?
此时,边上也有人附和。
“是啊,就算恢复高考,我们也得有能力参加高考,并且考中才行,不然恢不恢复的对我们而言有什么区别?”
“可是……万一恢复不了呢!”
“知识学来就是自己的,哪怕真恢复不了,我们也终究将知识学会了。”
“不会的,肯定会恢复。”
“我们要做好准备……”
虽然依旧有少数人觉得这事有点痴心妄想,但多数知青确实有被鼓舞到。
并很快就讨论起,自己家里还有课本,应该没有卖掉,可以让家里人设法寄过来,还有人说,回头哪天有空可以去书店看看,有没有相应的教科书卖。
不懂的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实在不懂的先记下来,有机会设法找人询问。
对于这种氛围,丁水本身也是乐于见成,毕竟大家一起讨论学习的事,总好过于彼此勾心斗角。至于大学推荐名额,谁都没提,一来王魏红刚因为这个名额做了那么多恶,注定此事必然相当敏感。下一任大队长和支书朱洪,肯定会相当谨慎,甚至可能,大概率将他们这些知青排除在外,免得再生出事端。
二来就是,既然不限制学历,那人家富阳大队这边当然是会青睐自己人。
怎么可能有好处先紧着外人。
正常竞争没希望,想搞手段,王魏红就是前车之鉴,自然没人再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