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乐安郡将军府的庭院,石板路被映照得金黄。昨日尽情玩耍的夫子和学子们,虽带着一丝疲倦,却个个精神抖擞,满怀期待地走向议事厅。今日,他们将参与关乎乐安郡学府未来的重要会议。
议事厅内,刘正轩身着一袭整洁的长袍,身姿挺拔地坐在主位上。他目光坚定,透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身旁的孙儒,作为掌管教育事务的官员,正认真地整理着手中的文件,为即将开始的讨论做最后的准备。
夫子和学子们鱼贯而入,有序就座。刘正轩扫视众人,微笑着开口:“昨日各位在乐安郡游玩得如何?想必留下了不少难忘回忆吧。”
寻阳公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率先回应:“刘将军,乐安郡的一切都太新奇了!游乐园的游乐设施,商业大厦的繁华,还有美食街的美味,与宫廷生活截然不同,令人流连忘返。” 夫子和学子们纷纷点头,七嘴八舌地分享着自己的游玩感受,议事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刘正轩微微颔首,话锋一转:“既然大家玩得尽兴,那我们便切入正题。今日召集各位,是要商讨乐安郡学府开业的要事。各位夫子和学子在清河学院已学习两年,一直遵循我规划的教材施教,想必感触颇深。”
一位白发苍苍的资深夫子站起身,恭敬说道:“刘将军,在清河学院的这两年,按照您的教材教学,学子们的变化有目共睹。新的知识体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进步十分显着。只是如今面临乐安郡学府开业,师资力量略显薄弱,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刘正轩面色凝重,思索片刻后说道:“确实,师资薄弱是当下的困境。所以,我希望学子们能跟着夫子们一同参与教学。一方面,这能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学子们也能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深造。”
一位年轻学子面露疑惑,举手问道:“将军,我们虽在清河学院学习了两年,但自身学识尚浅,如何能参与教学呢?”
刘正轩耐心解释道:“你们在清河学院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且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为熟悉。在教学时,可从基础课程入手,协助夫子们授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向夫子请教,如此便能边教边学,不断提升自己。”
另一位夫子担忧地说:“将军,让学子参与教学,虽有诸多益处,但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子们自身学业也可能受到影响。”
刘正轩坚定地回应:“我们会制定详细的指导方案。夫子们要对参与教学的学子进行严格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密切监督。同时,合理安排学子们的教学任务与学习时间,确保他们的学业不受耽误。比如,可让学子们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教学实践,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扩大教学范围。”
孙儒在一旁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让夫子和学子们共同交流教学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位学子兴奋地说:“将军,能参与教学,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我们定会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刘正轩满意地看着众人:“有你们这份决心,我深感欣慰。乐安郡学府规模更为宏大,能容纳更多有志求学之士。教学设施方面,虽基础架构相似,但我们会在细节上优化升级,为大家营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比如,我们会在教室采光、座椅舒适度等方面下功夫,让大家能更专注地学习。”
孙儒接着说:“乐安郡学府建成后,将成为东晋乃至北方地区的学术核心。届时,各地学子将慕名而来,众多有识之士也会汇聚于此,开展学术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夫子和学子们听后,眼中满是憧憬。刘正轩继续说道:“我期望乐安郡学府能培育出一批有学识、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的栋梁之才。他们既要精通经史子集,又要洞察天下局势,掌握实用技能。在这乱世之中,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
随着讨论的深入,时间悄然流逝。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众人充满希望的脸上。这一天,刘正轩与夫子、学子及官员们为乐安郡学府的未来勾勒出一幅宏伟蓝图。夫子和学子们深知,在这动荡的时代,他们肩负着传承知识、培育人才的重任。他们满心期待着乐安郡学府早日开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开启全新的学习征程,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草原的风,裹挟着凛冽与豪迈,肆意地吹过段匹磾和段秀率领的队伍。他们带着草原上大量的物资,身后是一队精锐的护卫,浩浩荡荡地朝着乐安郡进发。在数日的行程中,马蹄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弥漫,他们穿越了广袤的草原,翻过了起伏的山丘,终于抵达了乐安郡。
一行人来到将军府,高大威严的将军府门前,守卫林立。段匹磾走上前,向守卫表明来意。守卫恭敬地回答:“段将军,今日乐安郡学府开业,刘正轩将军前去参加开业典礼了。” 段匹磾听闻,与段秀对视一眼,眼中均闪过一丝好奇。“我们也想去看看这学府开业的盛景。” 段匹磾说道。于是,他只挑选了几个护卫,让其他人留在将军府休息等候,便与段秀朝着学府的方向走去。
学府外,早已是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人们的欢声笑语、交谈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段匹磾和段秀费了一番力气,才勉强挤到能看到高台的位置。远远地,他们瞧见高台上,刘正轩身着一袭庄重的长袍,手持铁皮喇叭,正对着台下的众人讲话。他的声音通过铁皮喇叭传得很远,虽有些许失真,但依旧铿锵有力:“今日,乐安郡学府在此开业!这是我们培育人才、传承知识的新起点。在这乱世之中,知识的力量将为我们指引前行的道路……” 台下众人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讲完话,便进行剪彩仪式。几位身着华服的夫子与刘正轩一同站在红绸前,手持剪刀。随着刘正轩一声令下,剪刀落下,红绸断开,象征着乐安郡学府正式开业。台下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
随后,刘正轩宣布学府开业。学生代表们走上台,站成一排。刘正轩和几个夫子上台,手中捧着书籍、学习用品,还有一个个崭新的背包。他们将这些物品一一发放到学生代表手中,学生代表们接过时,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喜悦。这些背包,正好可以装下书籍和学习用品,方便学生们携带。
仪式完毕后,大量的学子们如潮水般涌入规模庞大的学府。学府内的水泥建筑,与晋朝传统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学子们纷纷露出惊奇的神色。“这些是用整个的大石头建造的吗?” 一位学子不禁出声问道。他们按照指示标志,在几个报名处排队报名。现场有士兵帮着维持秩序,队伍虽长,但井然有序。报名后,有专人引领学子们去学生宿舍。
段匹磾兄弟此前去过清河村的学府,然而此刻见到乐安郡的学府,还是被其宏大的规模所震撼。四层高大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气势恢宏;食堂宽敞明亮,能容纳众多学子就餐;夫子们的办公楼及住宿区规划合理,环境清幽;图书馆内藏书丰富,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活动室里设施齐全,为学子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段氏兄弟带着护卫,饶有兴致地参观完学校的各个角落。
参观过程中,段匹磾望着眼前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学府,转头对兄弟段秀及护卫们感慨道:“你们看这学府,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师资也必定雄厚。日后,咱们族人的孩子也可送来此处学习,让他们能在这乱世中汲取知识,为部落的未来添砖加瓦。” 段秀和护卫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参观结束后,他们终于见到了刘正轩将军。刘正轩看到段匹磾和段秀,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段将军,你们来得正好,快与我一同回将军府。” 于是,段匹磾兄弟与刘正轩一起,踏上了回将军府的路。一路上,他们交流着草原上的近况以及乐安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