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刚刚亮时,锅盔已经全部出锅。
焕丫把昨日定好的放在了锅里,让宋母帮着看看,有人过来拿了就收钱。
自己则背上背篼,拿上火盆和柴火,上了李大爷的牛车,往古槐村走去。
古槐村离着杏花村虽不太远,但牛车摇摇晃晃,也走了半个时辰才到。
村里赶场大多在村口,是以,焕丫还没看到古槐村的牌坊,就先看到了村口的场坝。
一块空地上,已经摆满了各种小摊。
焕丫左右看了半晌,忽然有些后悔了,她应该多准备点锅盔的,这里的人可比杏花村那边多多了!
“焕丫,咱好像是来晚咯。”李大爷看了眼周围,“摊位好像都摆满咯。”
古槐村算是整个天香镇下面人家户最多,村子最大的一个村了。
杏花村前前后后加起来也才五十来户,但整个桂花村的加起来,那可就有上百户人家,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村子。
是以,古槐村赶场时,来摆摊的人自然要比其他地方的多得多。
因着人多了,古槐村还单独隔出了一块地方来,专门供人停牛车的。
每辆牛车两个铜板,就能从你来停到走。
焕丫看了看,笑着说:“没事李大爷,你把车停好吧,咱们估计得等一段时间了。”
她多少还是有点担心卖不出去,怕李大爷难等,便想着让他把牛车先停好。
说着,她还给了李大爷两个铜板,让他过去停车。
李大爷却是摆摆手:“不用不用,丫头你也太跟我客气了,这两个子儿我还能要你的?”
说着,他便赶着牛车摇摇晃晃的走了。
焕丫寻思了下,打算把铜板给他算在今天的包车钱里,晚些时候一块给他。
等着李大爷回来的功夫,焕丫随便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麻利的把火生了起来。
小火慢慢烤着,焕丫又把铁锅拿了出来,擦干净后,放到了柴火上。
跟之前在杏花村时一样,她把锅盔炕热了,又拿出一个来,两三下切好,让红糖的味道散发出来。
等她做好这一切时,天光大亮。
大清早的,来摆摊的人基本都是赶时间过来的,能有空吃东西的都不多。
且大家想得很简单,与其浪费那个时间在家里做,不如直接到场坝上来,两文钱就能买个大肉包了,要是熟悉点的,三文买两个也不是不行。
是以,多的是来场坝上吃早饭的。
这不,焕丫切好的锅盔香味刚冒出来,就有人闻着味儿过来了。
“什么东西,这老甜了。”一个老妇一手挎着篮子、一手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了过来。
看到那铁锅里的东西时,老妇哟呵一声,“丫头怪面生,之前没见过你。”
焕丫笑着道:“大娘眼力可好,我今儿刚来的,这是我做的锅盔,里面包的是红糖的,您尝尝?”
说着,她端起盘子递到老妇跟前。
锅盔里的红糖已经流心了,沾在白瓷的盘子里,冒着点点热气,瞧着很是诱人。
老妇也没客气,挎着篮子的一只手接过拐杖,另一只手捏起锅盔放到了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