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日,朱由校的大军到达张家口。
望着堆积的尸体,朱由校怒中心起,朝当地官员骂道:“你等为百姓父母官,为何没有好生安置!”
为首官员史敬惶恐道:“听闻陛下前来,臣等不敢将他们下葬。蒙古人在我明地大肆杀戮抢劫,臣只恨自己无缚鸡之力。更恐陛下责怪。现在蒙古人跑得没影了,如果没有这些尸体,臣等实在难以解释。”
朱由校听明白了,这些混蛋让百姓曝尸荒野就是留一个所谓蒙古人杀人抢劫的证据。
这些人做事,真是只为自己考虑,从不考虑他人啊!
“那些蒙古人从何而来,往哪里去了!”
朱由校厌恶地盯着史敬:大明为何总是这些混蛋官员啊!
“禀报陛下,那些蒙古人有三千之数。听闻陛下亲来,已于三日前往大同方向跑了。”
“大同方向?”
朱由校面露不解之色:按照常理,他们人数不多,可以直接往北逃回草原,干嘛往大同去?大同那里可是防务重地,将士颇多,往大同跑不是找死吗?
不对!
朱由校瞳孔紧缩,他从来不相信什么蒙古人能跑到张家口搞事。
这所谓的蒙古人,极大可能是假扮的。
现在,他们往大同跑?大同!
这很明显是一个诱饵。
黑暗的角落中,一双大眼盯着朱由校的一举一动。
而朱由校现在也很清楚自己的处境。
如果这一次不能一举荡平反对势力,那么自己以后派往外地的官员都会莫名其妙的死去。
这些家伙,一个个听调不听宣啊!
若是继续追击,那会冒出来多少“蒙古人”,朱由校心里也没有把握。
前进,还是后退?
朱由校深吸一口气道:“大军整备一天,明日追击蒙古人。”
夜。
大帐里灯火通明,既然朱由校察觉到了危险,自然不会住到当地的屋舍之中。
“万岁爷,这已经是本月第七份弹劾大同总兵郭江的奏折了!”
司礼太监王体乾捧着红木托盘,七份奏折在烛光下泛着血色。
香炉里飘出的龙诞香忽然扭曲,朱由校看见这些奏折,心里忍不住盘算起来:这终究是新换的朝廷大员认真工作,揭发贪污,还是和那些假扮的蒙古人一样,想引自己前往大同?
朱由校随手拿起一份奏折:天启六年七月,大同总兵郭江与蒙古激战互有死伤,事后郭江杀良冒功,贪污军饷达七万两?
“你们怎么看?”
朱由校把奏折递给旁边的秦良玉、郭文景等人,道:“地方军队竟然乱到这种程度,怪不得我大明软弱无力!”
郭文景内心苦涩:他本是中层官员,忽然被皇帝提拔到内阁的高位,一时之间他真的很不适应。
等他来到这个高度,才发现一切比想象中的更为糟糕。
现在的皇帝除了北京附近,其他的地方基本上都不听他的话,明里暗与皇帝对抗。
这个皇帝也真是的,手段过于简单粗暴了,清洗朝堂哪里是这么容易的?
这一搞,动了多少人的饭碗啊!
这次的张家口惨案就是明证,郭文景也不傻,张家口惨案分明是自己人的做的,嫁祸给蒙古人而已。
郭景文小心谨慎,道:“陛下,大同总兵贪污军饷,自然由兵部处理。陛下万万不可亲冒风险啊!”
秦良玉皱眉,道:“他们现在连商队都敢杀。你兵部派一个官员,就能拿得下大同总兵?我看你这个官员还没到大同,就会被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蒙古人给杀掉了!”
郭景文一窒,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现在的大同、宣府隐隐成了昔日辽东的李成梁。
宣大军队,基本也成了一方的割据军阀。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朱由校挠挠头,回去还是继续往前?
朱由校屏退左右,打开直播系统,在龙案上摊开白纸将整个事情写了下来,并加上了自己提问:“兄弟们,朕应该继续前进,还是打道回府啊?朕实在是难以决择。现在朕也不知道,宣大十数万军队,到底是控制在朕的手里,还是控制在他们手里!”
爱吃旋粉的元朴:“不是吧!你这个皇帝做的有够糟糕的。军队竟然敢不听号令!还有那张家口惨案,一看就是自己人做的坏事。蒙古林丹汗哪有这个实力潜越长城啊!”
爱吃烹大虾的侯襄:“你还是打道回府了,你自己也说了只带了一万五千人,宣大两地可是有十几万的军队呢,你敢保证,宣大官员不会勾结蒙古人,或者直接假扮蒙古人?你再不走要完蛋了,你知道吗?”
和县的吴子豪:“博主,你可不能怂啊!如果你怂了,会有无数地方官员照猫画虎,对付这群人,你退缩是没有用的。就像面对一群疯狗,你如果转身逃跑,那你就完了。唯一的生路便是上前打死领头的疯狗。”
key:“我同意楼上的意见。宣大是军事重地,这种地方的官员若是不听号令,那你在北京城也不会安稳的。宣大距离北京城太近了呀。博主,我觉你应该勇敢向前。再说了,十几万宣大军队也不会是铁板一块,杀皇帝唉!这可是掉脑袋的大罪。真正敢做这种事情的,估计也没有多少人参与的。”
友情税月:“是生是死,只在一念之间。博主,这次你若是退了,那以后只能慢慢等死。再说了,你不是搞了很多的火器,甚至还搞了大火箭嘛!有了这大火箭,你还怕个鸟啊?”
后世的一番评论,让朱由校重拾了信心。
是啊,宣大十几万军队,总不可能全员叛变了。
他们也不敢直接攻击自己,只能假扮成蒙古人,不然的话他们就是公然造反了。
做任何事情都要计算成本的,若是他们敢公然造反,哪怕真的杀了自己,新上来的皇帝也不可能会放过他们。
那他们图个什么呢?
朱由校的脸上渐渐有了自信,宣大真正敢闹事的,也不会超过五万之众,自己有一万五的精锐,又带着轰天炮和飞龙炮,只要操作得当,根本不应该惧怕这五万人马。
朱由校觉得自己被英宗的故事给吓住了。
经过后世朋友的一顿分析,朱由校决定去大同。
妈的,老子手握先进火器,难道还怕了你们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