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 章 念初学千字文
在这一天里,天空湛蓝如宝石一般纯净,明媚的阳光宛如无数纤细而柔和的金丝线,轻盈地穿过层层叠叠的洁白云彩,然后带着无尽的柔情蜜意,悄然透过书房那扇古色古香的窗户。这些金色的光线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形成一片片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光斑,错落有致地洒落在书房内那铺陈着精美木纹的实木地板之上。它们犹如大自然这位神奇画师精心绘制的一幅光影画卷,为这个原本宁静安详的空间披上了一层温馨而又迷人的金黄色纱衣。
就在这时,一个娇小玲珑的身影突然闯入了这片宁静之中。只见念初身背着她那个五彩斑斓、充满童趣的小书包,活脱脱就像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欢快小鸟儿。她迈着轻快的步伐,一蹦一跳地奔跑进书房,两只小手高高地挥舞着一张微微有些褶皱的纸张,那张纸在空中随着她的动作上下翻飞,仿佛也在欢快地舞蹈。与此同时,从她那樱桃小嘴中不断传出一声声清脆悦耳的叫嚷声:“哥哥,哥哥!老师今天布置作业啦,让我们背诵《千字文》呢!而且老师还说,这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无价之宝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呢!哥哥,你这么厉害,一定懂得很多吧,求求你快点教教我好不好呀?”
佑安此刻正全神贯注地沉浸于一本微微泛黄、散发着陈旧气息的古籍之中。突然,一阵轻柔的呼唤声传入他的耳际。听到声音后,佑安缓缓抬起头来,那一双明亮如星辰般的眼眸里瞬间闪烁起丝丝笑意。
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将手中那本视若珍宝的古籍轻轻放在一旁,然后动作轻盈而优雅地站起身来,朝着发出声音的方向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去。不一会儿,他便来到了念初的身旁。
佑安面带微笑,眼神中充满了宠溺与疼爱之情。他伸出手去,轻轻地抚摸着念初那头乌黑柔顺的发丝,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一般。接着,他用极其温柔的语气说道:“好呀,我的小妹妹,《千字文》的确称得上是咱们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啊!它宛如一座神秘而又浩瀚无垠的宝库,其中蕴藏着数之不尽的智慧结晶以及渊博知识。既然妹妹如此好学,那么哥哥现在就开始教你吧,让我们一同携手去探寻这座宝库深处所隐藏的那些奇妙秘密。”
坐在书房一角的李世民,正手捧一杯清茶,茶香袅袅上升,与书房内的墨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氛围。他听到动静,缓缓放下茶杯,踱步走进兄妹俩的世界,目光中满是慈爱与怀念。看着佑安耐心地教导念初,他的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暖意,仿佛看到了自己幼年时,师傅在私塾中一字一句教导自己诵读经典的情景,那些遥远的记忆如同画卷般在心头缓缓展开。
佑安微微挺直了身子,深吸一口气后,轻轻地清了清嗓子。当他开口时,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宛如从遥远的古代传来一般,带着一种神秘而又迷人的韵味,似乎能够穿越无尽的时空,将那些深藏于岁月长河中的古老智慧,一点一滴地传递到面前这个可爱的小妹妹耳中。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佑安的语调平缓而沉稳,却又蕴含着一股无形的力量,使得每一个字都如同沉甸甸的黄金般,重重地落在空气中。随着他的吟诵,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变得安静下来,只有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在耳边回荡。
一旁的念初瞪着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哥哥,小嘴微张,努力模仿着哥哥的发音,奶声奶气地跟读着。她那稚嫩的童音与佑安深沉的嗓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奇妙而温馨的画面。不过,才跟念了没几句,念初的小眉头就渐渐地皱了起来,像是遇到了什么难题似的。只见她抬起头,满脸疑惑地看向哥哥,不解地问道:“哥哥,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呀?为什么我一点也听不懂呢?”
佑安见状微微一笑,然后用温和而耐心的语气向念初详细地解释道:“‘天地玄黄’啊,它所表达的含义可深着呢!所谓天,呈现出一种深邃的青黑色,辽阔得无边无际,仿佛永远都没有尽头;而大地,则是那温暖的黄色,广袤而厚实,承载并孕育着世间万物的生长和繁衍。这四个字简洁却形象地描绘出了天地之间那种宏大而神秘的景象。”
念初眨着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过了一会儿,她又好奇地问道:“那‘宇宙洪荒’又是怎么回事呢?哥哥,快给我讲讲嘛!”
佑安摸了摸念初的头,继续说道:“‘宇宙洪荒’描述的是在宇宙刚刚形成的时候,整个世界处于一种混沌未开、原始蒙昧的状态。那时的一切都还没有被人类的文明所照亮,就如同一个巨大无比且尚未解开谜底的谜团一般,静静地等待着勇敢的人们前去探索其中隐藏的奥秘。这种混沌和未知让人既感到敬畏,又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听着佑安的讲述,念初的小脑袋瓜里似乎正在努力构建起那个遥远而神秘的远古世界画面。就在这时,她突然抬起头来,再次发问:“那……那‘日月盈昃’呢?哥哥,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呀?”
佑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暖的笑容,轻轻地伸出手,温柔地抚摸着她那如丝般柔顺的秀发。然后,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耐心地讲解起来:“所谓‘日月盈昃’呢,其实说的就是太阳会时而升起,时而落下;而月亮则会有时圆满,有时亏缺。这就如同咱们每日所亲眼目睹的那般——清晨时分,太阳总是从遥远的东方缓缓升起,绽放出万道霞光,给大地带来光明与温暖;待到傍晚日落西山时,它又会渐渐西沉,将余晖洒向天际,最终消失在山的那头。与此同时,月亮也在夜空中悄然变化着。月初的时候,它宛如一弯细细的月牙儿挂在天边;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月亮逐渐变得圆润丰满,成为一轮皎洁的满月高悬夜空;然而好景不长,之后它又会慢慢地由圆转缺,直至再次变成弯弯的月牙。这些景象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时光的流转和大自然运行的规律。”讲到这里,佑安不禁抬起手来,在空中形象生动地比划着太阳升起、落下的轨迹,同时还演示着月亮从新月到满月,再从满月变回新月的整个过程,让原本抽象的描述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李世民端坐在一侧,身躯挺直如松,双手自然地放在膝头。他微闭双目,神情专注而又安详,静静地聆听着佑安那清晰流畅且富有条理的讲解。随着佑安话语的不断深入,李世民时而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时而嘴角上扬,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此刻,他那双深邃如海的眼眸之中,满满的都是对佑安的赞许之意。
看到儿子如此聪慧好学,对于传统文化竟有着这般深刻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李世民的内心深处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之情。他情不自禁地张开双唇,轻声插话道:“佑安啊,你讲得真是太好了!这《千字文》的确堪称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之作,它广泛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以及道德规范等众多领域的知识精华。想当年,朕在年少读书之时,也曾与这《千字文》结下不解之缘呐!那时的朕,可是将其视为珍宝一般,反复诵读揣摩,对其中的每一句话都仔细咀嚼、用心品味。正是通过这番深入研读,朕才得以从中学到许多宝贵的知识和人生智慧,从而受益匪浅呀!”
佑安和念初满脸好奇地紧盯着李世民,眼神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尤其是念初,她眨巴着那双清澈如水、充满童真的大眼睛,奶声奶气地问道:“爸爸,您以前读书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学《千字文》呢?那个时候您们都是怎么学的呀?”
李世民听到女儿天真无邪的问题后,不禁微微一笑,他的思绪仿佛一下子被拉回到了自己遥远的童年时光。他微微眯起眼睛,脸上露出一丝感慨之色,缓缓说道:“为父年幼之时啊,学习的条件可比不上如今这般优越。那时没有明亮宽敞的教室,也没有精美的课本和先进的教学工具。先生授课时,会先逐字逐句地详细讲解《千字文》的文意,务必让我们透彻理解每一个字所蕴含的意义以及其背后隐藏的那些引人入胜的典故和故事。待我们大致明白了这些字句的意思之后,先生便会要求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诵读整篇文章,直到能够滚瓜烂熟地背诵出来为止。然而,仅仅做到能背还远远不够哦!先生还会严格督促我们练习写字,必须把这《千字文》中的每一个字都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书写工整漂亮才行。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领悟到了这篇千古奇文的真谛所在。想当年,尽管学习环境异常艰难困苦,但我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之心却是无比炽热强烈,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呢!”
佑安听完之后,那明亮的眼眸之中忽然掠过了一道细微的光芒,仿佛夜空中闪烁的流星一般转瞬即逝。紧接着,他面带微笑地看向身旁的念初,轻声说道:“妹妹呀,咱们不妨效仿一下父亲年幼之时的做法吧,可不能仅仅只是背诵而已哦,还需要动手书写呢。有道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只要我们多多写上几遍,自然就能够将这些知识记得更为牢固啦!我这便去取来纸笔哟。”
说话间,佑安迅速转身离去。没过多久,只见他双手捧着一叠洁白的纸张和一支崭新的毛笔快步走回房间。来到桌前,佑安小心翼翼地将纸铺开,又仔细地把笔放在一旁备用。一切准备就绪后,他深吸一口气,提起手中的毛笔,在那张雪白的纸张上缓缓落下。随着笔尖与纸面轻轻接触,一个个苍劲有力、行云流水般的字逐渐浮现出来——“天 地 玄 黄”。
每一个笔画都是如此的刚健挺拔,犹如悬崖边傲立的青松;每一处转折又是这般圆润自如,恰似潺潺流淌的溪流。写完之后,佑安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轻轻地放下毛笔,伸手握住了念初那略显稚嫩的小手。
此刻的念初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的纸张,小脸儿因为兴奋而微微泛红。当她感觉到哥哥温暖的大手包裹住自己的小手时,先是微微一愣,随后便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就这样,佑安耐心地引导着念初,让她跟随自己的动作,一笔一划地开始书写起来。
尽管念初的小手还很幼小,握笔的姿势也稍显生疏,但从她那紧紧跟随着哥哥手部移动的动作以及全神贯注的神情可以看出,这个小姑娘对于学习充满了无比的热情和执着。在佑安的悉心教导下,念初的笔下渐渐出现了一个个虽不算完美却饱含努力的字迹……
写了一会儿之后,只见念初那握着笔的小手开始微微颤抖起来,不一会儿便感到一阵酸麻从手指传遍整个手掌。她不由得撅起粉嫩的小嘴,略带不满地向一旁的佑安撒娇抱怨道:“哎呀,哥哥,我的手写得好累呀!真的不想再写下去了呢。”说完,还轻轻地甩了甩手,试图缓解一下手部的疲劳感。
听到妹妹的抱怨声,佑安缓缓放下手中的笔,面带微笑地看着念初,伸出右手温柔地刮了刮她小巧可爱的鼻子,轻声安慰道:“乖妹妹,咱们做事可不能半途而废哟。你想想看啊,古代那些小朋友们学习的条件可比现在的我们要艰苦得多啦。他们没有这么好的纸笔和桌椅,甚至有时候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刻苦读书写字,但他们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所以呀,我们也一定要加油才行呢!只要你坚持学下去,很快就能像哥哥这样,掌握好多好多有趣的知识啦。到那个时候,你不仅可以自己读懂很多精彩的故事书,还能把这些好玩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小伙伴们听呢,那该有多棒、多威风呀!”
听完哥哥这番鼓励的话语,念初先是若有所思地咬了咬嘴唇,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里渐渐闪烁出一丝坚定的光芒。紧接着,她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用力地点了点头,乖巧地应声道:“嗯,哥哥说得对!我会继续好好写的。”话音未落,她便再次伸手紧紧握住笔杆,然后深吸一口气,调整好坐姿,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书写之中去了。
李世民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虽然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与自己年幼时截然不同,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传承文化的责任却从未改变。他深深地感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对智慧的追求和对文化的尊重。
经过数日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念初那稚嫩的小手终于能够歪歪斜斜地写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八个大字了。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张写满字迹的纸张,如获至宝般高高举过头顶,满心欢喜地对着李世民和佑安喊道:“爸爸,哥哥,快来看啊,我终于写好了呢!”此时此刻,她那红扑扑的小脸蛋上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骄傲与欣喜的光芒,就好像刚刚成功征服了一座巍峨高山一般。
站在一旁的李世民和佑安见状,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欣慰而赞许的微笑。李世民轻抚着念初的脑袋,柔声说道:“我的宝贝女儿念初真是太棒了!不过啊,这《千字文》博大精深,其内容包罗万象,不仅包含了天地之间的玄妙变化,还有宇宙初始时的混沌景象;同时也涵盖了世间万物的生长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历史文化等等众多方面的渊博知识。所以呢,想要完全领悟其中的真谛,尚需假以时日,慢慢地去学习探索才行哦。日后啊,你们兄妹二人可要互帮互助,齐心协力一同将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珍贵宝藏好好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领略到我们伟大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哟。”
听到父亲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佑安和念初连连点头,异口同声地回应道:“知道啦,爸爸!”他们那清脆响亮的童声宛如银铃一般悦耳动听,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和殷切期盼。
就在此时,晓晓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缓缓推开家门。她熟练地换上舒适的拖鞋后,径直朝着书房走去。当她踏入书房的那一刻,一幅温馨且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画面映入眼帘。只见父子三人正围坐在书桌旁,专注地研读着一本古籍——《千字文》。
晓晓见状,嘴角不禁微微上扬,脸上流露出欣喜的笑容,轻声说道:“哟,你们这是在学《千字文》呢,瞧瞧这氛围,可真是浓厚啊!看来咱们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开展得相当出色嘛。”
话音刚落,正在专心致志学习的念初突然听到了妈妈熟悉的声音。他如同一只欢快的小鸟一般,迅速从座位上弹起,迈着轻快的步伐飞奔到晓晓身旁,然后紧紧抱住她的双腿,扬起那张可爱的小脸,满是自豪地对妈妈说道:“妈妈,你快来看呀!我已经学会写‘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啦!这些都是哥哥教我的哦,而且爸爸还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古代有趣的故事呢。我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争取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受人敬仰的大学问家!”说完,念初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闪烁着坚定与憧憬的光芒。
晓晓摸了摸念初的头,温柔地说:“真厉害!咱们家这传承文化的氛围,都快赶上古代的私塾啦。不过呀,学知识可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来哦。妈妈相信你们兄妹俩一定能成为有学问、有品德的人。”一家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书房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温馨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