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后的日子里,张嫣和朱高炽全身心地投入到资金的筹备以及产业的蓬勃发展之中。他们犹如两颗坚定的星辰,在大明的发展蓝图上熠熠生辉。
张嫣不辞辛劳,频繁穿梭于各个产业之间,亲自深入生产一线,细致入微地观察每一个环节的运作情况。她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织布工坊那繁忙而有序的车间里,眼中满是专注与执着。她会轻轻抚摸着新织出的布料,仔细审视其色泽和质地,与工匠们展开深入而热烈的交流。
“这块布料的颜色虽新亮,但还未达到我所期望的那种明艳与持久。”张嫣微微蹙起眉头,对着身旁的工匠说道,“我们应当尝试调整染料的配方,寻找更为鲜艳且不易褪色的色彩。还有这质地,尚不够柔软顺滑,是否是在纺织工艺上还有可改进之处?比如增加梳理的次数,或者调整纱线的粗细?”
工匠们围在她身边,认真聆听着她的每一个建议,手中的工具不自觉地握紧,心中燃起对更高品质的追求之火。
而在自行车工坊,张嫣的目光犀利而独到。她指出车架的结构可以进一步优化,以减轻重量并增强稳固性;车轮的制造工艺需要更加精细,减少摩擦,提高骑行的顺畅度。对于零部件的生产,她提出了标准化和规模化的设想,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果,要不断创新,让我们的自行车不仅实用,还要美观、舒适。”张嫣的话语充满了激励,让工坊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前进的动力。
化妆品工坊同样也是张嫣关注的重点。她对各种香料的调配提出了更为精准的要求,力求香氛独特而持久;对于膏体的质地和肤感,她要求细腻柔滑,能够满足不同肤质的需求。包装设计上,她追求精致与高雅,要让产品在外观上就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以往我们小打小闹,如今要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张嫣的决心感染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我们要开设更多的工坊,扩大生产,满足市场的需求。”
与此同时,朱高炽在朝堂之上也在为产业的发展积极奔走,协调各方资源。他与大臣们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激烈讨论,为产业发展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
“诸位大人,如今产业发展乃是国家富强之关键。我们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商人投资,减轻工坊的赋税负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朱高炽站在朝堂中央,声音坚定而有力。
一位大臣提出疑虑:“太子殿下,如此大规模的扶持产业,是否会对财政造成压力?”
朱高炽回应道:“短期来看,或许会有一定的投入,但从长远计,产业的繁荣将带来更多的税收,充盈国库,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另一位大臣接着说道:“但产业发展也需规范,以防出现质量参差不齐、恶性竞争等问题。”
朱高炽点头表示赞同:“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应当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市场规则,确保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一次次的商讨中,朱高炽逐渐赢得了大臣们的支持,一系列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得以推行。他亲自监督政策的实施,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到实处,为产业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辣椒工坊里,张嫣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提升辣椒的种植和加工技术。她与农人们交流种植经验,探讨如何改良土壤、优化灌溉,以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要让辣椒不仅成为餐桌上的美味,还要开发出更多的辣椒制品,如辣椒酱、辣椒粉等,拓展市场的需求。”张嫣充满激情地说道。
农人们纷纷点头,被她的热情所感染,更加用心地投入到辣椒的种植和加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