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宜背着手站在菜园前摇头晃脑的背着书,太阳打在他身上给他镀了一圈金边。
看到这一幕,碧云觉得自己从谢府出来后飘了,好多天都没有拿过书了,现在她觉得活着很是茫然,她是一个没有生活目标的人,看着小宜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很是有序一看就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是她又有小小得意,这样帅帅的满满书香气的小少年是她弟弟。
“小宜,回来吃饭吧,今天你还要去拜访崔老先生。”米虫碧云想不明白只能按下暂停键,先把自己喂饱再思考这样深奥的人生问题。
“来了,姐姐早食是什么?”
“饭!”
......
小宜摇了摇头,女子心海底针。
姐弟俩吃完饭,小宜问她要不要和他一起拜访崔老先生,碧云想了想回绝了,小宜现在是一家之主,她不去也不算失礼。
小宜其实想让姐姐陪自己去,他在国子学听过崔老先生给他们讲《论语》,老先生说君子就在于胸襟和气度。有德之人,别人是否知道或理解,无损其德行,不要因为他人的好恶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听了后觉得心胸开阔了很多,他希望姐姐也听听,可是看姐姐的样子是不想和自己去上课。
碧云看着小宜纠结的样子,不由道:“你想和我说什么?我们去你的书房。”
“姐姐,你和我一起去上课好不好?”
“为什么,你在国子学我也没有跟着你呀。”
......
碧云看着自己把小宜气的转头不看自己,不由郑重起来,“小宜你是不是要和我说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所谓孝悌,乃是为仁之本。”
小宜听着姐姐郑重的语气转过头来道:“姐姐,我觉得我们无违,我们离开是不希望父亲后悔,所以我们不是不孝,这一点我们不怕人说。我只是希望你像以前那样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可是来了莲花村后姐姐却如同失神了一般,我们不要因为他人的好恶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碧云看着小宜担心的眼神,心中很是安心,她两世没有父母缘,但这一世却有兄弟,而且是全心全意待她的兄弟。
有时想想,她是很没有安全感的人,只要一感觉不对就会把自己缩回到乌龟壳里。
书上都说童年的创伤需要用一辈子来治愈,可能因她有前世的记忆,她需要两辈子来治愈。
前世她不聪慧但是记忆力好,三岁的事她都记得,也有可能是六岁的她不愿意忘记那些美好,所以一遍遍回想,所以记忆深刻。
她其实是一个特别自私又敏感的人,爸爸是全心全意爱她的人,她把放在心里。
爷爷和奶奶也爱她,但是在他们心里大伯同样重要,甚至比她还重要,在大伯做了那样过分的事情,他们明明知道大伯那样做是错的,还是在中间和稀泥,只会把他们拿出他们自己的钱来给她,她就把他们隔在心外,虽然会卖房给奶奶治病却不会不眠不休的去照顾她。
她心中的那杆秤告诉自己,钱我出了,照顾有他们那亲儿子,我是孙女。无数次的夜晚她都会鄙视自己的自私,可是第二天她还是觉得她没有错。
她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无助的自己,无数次想有人帮她从大伯手里拿回爸爸留给她的一切,不,不用一切,只要大部分就行,那是她的念想,是她的救赎,可是爷爷奶奶却一直装糊涂。
那个曾经温馨的房子,那些爸爸给她买的玩具和衣服......
有时她都觉得在内心深处她是恨他们的,恨他们的不作为。同时她也明白他们没有错,那毕竟是他们的亲儿子,她只是她们儿子的女儿,差了一层爱当然也差了一层,这是很正常的。
所以最后她内耗死了她自己!
“小宜,老天爷让我们挑着两个箩筐来到人世间,前面的箩筐装的是别人的缺点过失,后面的箩筐装着的是我们自己的缺点过失,所以我们看不清自己的缺点过失,姐姐知道了,你让姐姐好好想想。”碧云拍了拍小宜的手起身离开,双胎的心灵感应有时真不是好事,她才刚刚感觉到自己过的茫然......
碧云回到屋里,今天不想看帐了,以前看帐能让自己平静,可是今天她不想自己平静,她应该好好想想。
如果没有小宜的提醒,她可以很平静的生活,可是现在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无所适从。
孙嬷嬷看看一会儿功夫从自己面前走过三次的姑娘:“姑娘,去庵里看看姨夫人去吧。”
听嬷嬷提到庵里,她才想起来她还有一个大坑没有填呢。
“嬷嬷,那我去庵里转转去。”碧云说完去柴房背了箩筐出发,“我头上有犄角,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我头上有犄角,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孙嬷嬷听着姑娘又唱起那奇奇怪怪歌越来越远,起身去看看二少爷,今天二少爷去拜访崔老先生,昨天她和姑娘已把礼物都准备好了。
碧云隔着老远就听到庵里传来钟声,悠扬又有穿透力,树林里鸟儿用清脆的叫声应和,宁静祥和。
今天来的早赶上了庵里做早课,庵门大开,碧云轻手轻脚走到殿前,就看到殿前树下静静站着一人,她出神的望向天外,不由想到一句话: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两袖清风,诉说绝世风雅。
不知是自己的呼吸声还是风吹过的声音惊醒了这幅美丽的画卷。
“碧云有事。”如果姨母的声音再柔和点,看着自己背后的箩筐没有皱眉,她一定会把那句话分享给她。
她没有说话摇了摇头,并给了她一个大大的笑脸,然后沿着墙根向后山走去,快要穿过前殿时又听到:“看好你们姑娘。”
然后又听到夏柳恭敬的应道:“是,奴婢一定看好姑娘。”
碧云又紧走几步,终于来到后殿,芳华看不到我了,我也看不到芳华了,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一个大大赞,并轻轻哼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夏柳如同没有听到一般,她对这样的姑娘太熟悉了。
碧云轻手轻脚向后门而去,老远就看到门上挂了一个大锁,不死心的又往前走,并用手拉了拉确定是真锁上了。
想了想,决定还是从庵外上后山看看吧,一定是姨母庵里的人发现那块石头不见了。
碧云带着夏柳折腾的时候,无为带着小宜正拜访崔老先生,小宜行完礼站了起来,微微躬着身子恭敬听崔老先生提问,崔老先生先是问他学习进度,又从《大学》、《论语》找了几句话考校他,他都认真做了回答,崔老先生大体上还算满意,十二岁的少年有他这样沉稳的不多,虽然看着回答的中规中矩,但是每次都有一两句点晴之笔,不失为可造之材。
无为看着双方还算满意,就放心的留下束修和小宜,离开了崔宅,说是崔宅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四合院,正房是老俩口住,正房有东西耳房分别给了孙子和孙女住,东厢房做了书房。
小宜跟着崔老先生进到书房就看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正专心练字,男孩和他年龄差不多,小女孩看着就八九岁的样子,崔老先生一直等到俩孩子写完字才给他们介绍,三个小人团团见礼毕重新入座,崔老先生开始讲课。
崔老先生其实是有点遗憾的,他本来以为轩宜的姐姐也要一起来上课的,他想看看孙家姑娘教养出来的姑娘是个什么样。
碧云连着去了两天莲花庵的后山,除了柴火什么也没有捡回来,她觉得她的手都被石头冰透了,也没有找到空间需要的石头。
她这两天每次路过那个大坑都特别到坑底看看,第一天时她还围着大坑转了一圈,还和夏柳研究做成陷井行不行,样子做完本想离开结果仔细一看两米深的坑底还是石头,就想着是不是也可以让空间再次升级,最后理智战胜灰溜溜的回了家。
碧云看到小宜边走边研究手里的东西,她忽然生出童心,拉着夏柳躲在门垛后并把箩筐放下,听着他的脚步声渐渐走近,她猛得冲出“啊......”的一声大叫,小宜如同没有听到优雅的往回走道:“姐姐真幼稚,都这大以为自己还是6岁呢。”
“什么呀,怎么会吓不到呢。”
“你应该躲到门那边,那样太阳就不会照出影子了,姐姐你还是多吃点核桃吧。”
碧云看看太阳,再看看自己和夏柳的影子,不由嘟起嘴,“只是百疏一漏,怎会和聪明不聪明有关呢,我们是一胞双胎好不好智力差不多。”
“龙生九子......”
碧云拿过夏柳手里的帕子抽向小宜,他快走几步回身开心对着姐姐做了个鬼脸,嘴里轻喊:“嬷嬷快来救救我,姐姐打我。”
姐弟俩你追我跑开心的留下一串串笑声。
春桃扶着孙嬷嬷从屋里出来,看着姐弟俩开心的样子,也呵呵乐了起来。她们都发现离开府里后,两位小主子开朗了好多。
孙嬷嬷拍了拍碧云的胳膊道:“下午可是不能出去了,明天就是冬至了,姑娘的九九消寒图画好了吗?”
碧云这两天都玩疯了,早忘记冬至了。
在大楚朝,人们对冬至很是重视,都说“冬至大如年”,人们在这一天都要吃饺子,并从这天开始计时,每天画一瓣梅花,九天一朵,一共九朵,八十一天。
最最重要的是冬至这天要给娘亲“送寒衣”,在谢府时碧云和孙嬷嬷就把给娘亲的十二套寒衣做好了,她走的急没有拿上,孙嬷嬷后来都收拾上了。
“下午就画,嬷嬷真好,什么都帮我记着。”碧云献媚道。
轩宜看到姐姐吃瘪的样子,很是欢乐,“没事,嬷嬷我已经帮姐姐画好了,我画了三个,给姐姐和嬷嬷一人一个。”
碧云看着小弟落井下石的小人样,“哼。”
“嘿嘿,二少爷小心姑娘不给您做您最喜欢的饺子。”夏柳看着小宜志得意满的样子,好心提醒道。
......
“姐姐,这九九消寒图你看你喜欢哪幅?如果都不喜欢我重新画,姐姐......姐姐......”轩宜觉得他是男子汉大丈夫要能屈能伸。
哈哈哈......
真是农家日子欢乐多。
碧云喜欢吃有馅儿的吃食,包子饺子馅儿饼......各种各样有馅的都是她的最爱,作为她双胎弟弟的谢轩宜最喜欢吃的就是碧云做的大肉馅儿饺子,而且是特喜欢吃的那种,同样是饺子如果不是碧云调的馅儿,他吃一个就是极馅。
下午碧云安安分分在家调饺子馅,她有点累了,这两天每天往山里跑,虽然她这多年一直练瑜珈身体素质比闺阁女子好了很多但是还是很弱,如果她身体素质强点就不会让人逼着灌毒药却一点办法都没有,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才明白自己弱爆了,如果她自己强些那些个魑魅魍魉一定会躲着她,所以她来了莲花村后经常上山锻炼身体,后来又增加了一个目的,帮空间升级。
碧云调饺子馅,夏柳是主力,夏柳把肉、葱、白菜、粉条切成馅儿并把白菜控水就功成身退,谢大姑娘先炒肉馅,放葱拌匀放鸡蛋锁水,接着放白菜和粉条,最后调味。如果有韭菜就更好了,放点韭菜才是美味,在谢府时,她每到冬天都会在东厢房生火屋里种点韭菜、小白菜,小宜每次休沐回来吃到鲜嫩的绿叶菜都能多吃半碗饭。
调好馅,夏柳的面也和好,放半个小时,大家就可以开始包饺子了,碧云这个手艺是和奶奶学的,在老家春节从初一到十五每天早上都要吃饺子,一吃十五天再好吃的东西都没有味道了,奶奶看到她早上不吃饭都会逼着她吃几个,那个时候觉得真下不了嘴,等到奶奶去世后,特别想念奶奶做的饺子,为了那一口味道她开始给自己做饺子,却怎么也找不到记忆中的味道。
爷爷是一个挑剔的人,除了奶奶别人做的饭都不对他的胃口,奶奶做饭的手艺真是不错,她的这个天赋应该是得至奶奶吧。
她看着调好的肉馅,思绪翻飞,也许她是真错了,为了她多吃一口绞尽脑汁想配方的心意,她得到过,那个时候的爱是全心全意的。
“嬷嬷,肉馅好了,是不是要给姨母调点素馅?”看着忙得很是优雅的孙嬷嬷道,她有时就想孙家是一个怎样的家族,一个奶嬷嬷都这样优雅,能把日常家务做的如此优雅的奶嬷嬷孙家是如何培养的,为何这样一个家族能在短短时间里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好,春桃昨天和沟里二牛家定了豆腐,明天早上二牛送来,姑娘回屋去吧,这里不用姑娘了。”孙嬷嬷满是慈爱的看着碧云,好象在心里狂赞,多么懂礼孝顺的姑娘呀......(此处省略500字,孙嬷嬷对自己家姑娘的赞美那是可以不停顿的说上半个小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