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了如大师没有明确回绝萧家收养乔念心的请求,可也没让乔念心出来与萧家人见面。
萧家婆媳二人赶制的新衣和鞋袜,都是经由慧空转交给乔念心的。
萧有为的目光久久望向乔家暂住的小院方向,内心对乔天赐的行为暗自不满,却毫无办法。
与距离金光寺十多里外的萧家相比,乔家在金光寺祈福的位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谓近水楼台。
这几日,为了争取收养乔念心,乔家动作不断,这让萧有为感到无奈又有些沮丧。
他忍不住感慨,这辈子想要让念心重新成为萧家的一员,怎么就这么难呢?
不过,今天唯一让他稍感欣慰的是,他们的心意最终还是通过慧空送到了念心手中。
告别了了如大师后,萧家一行人急忙前往上次约定的交货地点。
今天要交易的是乔家预订的五只妆奁,由于规格不同,价格也有所区别。
扣除初八预付的一百文,按照之前议定的价格,乔家还需支付一两又一百五十文。
前来接收这批妆奁的是前几天在乔大夫人身旁的仆妇和丫鬟。
那仆妇仔细查看每一只妆奁,几乎处处挑刺,明显是在故意刁难。
面对仆妇不停的挑毛病,萧有为真想拿泥巴堵住她的嘴;但萧老爹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微笑,偶尔回应几句,并没有反驳仆妇的指责。
萧老爹对自己制作的妆奁信心十足,不会因为一个仆妇的挑剔就怀疑自己的手艺,也不觉得她会拒收这些妆奁。
果然,在仆妇挑了大概一刻钟的毛病后,最终还是收下了妆奁,只是态度依旧高傲:“这几只妆奁看着勉强能接受,但愿别很快就散架了。”
对于自己的手艺,萧老爹充满自信,笑着回应道:“怎么可能!十里八乡用了我萧家编织品的人,哪个不夸赞?”
仆妇撇了撇嘴,不再言语,示意身后的丫鬟付钱。
丫鬟赶忙从荷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碎银递给王氏。
王氏接过银子掂量了一下,眉头微微一皱,脸上露出了一丝为难的神色。
尽管出门前黄氏给了王氏一些铜钱,可也就只有百来文。
而此刻面对的这块碎银,有一两半还多,就算把王氏身上所有铜钱都拿出来,也远远不够。
另一边,萧天宝刚和前来取书篓的书生完成交易,收了一百文铜钱。
他回头把这一百文交给王氏时,瞧见她满脸愁容,便顺口问了句:“怎么啦?”
王氏小声回应:“咱们带的铜钱不够。”
“既然找不开,那就别找了,多给一个书篓就行。”
仆妇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最小却也是最精致的那个书篓,递给随行家丁,瞧都没瞧萧家人一眼,就带人走了。
王氏连着叫了好几声,想要拿回书篓,却被萧天宝拦住了。
“这可如何是好?少了书篓,怎么跟人家交代?”
王氏看看手里的碎银,又看看剩下的书篓,忍不住跺了跺脚。
“别急,爹特意多带了两只书篓。”
萧天宝拍了拍王氏,出声安慰,不过脸上还是流露出一丝可惜。
那只小书篓是萧老爹精心编织的,比其他书篓和妆奁都更费心思。
王氏回想了一下预订时的情形,又数了数剩下的书篓数量,这才松了口气:“还是爹想得周到!”
萧老爹抽了几口烟枪,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萧有为看到乔家仆妇脸上的轻蔑神情,心里一阵难受。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萧家尽快富起来,绝不能容忍亲人被人看不起!
然而,看着自己瘦弱的胳膊和腿,萧有为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该怎么做,才能既让萧家迅速兴旺发达,又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呢?
今天了空大师的眼神,让萧有为心里直发怵,而萧老爹和了空大师谈完话后的反应,更是让他心里七上八下的。
虽然很想问问萧老爹他们谈了些什么,但他明白,这不是自己能打听的事儿。
心里装着事儿,萧有为的话自然就少了。
就算到了庙会之后,老爹问他想吃什么、想要什么,他也只是没精打采地摇了摇头。
王氏下意识地抬手轻轻擦拭萧有为的额头,萧有为没有躲闪。
最终,萧老爹的一个举动让他重新打起精神。
这时,他们恰好走到一个售卖笔墨纸砚的摊位前。
萧老爹停下脚步,默默观察了一会儿,随后弯腰蹲下与摊主交谈起来。
萧天宝夫妇最清楚萧老爹的性子,明白他从不会无端行事,这是不是意味着他打算购置文房四宝呢?
夫妻俩眼中满是疑惑,同时又饱含激动与期待。
在蜀地的时候,萧家勉强能算作耕读传家的家庭,从萧老爹的父辈起就很重视读书识字。
然而,一直到萧天宝这一代,家里连一个童生都没出过,更别提秀才、举人或者进士了。
萧正道六岁开始启蒙读书时,萧老爹看到了希望。
年幼的萧正道不仅聪慧,还十分勤奋,很受夫子的喜爱。
可惜的是,萧正道仅仅读了两年书,一场大地震就摧毁了萧家,也破灭了萧老爹的梦想。
即便萧老爹不想让萧正道中断学业,但在连温饱都难以保障的情况下,又哪有能力送萧正道重回学堂呢?
自那场灾难之后,萧家就再也没买过笔墨纸砚。
如今的萧正道偶尔还会怀念曾经的学堂时光,空闲时会避开萧老爹翻看那几本几乎被翻烂的书籍,这些书是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
在过去的五年里,萧老爹把梦想深藏心底,似乎已经向命运低头。
但今天听了了空大师的一番话,他心中又燃起了强烈的渴望。
回想起当年夫子对萧正道的夸赞,再想到比萧正道更加聪明机灵的萧安民连启蒙的机会都没有,萧老爹的心里就一阵刺痛。
他已经耽误了大孙子和二孙子的教育,难道还要继续耽误小孙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