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未歇,夜色如墨,江陵城内,周瑜府邸灯火通明。
周瑜手持那锦囊,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不悦。
一旁的鲁肃见状,轻声劝道:“公瑾,卧龙先生既然派人送来此锦囊,或许真有其妙策,不妨打开一看。”
周瑜冷哼一声,将锦囊掷于桌上,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他诸葛亮若真有能耐,便该派兵遣将来援,或是送来急需的箭矢装备,而非这区区锦囊,能有何作为?”
鲁肃微微一笑,继续劝解:“都督息怒,卧龙先生智谋过人,或许此计正可解我军燃眉之急。”
周瑜闻言,心中虽仍存疑虑,却也不由得被鲁肃的话勾起了一丝好奇。
他缓缓拿起锦囊,拆开一看,只见里面写着一行行小字:“欲借曹军十万箭,只需草船与浓雾……”
周瑜初看之下,目光中满是不屑,但细细品味之后,神色逐渐变得凝重,继而转为惊讶,最终竟是神色大变,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之事。
鲁肃见状,心中好奇更甚,连忙问道:“公瑾,锦囊中究竟是何妙计?”
周瑜却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抹喜色:“诸葛卧龙,果然名不虚传,此计之妙,令人叹为观止!”
说罢,周瑜立刻转身对鲁肃吩咐道:“速去召集人手,连夜赶制一批草人,务必在三日之内完成!”
鲁肃虽心中疑惑,但见周瑜如此郑重其事,也不敢多问,连忙领命而去。
江陵城外,夜色深沉,江面上却已是一片忙碌。
只见那英姿飒爽的周瑜亲自来到施工现场督工,他目光如炬,审视着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而一向沉稳持重的鲁肃,则在一旁有条不紊地进行协调工作,与各方人员沟通交流,确保整个工程顺利推进。
现场众多能工巧匠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工具,将一根根金黄的稻草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这些稻草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在工匠们灵巧的双手中逐渐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草人。一个个草人身披铠甲,手持长枪,威风凛凛。
次日,草人已经制作出来了很多。
周瑜站在船头,望着这些即将成为“借箭”工具的草人,心中不禁暗自赞叹诸葛亮的智谋。
周瑜为了确保这道计谋的万无一失,打算先派一艘船出去试探曹军。
……
不久后,曹军大营之中,曹操正端坐帅位,目光如炬,凝视着江面。
极目远眺,但见那浩渺无垠的江面上,浓雾如同一层厚厚的白色帷幕,悄然地笼罩着一切。这雾浓得化不开,好似一团巨大的,又似一片神秘莫测的云海。就在这片白茫茫之中,隐隐约约似乎有无数身影在穿梭、晃动,给人一种千军万马正在其中奔腾厮杀的错觉。那些身影时隐时现,有时清晰可辨,能看到他们身披铠甲,手持利刃;有时却又如幻影般模糊不清,让人难以捉摸其真实面目和具体数量。整个场面显得既壮观又诡异,令人心生敬畏之情。
只见那曹营之中,诸位战将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皆争先恐后地向曹操请战。他们个个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眼中闪烁着熊熊斗志和必胜的决心。这些身经百战的猛将们深知,此时正是给予敌人迎头痛击的绝佳时机。
若能趁对方尚未成功登岸之际,就在这浩渺的水面之上将其一举击溃,不仅能够重创敌军士气,更可为己方赢得这场战争的主动权。一时间,整个曹营都弥漫着紧张而激昂的气氛。
然而,曹操却眉头紧锁,神色凝重,他深知这大雾之中必有蹊跷。
“传令下去,各营严守阵地,不得擅自出击!”曹操沉声下令,语气中不容置疑。
众将虽心中不甘,却也不敢违抗军令,只得领命而去。
就在此时,原本平静的江面上突然涌起了一层厚厚的大雾,那雾气如同一道巨大的帷幕,将整个江面都笼罩其中,让人难以看清前方的景象。然而,就在这片浓雾之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了一阵低沉而又沉闷的轰鸣声,那声音越来越近,仿佛有什么庞然大物正在朝着这边逼近。
渐渐地,透过那朦胧的雾气,可以看到一艘艘高大威猛的战船正缓缓地驶过来。这些战船犹如一只只凶猛的巨兽,劈开重重雾霭,勇往直前。它们的船头高高翘起,锋利的撞角闪烁着寒光,仿佛随时准备冲破一切阻碍,直捣曹营。
战船上飘扬着各色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给人一种无形的威压。每一艘战船上都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神情严肃,手持兵器,目光紧盯着前方,只待一声令下便会毫不犹豫地冲向敌阵。
曹操见状,立刻下令放箭,以试探虚实。
只见无数支锋利的箭矢如疾风骤雨般铺天盖地地朝着那一艘艘庞大的战船呼啸而去。这些箭矢密密麻麻,交织成一片死亡之网,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面对这如此凶猛的攻击,那些战船竟然没有丝毫还手之力。它们就像是受到惊吓的巨兽,开始缓缓地向后退却。原本威风凛凛、气势磅礴的战船此刻却显得有些狼狈不堪,仿佛真的被这漫天的箭雨给吓到了一样。
曹操见状,不禁狂笑不已:“吾早已料定,此乃周瑜疑兵之计,欲诱我出击,再设伏兵,哼,雕虫小技,也敢在吾面前卖弄!”
然而,一旁的郭嘉却眉头微皱,目光中闪过一丝疑虑:“主公,此事似乎并不简单,那周瑜既然敢派战船前来,必有后招。”
曹操闻言,神色一凛,立刻下令:“速去询问刘羽首领,此事是否乃诸葛亮之计?”
郭嘉领命而去,曹操则继续凝视着江面,心中暗自盘算。
另一边,江陵城内,周瑜与鲁肃立于城头,望着那缓缓退回的战船,只见船上草人身上已插满了箭矢,宛如刺猬一般。
周瑜见状,不禁喜形于色:“哈哈,诸葛卧龙之计,果然妙不可言!此一战,吾等不仅未损一兵一卒,还白白得了曹军数万箭矢!”
鲁肃亦是惊叹不已,心中对诸葛亮的智谋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周瑜吩咐下去,让工匠们继续赶制草人,同时准备更多的船只,以备三日之后的“借箭”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