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昌化县,有个名叫满生的书生,于本省余杭县设私塾授课。一日,他漫步街市,途经临街一阁楼。忽然,一只荔枝壳悄然坠落在他肩头。满生心头一惊,抬眸望去,只见阁楼上倚栏站着一妙龄少女。那少女姿容艳丽,宛如春日绽放的繁花,娇俏至极,瞬间令满生失了神,目光如被磁石吸引,死死黏在她身上,似痴若狂。少女见状,微微颔首,嘴角噙着一抹浅笑,莲步轻移,转身隐入阁楼门内。
满生按捺不住好奇,一番打听,方知这少女乃是妓院鸨母贾氏之女细侯。细侯声名远扬,身价颇高,满生深知自己与之身份悬殊,心愿恐难达成。
回到书斋,满生心乱如麻,辗转反侧,整夜难以入眠。少女的倩影如鬼魅般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次日,他怀揣着一丝执念,前往贾氏妓院。递上名帖后,终与细侯相见。二人相谈甚欢,笑声在狭小的房间里回荡。满生愈发为细侯所迷,仿佛陷入了一张无形的情网。他借口有事,向同窗友人四处借贷,好不容易凑得些许银子,再度来到细侯身旁。此刻,两人情意绵绵,相处极为融洽。
满生情难自禁,在枕畔吟出一首绝句赠予细侯:“膏腻铜盘夜未央,床头小语麝兰香,新鬟明日重妆凤,无复行云梦楚王。”细侯听闻,秀眉微蹙,神色忧愁,轻声说道:“我虽身处风尘,却渴望寻觅一位真心待我之人,托付终身。你尚未娶妻,不知我能否为你操持家务,相伴一生?”满生大喜过望,忙不迭地再三承诺,二人在昏暗的烛光下,立下海誓山盟,私定终身。
细侯眼中闪过一丝憧憬,又略带羞涩地说:“作诗一事,我自觉并非难事。独处时,也常想效仿一二,却又怕才疏学浅,遭人耻笑。若能与你长相厮守,还望你多多指点。”言罢,她又关切询问满生家中田产房屋几何。满生如实答道:“仅有薄田五十亩,几间破旧房屋罢了。”细侯微微点头,憧憬道:“待我嫁与你,定要朝夕相伴,你也不必再外出教书。四十亩地勉强可维持生计,十亩种黍,再织五匹绢,太平年间,完税之余,尚可度日。届时,你我闭门相对,你读书,我织绢,闲暇时吟诗饮酒,那千户侯之位又有何可羡慕?”满生心中感动,又问:“那你的身价,大约几何?”细侯轻叹一声:“母亲贪财,欲壑难填,不过至多二百两银子便足矣。只恨我年少时不知积攒钱财,所得皆交予母亲,自己并无多少积蓄。你若能筹得一百两银子,便有希望,若能更多,便无需担忧。”满生面露难色,无奈道:“你知晓我处境窘迫,一百两银子谈何容易?我有一同盟挚友,在湖南任知县,曾多次邀我前往,我因路途遥远,畏惧艰辛而未去。如今为了你,我定当前去求助,想必三四个月便可归来,望你耐心等候。”细侯含泪点头,应允下来。
满生毅然决然地放弃教书,踏上前往湖南的路途。然而,待他抵达时,却发现那县令已被革职,正寄居在民房之中,囊中羞涩,自身难保,更无力资助满生。满生顿时陷入困境,穷困潦倒,难以返回余杭,只好暂居此县,重操教书旧业,勉强维持生计。
时光荏苒,一晃三年过去,满生依旧未能踏上归程。一日,满生因学生顽皮,失手用戒尺打了他。谁料,那学生竟一时想不开,投水自尽。学生家长悲痛欲绝,一纸诉状将满生告上公堂。满生旋即被捕入狱,深陷囹圄。所幸其他学生深知老师无辜,时常送来衣食,满生这才未受太多苦楚。
自与满生分别后,细侯闭门谢客,拒绝接待任何客人。贾母询问缘由,却无法强迫她改变心意,只能听之任之。有一富商,久闻细侯艳名,对她垂涎已久,遂托媒人向贾氏表明心意,不惜一切代价,定要娶细侯为妻。细侯却坚决不同意。
富商因经商前往湖南,趁机暗中打探满生的消息。此时,满生即将获释出狱。富商心生毒计,用重金买通狱吏,让他们将满生继续禁锢在狱中。富商返回后,告知鸨母:“满生已死在狱中。”细侯听闻,心中虽有疑虑,但仍不愿轻信。贾氏却劝道:“且不说满生是否真死,即便他活着,跟着那穷酸书生,一辈子受苦受累,哪比得上跟着富商,穿金戴银,享尽荣华富贵?”细侯神色坚定,反驳道:“满生虽穷,却人品高尚。让我跟随那满身铜臭的商人,我实难从命。况且,路人之言,岂可轻信!”
富商见细侯不为所动,又生一计。他叮嘱另一商人伪造了一封满生的绝命书,寄给细侯,妄图彻底断绝她的念想。细侯收到信后,如遭雷击,从早到晚哀哭不止。贾氏见状,苦劝道:“我含辛茹苦将你养大,你成年不过二三年,还未享受到你的报答。你既不愿为妓,又不肯嫁人,日后如何生活?”细侯无奈之下,只得嫁给了富商。
富商对细侯极为宠爱,为她购置的衣物、簪环极为奢华。一年多后,细侯诞下一子。
不久后,满生在学生们的全力帮助下,终得昭雪,重获自由。出狱后,他才知晓,原来一切皆是富商的阴谋,可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与富商素无仇怨,为何他要如此陷害自己。学生们纷纷解囊相助,为满生凑齐路费,送他归乡。
满生回到家乡,听闻细侯已嫁他人,心痛如绞。他将自己的悲惨遭遇,托付给卖浆的老妇,转递给细侯。细侯得知真相后,悲痛欲绝,这才明白,此前关于满生已死的种种传言,皆是富商的阴谋诡计。
一日,趁富商外出,细侯望着怀中的孩子,眼神中满是决绝与痛苦。她狠下心来,亲手杀死了孩子,随后收拾包袱,头也不回地投奔满生而去。富商家中的衣物首饰,她一件未拿。
富商归家后,发现妻儿惨死,怒不可遏,立刻将细侯告到官府。官府经调查,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富商的恶行深感不齿,遂将他的状子搁置一旁,不予审理。
此事虽与三国时关云长毅然离开曹营回归蜀汉有些相似,但细侯竟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实在令人胆寒,堪称天下狠心之人。而这一段充满阴谋与背叛的孽缘,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带着恐惧与唏嘘的谈资,仿佛那背后隐藏着无尽的黑暗与哀怨,久久不散。细侯孽缘:情殇与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