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
曹钰看的聚精会神,自己完全没料到。
官渡之战当年竟然打的这么艰难,老曹都有想寻短见的时候了。
这在史书中,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估计后世之人,大多会鼓吹老曹的神勇、临机立断。
然后把袁绍描述的好大喜功、不堪一击,对比之下衬托出两者的高下。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这一战打的是决策、是勇气、是运气,同时也是在比谁命硬。
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知晓。
老曹的这篇韬略,以自身的官渡之战为例,其实里面讲了很多战法。
以自己为案例,才能让人不自觉的带入其中。
从而引发思考,换做自己是否能够做的很好。
很清奇的角度啊。
曹钰默默点头,眉头忽然皱紧。
淳于琼?
乌巢酒仙?
有意思。
我率领五千精锐,曹、夏侯两姓宗亲将领,伪装成袁军溃兵。
一路上屡次险些遭人识破,幸好都巧妙的糊弄了过去。
越靠近乌巢,巡查的斥候队伍也就越多,可谓是寸步难行。
我让夏侯惇抓了两名敌军飞骑,再次确定了乌巢的兵力布防、以及守将名单。
出乎预料的是,乌巢驻扎了三万余守军,绝对不是许攸忽悠我的守备空虚。
我早该想到的,袁绍把所有粮草囤积在一处,是陷阱也是绝对的自信。
淳于琼是我的故交,曾与我和袁绍同为西园八校尉之一。
我对此人了解颇深,因长了一个酒糟鼻,被人误以为喜好饮酒。
但当年我便深知此人勇毅,指挥调度颇有大将之风,想不到现在竟然成了我的敌人。
曹钰微微一愣,这跟自己读的野史里记载的有出入啊。
听老曹话里的意思,这淳于琼应当也是一个猛人。
皱着眉点了点头,守卫粮草绝非小事。
能被袁绍委以重任,此人又岂是籍籍无名之辈。
沉下心,继续观看起老曹的自述:
我深知必须要出奇制胜,不能给淳于琼反应的时间。
当即下令五千精锐骑兵,火速前进直奔乌巢大营。
万万没想到,淳于琼虽然谨慎,但却受袁绍和麾下几个派系的掣肘。
营中有不少来混军功的酒囊饭袋,轻易被我诈开了营门,当淳于琼听闻消息的时候。
我已经下令让大军杀入营中,突袭之下一片乱战,瞬间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但淳于琼却很快稳住了阵脚,做出了极为高效的应对。
派出督战队监督,命令被袭击慌乱的士卒死战,不断的加派人手防御反击。
另一面关闭了营门,集合各营人马,利用人数优势对我进行绞杀。
我已经顾不上被困在其中了,正如我已经没有退路一样。
只要烧毁乌巢,我便赢了,哪怕希望渺茫也值得一搏。
我从未觉得,时间是如此漫长,半个时辰过去了。
我越发的心急,乌巢距离官渡并不算远,半日即可抵达。
如果袁绍知道了消息,很有可能分兵救援,到时我将死无葬身之地。
不顾妙才和元让的阻拦,我亲自拔剑上阵杀敌,士卒在我的鼓舞下纷纷效死。
淳于琼也亲自下场,作战之勇猛,丝毫不逊色于元让。
我没有别的心思,只能一味杀敌,不断的向前。
这一战,几乎打光我的精锐。
我亲眼看着我的族子、子侄,战死在我面前。
看着我蓄养了数年的精锐,人数不断的减少。
看着曹洪、许褚浑身浴血,死死的护在我身前。
看着元让和妙才,身上的刀伤和箭矢,血流不止仍旧死战不退。
有那么一瞬间,我有些后悔和害怕。
我怕我真的会败,不光自己死在这里,还把曹家、夏侯家的儿郎都害死在这儿。
这一场血战,是我此生打过最稀里糊涂的战斗。
我神情恍惚,如同置身事外,只是麻木的挥刀。
直到最后胜利了,元让顶着刺入肩头的长枪,亲手擒下了淳于琼。
周围的士卒都在欢呼,奋力的咆哮。
袁军四散,争相逃命,看我们的眼神如同看着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
乌巢火势四起,袁绍的粮草被我付之一炬。
此战精锐五千,余七百;
随行将校三十八员,还九。
曹钰的身子微微一抖,呼吸不由得粗重了起来。
自己无法想象,当时老曹是什么心情。
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现在剩下的曹营二代们。
数量如此庞大,大多数都不成器,却能身居要职。
因为成器的,在这一战中几乎都快要死绝了,甚至连个名字都没留下。
他们继承的,是家中父辈、兄长留下来的战功。
曹钰缓了良久,这才有勇气继续看下去。
就正如当时曹操,书写这本兵书时的沉重心情一样。
接下来的局势,随着乌巢的一把大火彻底逆转。
兵多而不精,将多心不齐,这是人数的优势也是弊病。
袁绍觉得自己从善如流,听从了郭图的建议,相信淳于琼能守住乌巢。
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没笑死。
张合、高览率十万大军,猛攻我的官渡大营。
于禁调兵有方,荀攸临危不断,但仍旧不足以抵御日以继夜的猛攻。
前营被毁,那便受中营。
中营被毁,那便守后营,趁着敌军攻势暂熄的时候,反攻夺回阵地。
我做到了我的承诺,火烧了乌巢。
他们也做到了他们的承诺,誓死不退,守住了大营。
最后乌巢被毁的消息传回,本就战意不强的张合、高览,担心进攻不利被袁绍问罪。
索性直接率军投降,袁绍的攻势彻底瓦解,连根基都动摇了起来。
此时已经无需多言,我下令全军反攻,反而杀的袁绍节节败退。
袁绍的老毛病又犯了,他竟然怕死的逃走了。
如果他能像我一样,亲自上阵鼓舞人心,胜负仍旧犹未可知。
但最后,终究还是我赢了。
不是我比袁绍强大,而是我多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
此为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者胜。
丢雷谋啊~
俺是武将,看不懂。
曹钰合上了《孟德新书》,心情有些复杂。
老曹这么牛逼,赤壁之战让人当野怪给刷了?
现在自己倒是也想试试,有自己的参与。
孙刘联军,是不是还能这么牛逼。
“咳咳。”
书房内,突然响起了一道咳嗽声。
曹钰猛然回神,正好看到老曹走入自己的书房。
嘴角不由一抽,连忙拿起一旁的《孙悟空大战七仙女》,盖在了《孟德新书》的上面。
刚才看的太入迷,都没注意到有人靠近。
只见老曹的眼里,闪过了一抹狐疑。
“我刚才看你看的入迷,就没打扰你。”
“在干什么,怎么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
“咳咳咳。”这次轮到曹钰一阵猛咳。
连忙开口狡辩起来:“没、没什么。”
“这不是要打仗了嘛,就抽空读读兵书。”
“哦?”得到这个答案,曹操明显起了兴趣。
还算满意的点点头,一脸严肃的问道。
“既然如此,我便考考你。”
见曹钰脸上泛起了难,曹操的眼神一瞥。
正好看到了桌子上,带着插画的《潘金莲大战西门庆》的话本。
随手一翻,眉头不由猛皱:“这都是什么玩意?”
“哼,我就知道。”
“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不然指望你这逆子上进,简直难如登天。”
曹钰眼睁睁的看着,老曹冷笑怒哼。
拂了拂衣袖,自己桌子上几本插画版的话本消失不见。
〖(?? ?)〗
〖这、这难道是……〗
〖江湖上失传已久的袖里乾坤?〗
噗~
你他妈不是系统,是捧哏对吧?
曹钰有点受伤,强忍着心疼。
只要老曹不发现,自己看他写的小作文就行。
不然保不齐老曹当场社死,做出什么‘慈父手中剑,游子身上劈’的冒昧举动。
“哼,你既然在虎豹骑中呆了数月。”
“为父也不为难你,就考教考教你骑兵的知识吧。”
老曹依旧冷着脸,眯眼望着自己。
没等自己回复,就自顾自的开口出题。
“为父问你,战马奔袭途中,理应注意什么?”
“额……”
“这个我好像真知道。”曹钰愣愣的点了点头。
自己在虎豹骑里,养过鸡、喂过猪、赶过羊、刷过马。
可以说每一个角落里,都有自己的身影。
这点常识,倒不至于难住自己。
一本正经的回复道:“三十里刷鼻喂水,五十里擦身饲料。”
曹操的眼里闪过一抹异色,沉声又问道。
“你可知,为何如此?”
曹钰眨了眨眼睛,好家伙。
还真是只考常识啊,你要是靠我兵法策略我还未必能说出来呢。
一瞬间,曹钰便恢复了自信,轻松的一笑。
“马匹奔跑,灰尘容易堵塞呼吸,为了保证能够长时间奔袭,务必要三十里一刷马鼻。”
“至于五十里擦洗马身,则是为了让战马能够快速排汗,不至于闭塞发热,体能更加充沛。”
“喂水饲料的事,就不用我说了吧。”
曹操轻轻点头,看来自己把这逆子。
丢进虎豹骑里,不闻不问确实是个正确的选择。
可惜时间还是太赶了,要不非得让他待个一年半载不可。
“算你过关,行军途中最忌讳什么。”
“这个……”曹钰眨了眨眼。
总觉得老曹的问题,很有针对性。
该不会是让郭嘉说中了,真要派自己为一路先锋吧。
顿时苦起了脸,如数家珍的答道:“这个有很多,例如整体的速度保持一致性,斥候侦查,稳扎稳打随机应变等等。”
“不过最重要的是,可不进、但不可改道。”
曹操点头沉声问道:“为何?”
“因为这关乎到粮草问题,有可能路线变更,增加补给的风险和压力,导致断粮。”
“行军途中若是断粮,孤军作战,迟早必亡。”
曹钰说完,便打量起老曹的神色。
见到老曹还算是温和,这才暗松了口气。
“今日便如此吧,明日我再来。”
“啊?你还来啊?”曹钰下意识的出口,随即便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顿时遭到了老曹一记白眼,张口怒斥道。
“这些只是常识,别以为如此便能蒙混过关。”
“再者而言,这是我家,哪里我去不得?”
曹钰嘴角一抽,心里想到。
有时候娘亲的房间,你就进不去啊~
果然男人到了这个年纪,浑身上下就剩下嘴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