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少说话、少发号施令是合乎自然的。所以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这样的现象呢?是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人呢?因此,追求道的人,其行为与道相符;修养德的人,其品性与德相符;而失道失德的人,其行为就会与失败相随。与道相符的人,道会乐于接纳他;与德相符的人,德会乐于助他;与失道失德相符的人,也会承受相应的后果。统治者若是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会信任他.
解析
顺应自然:“希言自然”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统治者应减少政令的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就像自然界中,狂风暴雨虽猛,但都不能持久,过度的人为干预也难以长久维持良好的效果.
行为与结果的对应:“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说明人的行为选择会决定其结果。遵循道和德的人,会得到相应的益处;而违背道和德的人,将面临失败。这启示我们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做出符合道德和自然规律的选择.
诚信的重要性:“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强调了诚信的关键作用。统治者若缺乏诚信,就无法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治理国家便会困难重重。推而广之,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诚信也是基石,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他人的信任.
能耐着性子看到这里,辛苦各位看官啦。其实,咱们都是老百姓,也没必要用多么深奥的话术来解释道德经,我解释的,大家都能看得懂,这也都是个人观点,比我有能耐的老师,学者,多了去了,如果各位看官认为我解释的也不咋地,您给指点,指点,我虚心接受。(抱拳啦,各位)。
下边是我对这一章的理解,您看对也不对?
(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
老子说,我说说你听听,看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再大的风刮一夜,到了第二天早晨也就逐渐变小了。再大的雨下一夜,到了第二天早晨也就逐渐停了。谁能这样做到,谁说了算?只有天地。这句大家基本上都能理解。意思是,天地间的事,都要听老天的安排,你再大大不过去天。老子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
但是真的这样吗?
(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自然界有着不可违抗的规律,天地作为这规律的主导者,连狂风骤雨都不能长久,更何况我们人类呢?人类,虽然自认为是地球的主宰,能够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创造出无数辉煌的文明成果。我们修建起高楼大厦,让城市的灯火照亮夜空;我们发明了交通工具,让距离不再是阻碍;我们发展科技,试图探索宇宙的奥秘。但我们始终只是这天地间的一部分,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大自然规律的制约。
就像四季更替,无论人类如何渴望永恒的春天,冬天依旧会按时来临;就像昼夜交替,我们无法阻止黑夜的降临。人类的行为和自然界的现象,本质上都是相通的。那些遵循大道的人,他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顺应自然规律。他们不会在春天强行收获秋天的果实,不会在河流干涸时强行通航。他们懂得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如同顺应水流的方向行船,顺势而为。他们敬畏自然,尊重天地间的法则,不与天地对抗,而是与道同行,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与万物和谐共生,在天地的怀抱中,安然前行。因为他们深知,违背自然规律,就如同逆水行舟,必将受到惩罚,只有同于道,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人虽然是地球的主宰,大自然的主宰,但是也得遵守老天的规律,遵守大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现象和人做事情都是一个道理。
老子很含蓄的批评了一些人。这说明老子给你留着脸呢。有的可能还是没看懂具体啥意思,咱就这么说吧。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手中掌握着那么一丁点儿权力,兜里揣着几个臭钱,就开始飘飘然不知所以然啦!要知道,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做人,遵循天理顺应道义行事,这样才能够赢得众人的敬重与认可。倘若总是一副张狂至极、目中无人的模样,整日里得意洋洋到忘乎所以,那迟早都会遭到他人的教训和惩治。正所谓“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这世间比你官位高、权势重的人有的是。也许有一天让你为曾经的狂妄付出沉重的代价。莫要因一时的风光而迷失了自我。等到报应到来,你连磕头拜佛求耶稣的机会都没有。
( 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
在这广袤无垠的世间,那些真正拥有着大智慧和高尚品德之人,始终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般存在着,永不磨灭。他们宛如巍峨高山,任凭风雨如何侵蚀、岁月怎样流转,其坚定的内心和崇高的品质从未发生过丝毫的动摇与变化。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那些缺乏智慧和良好品德之人。无论时光如何变迁,环境怎么转换,他们依旧无法摆脱自身的狭隘与浅薄,永远都是一事无成、庸庸碌碌之辈。就像那句古老的谚语所说:“狗改不了吃屎”。即便给他们无数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也难以摒弃那根深蒂固的恶习和劣性,终究无法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或是展现出令人敬仰的品格来。
(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
这就好比老人常说的,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良贤品自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苍蝇找厕所,跟着蜜蜂寻花蜜。跟着文官出谋划策,跟着将军金戈铁马。跟着中医云游四海悬壶济世,跟着西医先来一套无关的检查后开一堆乱七八糟的药,不看病情不看疗效最后一结账,我操,还吓一跳。
(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倘若一个人,既没有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也没有令人敬仰的高尚品德。那么,退一万步讲,这个人至少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吧!毕竟,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连积极乐观、平和豁达的心态都没有,那又该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困境呢?当遇到困难时,若没有好心态作为支撑,很容易就会被压垮,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而拥有了好心态,则能让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冷静,以从容不迫的姿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所以说啊,即便一个人在智慧和品德方面稍显逊色,也要有个好心态。济公活佛都说啦,人生哪能都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我说的这些话呀,如果您觉得可信呢,那您就相信;如果您不相信呢,那就算了!权当我没说过,毕竟最终相不相信全在于您自己的判断。这事儿啊,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明了,我把该讲的都已经讲出来啦,接下来怎么抉择,那可都是您自个儿的事儿喽!
听老子的没错。
聊聊闲天吧,放松一下,好久没聊啦。
有人问我,耶稣,佛教,道教,都是教人学好,劝人向善的,有什么不同,怎么个不同法。我就简单的举个例子。耶稣能传到中国,能被人信仰,也有它存在的道理,俺村也有信耶稣的,咱不能说人家耶稣好还是不好,咱也没那个权力来评价它。我想说的是,耶稣是属于外来教,你信咱也不反对,不过反过来你想想,耶稣是外国人,他连他自己的国家的子民都拯救不了,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去救你一个其他国家人啊。?几千万人等着他一个人来救,他能忙过来吗?有人说我信仰的是耶稣的真善美,这个我也不反对。圣经上说,“当别人往你左脸打一巴掌的时候,你也应该把右脸给他打”从宗教角度理解,它体现了一种极致的谦卑、宽容与忍耐精神,倡导信徒以完全的爱和饶恕来回应伤害,不与恶人作对,以善胜恶,用这种非暴力、不报复的方式来彰显上帝的爱和信徒的信仰品质。从更广泛的文化和道德层面来看,这句话传达了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和宽容理念,它鼓励人们克制本能的报复心理,以平和、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的过错,有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修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其践行需结合具体情境和理性判断,既要追求这种宽容精神,也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咱们再来说说这佛教!关于佛教的起源,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些人说佛教是从印度发源起来,然后才传入咱中国的。净扒瞎!佛教最初是道教的一个分支。想当年,是由道教大力推崇燃灯道人为第一任分公司总经理!后来,随着一些不可言说的因素与变故发生之后,如来佛祖便取代了燃灯道人,成为了这佛教第二任分公司总经理!具体啥原因?那就得辛苦各位根据乌鸡国那段查查资料吧!佛教的宗旨就是,别人动手打了你,你不会还手反击。而是要用慈悲去感化他。佛说只要他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具体能不能成佛,成什么佛,等他放下了屠刀再说。
道家就不得了啦。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国宗教,道教是把自然界的万物用到极致的教派,也是最没有封建迷信的教派。从做人做事,到修身养性,到炼丹练气,到悬壶济世,到降妖斩魔,到居家风水,到占卜问卦,到寻龙点穴,到排兵布阵,到家国天下,到军事政治,到安邦治国。都离不开道家的身影。从我记事以来,道家的负面影响也不多。
据网上说,道家的部分思想就是,如果你有仇当时就报,时间长了怕乱了心智,影响修炼。如果有人打了你,你不光要打回来,并且还得把他打服。如果打不过,就找太上老君帮忙。主打一个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三丈,你要是敢薅我头发,我就把你衣服扒光,用皮带沾无根水贴上符打你。
道教也有很多分支,道教门派众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门派:简单的介绍一下,
正一道
为道教各符箓派的总称,由天师道长期演变并与上清、灵宝等派逐渐融合而成。其道士可居家修行、不忌荤腥,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如龙虎山天师道、茅山宗、阁皂宗等均属之.
全真道
由王重阳创立,主张三教合一,教规严格,要求入道者不娶妻、不茹荤、出家住丛林,注重内丹修炼。其支派有依托北五祖的正阳派、纯阳派、重阳派等,还有北七真创立的龙门派、随山派、南无派、遇仙派、华山派、嵛山派、清净派等.
上清派
由东晋杨羲创建,奉南岳夫人魏华存为始祖,以《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为主要经典,注重精气神修持,通过存思服食天地灵气及神灵真炁修炼成仙.
灵宝派
由东晋末年葛巢甫创建,将葛玄奉为始祖,主要经典是《灵宝五符经》《灵宝度人经》,强调“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楼观派
早期道教门派之一,位于陕西周至终南山麓,尹喜在此结草为楼观天象,因老子在此传经说道而成为教派发源地,奉尹喜为祖师爷,老子为道祖.
净明道
南宋时期兴起,强调“净明忠孝”,将儒家忠孝思想与道教修炼方法相结合,注重内丹修炼和道德修养.
武当派
兴起于明代,以武当山为发源地,注重内丹修炼和武术技艺,强调“以武入道”.
清微派
形成于南宋,流传于元至明初,自称出于清微天玉清元始天尊,以黄舜申为代表人物.
神霄派
始建于宋末元初,主修雷法.
北帝派
由唐代道士邓子阳创立,供奉天蓬元帅,以杀伐果断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