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铭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身去书架上,把《史记》拿了出来。
“齐国公,陛下一直在让我看书。”
“你知道的,我很不喜欢读书,不过这《史记》和看话本差不多,所以我就多翻了翻。”
赵铭说着,把书打开放到长孙无忌面前。
长孙无忌低头看去,内容正是《史记·外戚世家》。
赵铭没有继续往下说,而是静静地望着长孙无忌,他相信长孙无忌如此聪明的人,已经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了。
长孙无忌脸色不停变幻,似乎内心里也在做着斗争。
良久,长孙无忌长叹一声,眼神复杂的看着赵铭。
“哎!老夫自诩才智过人,直到此刻才发现,与赵县男你比起来,我就是一个愚笨不堪的人啊!”
说话间,长孙无忌站起身,对着赵铭拱手一礼。
“谢谢赵县男,要不是你的提点,我恐怕就要步入深渊了。”
赵铭连忙错开身子,避开长孙无忌的行礼。
“齐国公,你可千万别这么说。”
“其实就算我不提醒你,我想你自己也会能够想到这一点。”
“我只不过是因为作为旁观者,能够不受到其他影响而已。”
长孙无忌再次的感叹,“是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差点就因此选择错路了。”
在见到《史记·外戚世家》的时候,长孙无忌瞬间就从萧瑀倒霉的喜悦中,清醒了过来。
萧瑀下去了,长孙无忌的确可以更进一步。
可是,然后呢?
李世民是难得圣明君主,同时也是杀伐果断的帝王。
玄武门事件,李世民可是哥哥弟弟还有侄子等,全部都给宰了。
就连弟媳都收进自己的后宫里面。
要说李世民是一位圣明的君主,这个没有问题。
可要说他是一位仁慈的帝王,那可就有待商榷了。
反正长孙无忌他自己,对自己这个妹夫是什么样的人很了解。
长孙无忌如今已经是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不说,还是当今皇后的亲哥哥,太子的亲舅舅。
如果长孙无忌还更进一步,而如今李世民年富力强,那岂不是长孙无忌在高位之上,有很多年的时间去经营?
如果真的是那样,即便长孙无忌不犯任何的过错,李世民也要让他犯错。
特别是当李世民老了,为了保证太子继位后,不被强大的外戚所威胁。
见到长孙无忌已经想明白,赵铭转移话题道:“走,今天我请齐国公喝酒。”
长孙无忌也不矫情,当下与赵铭,一同去到隔壁的包厢。
而此时的萧瑀,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将会面临着什么。
此刻的萧瑀,正在府中接待郑乾意,还有崔仁师以及韦圆绪等几大世家之人。
崔仁师他们来找萧瑀的用意也很简单。
那就是想要与萧瑀联合起来,一起对付赵铭。
世家酒楼如今关门了,这点损失对于他们世家来说,还不算什么。
可脸面的问题,不是一个酒楼关门,所带来的损失能够相提并论。
用郑乾意的话来说,若是此时他们就是善罢甘休,那岂不是以后,那以后别人怎么看他们家世家?
如今,赵铭不但有着李世民做靠山,还有了爵位在身。
那他们就需要改变策略,之前都是郑睿在出手。
赵铭还入不了他们世家的眼,现在郑乾意亲自出面,说明赵铭真正的走入了世家的视线中。
郑乾意与郑睿不同,手段也比郑睿高明上了不少。
按照郑乾意的想法,要针对赵铭,实际上就是针对赵铭身后的长孙皇后,或者说李世民。
那么像之前郑睿找突厥人这样的手段,自然不能再用。
哪怕你做得再隐秘,一旦被抓到把柄,就会面临李世民的发难。
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世家,不得不出让利益,来平息李世民的怒火。
所以,郑乾意的想法是,从正面光明正大的对付赵铭。
以他们世家的实力,哪怕是赵铭身后有李世民,那又怎么样?
并且,这样做的好处也很明显,那就是李世民即便知道是他们世家在出手,也只能吃闷亏。
这就是郑乾意与郑睿,在眼界格局上面的差距。
除此之外,郑乾意也并不是要对赵铭彻底的打趴下。
而是要在赵铭知道他们的实力之后,从而与赵铭谈合作。
这个是郑乾意的弟弟郑仁基所提出的意见,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郑仁基认为,赵铭是一个人才。
短短时间,就使得兰桂轩成为长安城里,最好的酒楼。
这样的人才,收为己用才是最好的选择。
萧瑀送走郑乾意他们之后,哼着小曲摆着手,心情显得很好。
刚刚郑乾意他们承诺,今后朝中的世家官员。
只要萧瑀是对付赵铭,他们全都会站在萧瑀这边。
有着这样的承诺,萧瑀恨不得明天早朝快点到来,他要发起对赵铭的弹劾。
朝中半数以上的官员,都是世家之人,一旦共同弹劾赵铭。
哪怕是李世民想要保,也要考虑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时间很快就到了第二天。
萧瑀早早就到承天门外,等待早朝的开始。
随着承天门打开,百官步行往太极殿而去。
随着鸿胪寺官依次唱入班,早朝正式开始。
李世民面无表情的扫了一眼前面的萧瑀,“各位爱卿,可有事奏?”
李世民说完,一旁的王德上前大声的对百官复述一遍。
实际上,早朝很少讨论实质性的政策之类,都是一些总结性的回报。
真正商讨政事,一般都是李世民与各部尚书,还有中书令以及门下省侍中和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等主要大臣商议。
有了具体章程之后,再按照流程正式实行。
就比如赵铭提议发行国债的事情,李世民先是与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商议完毕之后。
再由长孙无忌他们三人,联系各部官员,拿出了正规的实施章程,李世民这面再次确认后,才会正式施行。
王德大声说完之后,先是三省的一把手,进行了一遍汇报,然后就是六部尚书,也对各自工作进行汇报。
等这些大佬级的官员汇报完毕,按照流程,会再问其他大臣可有事上奏。
一般这个时候,御史台官员就会出来,开始弹劾某位官员了。
然而李世民不等有御史出来打口水仗,当即开口道:“各位爱卿,朕昨日收到一封书信。”
百官一阵愕然,不明白李世民说这话是何含义。
“陛下,啥书信 啊?”程咬金好奇的问道。
李世民向王德微微点头示意,王德立即拿着一封信,走下御台。
程咬金立刻一把抢过去,低头看了起来。
“哇呀!”
只看前面的几句话,程咬金就惊呼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