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也只如木偶一般任他施为,既不吭声,也不抵抗,只由得他一通忙活,见他终于忙完,黛玉也清醒了。心中虽有些感念,嘴上却不饶人,只说道:
“哪里便已有这般冷了,我觉着倒还好,偏你又要给我裹的里三层外三层的,叫人热得慌,不过才喝了一口茶,你便给我倒了,我一会子喝什么去?”
林思衡便笑着把黛玉牵到桌边,从篮子里取出一盏热牛乳来,道:“师妹且饮一口这个,我专叫厨房热过了的。”
黛玉看着那牛乳,便皱起眉头来,她原也不爱喝这东西,只觉得有一股子腥味,叫人难以下咽,偏偏自己这师兄却总说这牛乳对身体好,只是软磨硬泡哄自己喝,实在是烦人。
略屏了屏气,黛玉一咬牙两只手将牛乳端起来,一口干了,也不要他再来哄。
一碗热牛乳下肚,黛玉也觉得腹中温暖,身上的寒意也被驱散了,领受了他的好意,温言道:“你昨个儿又去柳树街了?那里可还妥当?”
林思衡便回:“因林管家时时照应着,因此都还妥当。”
一边说着,一边又从篮子里取出三根糖葫芦来,将两根红彤彤山楂葫芦给绿衣和雪雁分了,叫他们自去一边吃去,又将一根五颜六色的,串着各种水果的糖葫芦递给黛玉。嘴里继续说着:
“这糖葫芦北方常见,扬州这里却见的不多,这原是我教他们的, 如今已做的比我好了。刚刚那两支山楂葫芦正是我昨儿从柳树街带回来的,师妹这一支,却是我自己做的了。”
黛玉心里高兴,面上却不显,只说:“倒难为你,辛苦做这些来哄我,我前儿给你留的功课可做完了?可是又有什么要来问我的。”
林思衡便大笑道:“师妹留的功课自是写完了的,只是却有一点疑惑,还得劳烦师妹再指点为兄一二。”
黛玉便轻轻叹了口气,拿过他的书,耐心的为他讲解起来。
如此消磨了一个时辰,林思衡便叫绿衣去让张嬷嬷取些午饭来,林府里自然是有条件一日三餐的,厨房里时刻都备着,他也不是第一次在这里用饭了。因而张嬷嬷熟门熟路,很快便取了来。
叫绿衣和雪雁都一并坐下用饭,两个小丫鬟也没了一开始的诚惶诚恐,笑嘻嘻的便坐下来。
黛玉因起的晚,有些食欲不振,只是挨不过林思衡的殷切劝导,也神情恹恹的勉强吃了一碗。
饭后林思衡起身告辞,回到自己房里,也并不温书,一则这些蒙书本就简单,自己原本就曾学过,只是要改写繁体字。
再则林思衡感觉自己如今与这副身体相处愈发融洽,虽有时候也愈发显孩子气,记忆力却也好的有些不像话了,竟真正到了能过目不忘的地步。
因此将师父的考校也并不挂心,只是一边研磨,一边在纸上用简体字跟符号写一些只有自己能看懂的东西。
写完后便交给绿衣,只说这很重要,叫她收好,绿衣便神情严肃的点点头,不知从哪拖出一个小木箱来,把写满字的纸整整齐齐放进去摆好,然后又把箱子拖到角落里藏好。
那箱子里已有了厚厚一摞写了字的纸,都是林思衡这一个月的成果。
绿衣很会藏东西,她藏起来的东西有时候林思衡都找不着,因此把这些东西交给她保管便很放心。
...
次日晚间,林如海忙完公事,坐衙回来,终于想起自己还有一个便宜徒弟,想着差不多也有一个月了,于是招来林管家问道:
“这些时日衡儿读书可还勤勉?”
林管家便回到:“少爷这些时日,除了固定每隔七日去一趟柳树街,其余日子里读书十分勤勉,素日里都是手不释卷,也常往小姐处去请教学问。”
林如海便觉得有些奇怪,衡儿看着十分聪敏,只是几本蒙书又哪里有许多要请教的?便叫管家把他找来。
林管家来找他时,林思衡正拿着一本史书在看,可怜林思衡来此已有三四个月,直到今天才弄懂这方世界的历史。
1449年明英宗亲征瓦剌遭遇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虏,次年又被瓦剌放回。1457年于谦被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冤杀,次年,瓦剌再度南下,长驱直入,大破明军。
英宗弃城南下避难,在黄河边被瓦剌骑兵追上,随后英宗下令京师军队不得抵抗,燕京守军向瓦剌投降,瓦剌在京师大掠十日,又击败陆续赶来的几支勤王军队,裹挟着英宗及诸多明朝宗室赶在被包围前扬长而去。
随后瓦剌又威胁英宗立下燕京之盟,索取巨额财物,妇女,工匠,并要求英宗解散北地边军,英宗一概应允。
消息传开,各地守军,边军纷纷哗然,一时揭竿而起者不计其数。
中原地区一时陷入到了巨大的分裂和内乱之中。此后瓦剌又多次南下,中原地区民生凋敝,鸡犬不闻。
公元1536年时任应天府守备的李天长自应天起兵,以勤王为号,三十年东征西讨,公元1566年在燕京废墟上重建了神京城,定为首都,建立大乾,将应天改名为金陵。
随后七年内三征瓦剌,大胜,公元1573年薨于返回神京的路上,
公元1581年,大乾第二任皇帝顺德帝,已荣国府贾代善为帅,再度征讨瓦剌。
当时瓦剌太师也先早已病逝,瓦剌分裂为杜尔伯特部和准格尔部,分别由长子博罗纳哈勒和次子阿失帖木儿掌管。
贾代善于隆冬时节,趁敌不备,长驱直入三千里,一举将杜尔伯特部歼灭,博罗纳哈勒一家被一网打尽,准格尔部闻讯远窜,从此不敢犯边。直至今日。
林思衡正在感叹不想在这方世界,大明居然五世而亡了,又为于谦感慨唏嘘一番。远远看见林管家来了,忙起身招呼着,叫绿衣奉茶。
管家只摆摆手拒绝,言道:“老爷请少爷过去一趟。”,林思衡忙取了书跟着去了。
行至书房,林如海正坐在那里,招手叫他过去,林思衡忙上前行礼,林如海开口问道:
“我早前留那三本蒙书与你,今已有一月,那三本书可曾读过了?”
林思衡躬身回道:“回老师的话,弟子皆已读过了。“
林如海点点头,“我刚刚听管家提起,你常去玉儿处请教学问,可是觉得有什么难的?”
“回师父的话,这三本书倒没什么难的,只是师妹虽年幼,然聪明灵秀,小小年纪便能饱读诗书,才学岂不胜弟子十倍?故弟子常去与师妹交谈,亦自觉大有所获。”
两人正说话间,黛玉也领着绿衣跟雪雁偷偷摸摸藏到书房墙边,偷听书房里的动静。
原来绿衣见自家少爷时不时便要去找林小姐请教学问,竟真以为少爷学业不精,担心要挨林老爷的骂,于是竟跑去找黛玉搬救兵去了。
黛玉只准备等父亲被气的发脾气后,自己便进去“救人”,然而她自以为隐蔽,却又哪里能瞒得过林如海。
林如海只摇摇头,不去管她,便向林思衡就这蒙学上的文章典故抽问起来,林思衡无不对答如流,毫无迟疑。林如海便连连点头,以为林思衡确实治学勤勉,下了功夫,心中十分满意。
门外黛玉听着里面自己那位“榆木师兄”,应答流畅,绝无错漏,便知自己被“耍”了,心中羞恼,轻轻一跺脚,扭头便带着雪雁走了,只留下绿衣在门外摸不着头脑。
林如海考校已毕,又勉励了林思衡几句,便叫管家带了他出去,心中暗忖道:
“衡儿与玉儿均已发蒙,便可进学,玉儿且就罢了,衡儿却不好耽搁了,我公务繁忙,还是请个西宾要紧。”
正愁着这桩事,便有一个幕僚进来,拱手道:
“如海公,听闻如海公近来有意要为府内少爷小姐请一西宾,正好晚辈这里来了一位朋友,前阵子正在扬州养病,眼下病已痊愈,如今赋闲在家,正欲寻个合适之处。
此人原是苏州知府,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如海公可有意一见?”
林如海一听便喜道:“既如此,且持我名帖,请他明日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