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的性格不像邓念英这么要强,对孩子的成绩也不怎么重视,在她这里,孩子就是到了年纪就去上学,能上到什么程度她就供到什么程度,上不了了就辍学回家种地,一切顺其自然。
听到邓念英这么说,就笑哈哈的说道:“美玲倒是比她大两岁呢,成绩也就这样。你知道她们班第一名是谁吗?”
“没问,谁啊?”
“红兵啊。也是咱老许家的人,说不定以后能考上大学,当咱老许家第一个大学生。”
邓念英感叹一声:“人家的孩子都是怎么教的呢?”
张勤说:“天生的吧。”
邓念英:“……”
☆
许聪聪和她爸高高兴兴地买肉回来,嘴里还吃着泡泡糖,这是供销社的新产品,她也是头回吃上,正在努力探索如何吹泡泡。【小时候的泡泡糖】 许明明一边走路一边仰着脸看她,每次看她吹出个小泡泡就嘎嘎笑,看她泡泡破裂糊嘴上就笑得更厉害。
因为她年纪小,许新安怕她不小心把泡泡糖咽下去,就没给她买。给她买了一种鞭炮糖,一吃就粘牙。哪怕孩子仰着脸也不担心会呛着,都在牙上粘着呢,根本下不去,只能等它慢慢融化。许明明吃得也很开心。【鞭炮糖】 许新安手里拎着块肉跟在俩孩子后面,看她们在前面乐陶陶的,他也跟着乐。
爷仨一到家门口就看见了脸色不太好看的邓念英。
许聪聪和许明明都是不会看人脸色的,对邓念英的黑脸视而不见,自顾自的笑哈哈。
许新安多少比她们强点。他摆摆手,让俩孩子找小伙伴玩去,又叮嘱许聪聪:“没甜味就吐了,不能咽下去。”
“知道了。”
许聪聪带着许明明去找许美玲玩,跟大家炫耀了一下她新掌握的吹泡泡技术,然后就把泡泡糖吐了,这东西一旦没有了甜味,就难吃得很。她又从许明明那里拿了根鞭炮糖吃。
鞭炮糖一分钱一根,许新安买了一毛钱的,有10根呢。
许明明还大方的分了一根给许美玲,又分了一根给许存伟。看到大家的牙齿都被黏住了,她笑得直跳脚。
☆
许新安跟邓念英回了家,问她:“谁又惹你了?”
“你知道聪聪班上谁考了第一吗?”
“跟我有什么关系?反正不是聪聪。”
“是红兵。”
“哦。”
“你‘哦’什么呀?”
“不是,人家考第一,你为啥不高兴啊?”
“我是因为这个不高兴吗?我是因为聪聪没考第一才不高兴的。”
“你刚才不就知道她没考第一了吗?”
邓念英:“……”
停了几秒,她问道:“你说,都是一样的孩子,人家怎么就能考那么好呢?”
“谁说都是一样的孩子了?那都是不一样的孩子!我们聪聪比他小两岁呢。再说了,有的孩子懂事早,有的懂事晚,有的一开始学得好,后劲不足,有的一开始不好好学,但是脑子好使,早晚都能赶上来。聪聪就是后一种啊。你着什么急呀?”
邓念英:“……”
许新安又说:“聪聪上学的事你就甭管了。她才多大点啊,玩几年没事。”
邓念英瘪瘪嘴,没再说什么。
李云锦不掺和夫妻俩的事,拿着肉去厨房忙活了。
许聪聪和许明明在外面玩了一会回来的时候,邓念英已经完成了自我开解,恢复正常了。
背着许新安,她警告许聪聪:“下次考试要是还不及格,你看我打不打你!”
许聪聪“嗷”的一嗓子:“爸~”
邓念英:“……”
许新安赶紧跑过来,“怎么了怎么了?”
“我妈要打我。”
“她说着玩的,吓唬你呢,让你好好学习。她不打你。”
邓念英:“……”
你看我打不打!
☆
背着许聪聪,许新安找到了她的班主任,向他打听许聪聪在学校的表现。
讲真,桑胜旺老师挺惊讶的。他今年三十出头,当了十几年老师了,这还是头回有家长特意找到他打听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还是差了点。一方面是思想局限,另一方面也是没有精力。
好不容易来了个重视学习的家长,他也要重视一下。
“许聪聪这个孩子吧,挺聪明的。背书背得最快。算术算得最快。”
说完这句话,桑老师就看见学生家长咧开了大嘴巴,忙不迭的附和他:“是是是,我也觉得孩子挺聪明的。”
桑老师:“就是聪明劲没用在学习上。”
笑容一秒就凝固在了孩子爹脸上。
确切的说,从孩子爹脸上转移到了桑老师脸上。
又一秒,孩子爹又恢复了,笑道:“聪聪还小,你别看她个子高,那是我们能吃会长,长得快,但我们年纪小,才五岁半。我们聪聪是83年3月出生的。一般孩子在她这个岁数,连育红班都还没上呢。”
孩子聪明就行了,她的聪明劲早晚能用到学习上。没事,就是晚两年的事。
桑老师:“……”
许新安又问:“她在学校没跟同学闹矛盾吧?没有大孩子欺负她吧?”
“没有。没人欺负她。”
这就不是个会吃亏的孩子。她公然跟同班同学说,她在高年级有人,谁惹她就打谁!性格跟土匪恶霸差不多。
“那就好。桑老师,孩子就拜托给你了。”
“好的。你放心吧。你回家也督促她多练习,上课认真听。考试的时候认真答题,别光想着赶紧考完了好玩去。”
许聪聪成绩为什么差呢?不是因为她不会,是因为她大部分题都没做。她坐那儿写了几个字就不写了,她嫌坐在操场上考试晒得慌,没考完就想回教室。虽然被他约束着坐在那里,但是她坐立难安、东张西望,中间问了他三遍:“老师,怎么还不打铃啊,我不想坐这儿了。”
啧!
许新安满口答应:“好好好。我回去就跟她说。”
回家以后,许新安添油加醋的把跟老师的交流情况跟邓念英说了一遍。
邓念英问:“所以她确实都会?”
“都会。老师说的。确实就是年龄小点,大点就好了。你别老说她,别把她的学习积极性给说没了。”
“她有什么积极性?”
“你别把她的厌学情绪给说出来。”
邓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