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的宫殿,庄严肃穆却又透着一股压抑的气息。纣王高坐在那华丽的王座之上,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刚愎自用的傲慢,身旁的妲己则是眼波流转,散发着蛊惑人心的魅力。
这一日,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大臣们分列两旁,梅伯站在队列之中,他面容刚毅,心中怀着对商朝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切。
纣王慵懒地开口:“朕近日欲扩建宫室,以显我大商之威严,众爱卿意下如何?”
佞臣费仲赶忙出列,满脸堆笑:“陛下圣明,扩建宫室必能让陛下之尊荣更盛,也让四方来朝者皆惊叹我大商之富庶。”
纣王满意地点点头。
然而,梅伯却皱起眉头,他向前一步,高声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如今百姓赋税繁重,生活困苦,若再大兴土木,只会让百姓怨声载道,不利于我商朝之根基稳固。”
纣王一听,脸色微微一变:“梅伯,你这是在质疑朕的决策?朕扩建宫室也是为了大商的荣耀。”
梅伯毫不退缩,他继续说道:“陛下,国之根本在于民。民富则国强,民穷则国弱。如今百姓连温饱都难以维持,又何来心思去赞叹宫室之宏伟?陛下应当以民为本,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
纣王心中恼怒,但还未发作,这时妲己在一旁轻轻说道:“陛下,梅伯大人如此说话,莫不是觉得陛下不如他懂得治国之道?”
纣王听了妲己的话,顿时大怒:“梅伯,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在朝堂之上教训朕。朕是天子,朕的决策岂容你随意更改。”
梅伯抬起头,直视纣王的眼睛:“陛下,臣一心为了商朝社稷,才直言进谏。陛下若不听臣言,恐怕商朝将有大祸。”
纣王冷哼一声:“你这是在诅咒朕的王朝,梅伯,你可知罪?”
梅伯坚定地说:“陛下,臣无罪,有罪的是那些阿谀奉承、误导陛下之人。”说着,他还看了一眼费仲。
费仲心中害怕,连忙向纣王说:“陛下,梅伯如此无礼,定是对陛下心怀不满,陛下不可姑息。”
纣王站起身来,来回踱步,他的怒火在胸中燃烧:“梅伯,你屡次冒犯朕,朕今日定不饶你。”
梅伯却毫无惧色:“陛下,臣死不足惜,但臣不忍见商朝因陛下的错误决策而走向覆灭。”
纣王被梅伯的话彻底激怒,他大声喊道:“来人啊,把梅伯给朕拿下。”
士兵们一拥而上,将梅伯捆绑起来。梅伯没有挣扎,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纣王,眼神中充满了失望。
此时,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都不敢出声,他们害怕纣王的怒火会波及到自己。只有商容站出来,向纣王求情:“陛下,梅伯大人虽然言语冒犯,但他也是一片忠心,陛下请饶他这一次吧。”
纣王却冷冷地说:“商容,你莫要为他说情。他如此顶撞朕,朕若饶了他,日后如何治理这朝堂?”
商容无奈地退回。
纣王看向妲己,妲己娇笑着说:“陛下,梅伯如此不知好歹,陛下应当给他一个难忘的教训。”
纣王点头,然后说:“朕近日设了炮烙之刑,还未曾有人真正尝试,今日就拿梅伯来祭这炮烙之刑。”
众大臣听闻,皆大惊失色。梅伯却坦然地说:“陛下,臣今日虽死,但臣相信,陛下如此暴行,必遭天谴。”
纣王更加愤怒:“你还敢嘴硬,把他带下去。”
士兵们押着梅伯来到了宫殿前的广场上,那里已经准备好了炮烙之刑的刑具。那是一根巨大的铜柱,铜柱被烧得通红,下面的炭火熊熊燃烧,热浪扑面而来,让人几乎无法靠近。
梅伯被带到铜柱前,他看着那恐怖的刑具,心中没有丝毫畏惧。他知道自己是为了正义而死,为了商朝的未来而死。
行刑的士兵对梅伯说:“梅伯大人,你现在求饶还来得及。”
梅伯轻蔑地看了他一眼:“我梅伯一生光明磊落,怎会向暴君求饶?”
士兵无奈,只能按照纣王的命令行事。他们把梅伯推到铜柱旁,梅伯赤着脚,毫不犹豫地踏上了那通红的铜柱。
瞬间,梅伯的双脚被烧焦,他发出了痛苦的惨叫。但他强忍着剧痛,大声喊道:“纣王,你如此残暴,商朝必亡!”
他的身体在铜柱上挣扎着,皮肉被烫得滋滋作响,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味道。他的声音渐渐嘶哑,但他仍然在高呼着对纣王的谴责。
周围的百姓们被驱赶着前来观看,他们看到梅伯的惨状,都纷纷落泪。他们心中对纣王充满了仇恨,对梅伯充满了敬佩。
朝堂上的大臣们,有些不忍心地闭上了眼睛,他们对纣王的行为感到失望和恐惧。
商容在心中默默叹息:“商朝的气数,怕是真的要尽了。”
而纣王坐在宫殿里,听着梅伯的惨叫,却无动于衷。他身边的妲己则是笑着说:“陛下,这下那些人就不敢再反对陛下了。”
梅伯在炮烙之刑上坚持了许久,最终他的身体不再动弹,被活活烤死。他的死,成为了商朝黑暗统治的一个鲜明的标志。
梅伯死后,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他的妻子在家中听闻丈夫的死讯,悲痛欲绝,她对着天空哭诉:“夫君一生忠心耿耿,却落得如此下场。纣王啊,你必遭报应。”
梅伯的儿子们则发誓要为父亲报仇,他们暗中联络一些对纣王不满的人,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反抗纣王的统治。
在西岐,周文王听闻梅伯因直谏而被炮烙致死,他悲痛地说:“梅伯乃忠臣也,纣王如此昏庸残暴,我等必须加快发展西岐的力量,早日拯救苍生脱离苦海。”
西岐的百姓们也为梅伯的死感到悲愤,他们更加坚定了支持周文王的决心。
而朝歌城中,纣王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权威之中,他没有意识到,梅伯的死,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人们心中反抗的火焰。那火焰在黑暗中悄悄蔓延,等待着爆发的时刻。
随着梅伯的死,朝堂上的气氛更加压抑。大臣们都噤若寒蝉,不敢再对纣王提出任何异议。而纣王则变本加厉,他继续推行着他的暴政,不断加重百姓的赋税,扩充自己的宫室,沉迷于酒色之中。
妲己看到纣王对自己言听计从,更加肆意妄为。她常常在纣王耳边吹枕边风,让纣王惩治那些她看不顺眼的人。
有一次,一个宫女不小心打破了妲己心爱的花瓶,妲己便向纣王告状。纣王二话不说,就下令将宫女处死。
这样的事情在宫中屡见不鲜,朝歌城中的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每天都在担心自己会因为一点小事而触怒纣王,遭受残酷的刑罚。
然而,在这黑暗之中,也有一些人在默默地努力。比干王叔就是其中之一,他虽然对纣王的行为感到痛心,但他仍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纣王回心转意。
比干常常私下里与一些正直的大臣商议对策,他们试图寻找一种方法,既能让纣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避免遭受纣王的迫害。
可是,纣王已经被妲己迷惑得太深,他对比干的劝告也越来越不耐烦。
在这种情况下,商朝的命运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船只,随时都有可能沉没。而梅伯的英勇事迹,却永远地刻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激励人们反抗纣王暴政的精神动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朝歌城中的百姓们在苦难中煎熬着,而西岐的力量却在不断地壮大。周文王广纳贤才,他的儿子们也都英勇善战,他们积极地准备着与纣王的最终对决。
而这一切的开端,梅伯的直谏和他遭受的炮烙之刑,成为了商朝命运转折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段悲壮而又令人敬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