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华千机刚在养心殿为皇帝诊完脉,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嘈杂。
\"司马光求见!\"
这个声音让殿内众人都是一愣。司马光素来深居简出,专注着述,很少参与朝廷纷争。他这时候来,必有深意。
皇帝已经好转,精神也恢复了不少:\"宣。\"
司马光大步走入殿内,先是向皇帝行礼,然后转向华千机:\"华医者,昨夜老夫偶然得见一个有趣的典故,想请教一二。\"
华千机立即明白这是司马光有话要说,便顺着他的话题:\"不知是何典故?\"
\"说的是春秋时期,齐桓公有一次突患重病,\"司马光捻须道,\"众医束手无策,最后是一个老农献上了一道特制的羹汤,不但治好了病,还让齐国的施政有了新的启发。\"
殿内众人都竖起耳朵。大家都知道,司马光说的每一个典故都意有所指。
\"这羹汤有何特别之处?\"华千机问。
\"据说用了五味调和之法,\"司马光说,\"酸甜苦辣咸,各有侧重,却又相辅相成。老农说,治国如烹羹,太过或不及,都难以成汤。\"
华千机若有所思:\"司马大人的意思是......\"
\"新政之争,表面上是激进与保守之争,实则是过与不及之辩。\"司马光说,\"就像医者用药,猛药可治重症,却也伤及元气。温补之法虽慢,却能固本培元。\"
这番话一出,殿内众人都露出思索的神色。范仲淹和吕夷简更是若有所悟。
\"说得好!\"皇帝突然开口,\"朕昨日饮羹中毒,今日却因羹得悟。司马爱卿,你且详细道来。\"
司马光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臣已将想法写在这里。这是一个'五味调和'的施政方案......\"
他的方案分为五个方面:
其一,关于农事。
\"就像调羹要用新鲜食材,治国首重农桑。应当减轻农税,改良耕种之法......\"
其二,关于商贾。
\"如同香料点染,盐铁之利不可或缺。但当疏通商路,平抑物价,使百姓能享其利......\"
其三,关于军政。
\"犹如火候之调节,既要整饬军备,又要节制用度。华医者改良军粮一事,就很值得推广......\"
其四,关于吏治。
\"似水之调和,官员选拔当如良厨择材,不可急功近利,要以德行为先......\"
其五,关于民生。
\"这是如同味之总成,前面种种,都是为了百姓能安居乐业,与民同甘共苦......\"
说到这里,司马光转向华千机:\"华医者以为如何?\"
华千机深深一揖:\"司马大人此言,与医食之道不谋而合。医者治病,讲究标本兼治。这'五味调和'之法,正是治国良方。\"
他取出昨夜配制的一包香料:\"比如这个,是臣根据'五味调和'之理研制的。闻之可清心明目,助人思虑。\"
司马光接过闻了闻:\"好一个'五味调和'!不知华医者如何配制?\"
\"这要从选料说起,\"华千机解释道:
\"其一,用沉香为君,取其稳重持久。
其二,用檀香为臣,助其化浊为清。
其三,用丁香为佐,增其温和之性。
其四,用龙涎为使,导其上达之力。
其五,用本土香料调和,使之根深叶茂。\"
\"这不正是为政之道吗?\"司马光赞叹,\"以仁德为君,以贤才为臣,以法度为佐,以吏治为使,以民心为本。五者调和,方成大器。\"
这时,吕夷简突然起身:\"既然说到香料,老夫倒想请教华医者一事。\"
\"吕大人请说。\"
\"听说西夏进贡的'玉魂香'有问题,\"吕夷简阴测测地说,\"不知华医者能否辨别真伪?\"
华千机心中一凛,知道对方是在试探:\"正好,我昨夜研究了一些香料,或许能为大人解惑。\"
他取出几个小瓷瓶:\"这些都是从不同渠道收集的香料样品。吕大人请看......\"
他将瓷瓶逐一打开,让众人闻香:
\"这是正品玉魂香,气味清雅;
这是仿制品,香气浮躁;
这是掺杂了别的香料的,味道驳杂;
这是加了毒物的,暗藏杀机......\"
最后一瓶打开时,吕夷简的脸色明显变了。
\"这味道......\"司马光若有所思,\"似乎在哪里闻到过......\"
\"回大人,\"华千机说,\"这正是昨日羹汤中的香气。\"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骤然紧张。
吕夷简强作镇定:\"这...这不过是巧合罢了。\"
\"巧合?\"华千机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那个绣着芙蓉花的香囊,\"那这个又作何解释?\"
吕夷简脸色大变:\"你...你怎么会有这个?\"
\"此物是在养心殿内发现的,\"华千机说,\"囊上的芙蓉花和'吕'字,似乎透露着某些信息。\"
司马光接过香囊仔细检查:\"这绣工,倒像是出自吕府千金之手。\"
\"正是家父爱女所绣。\"一个清朗的声音突然响起。众人转头看去,只见一个年轻文士大步走来。
\"小弟吕晦之,见过诸位大人。\"年轻人先是行礼,然后直视着吕夷简,\"家父,事已至此,何不说实话?\"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殿内众人一时愕然。吕夷简更是脸色铁青:\"逆子!你......\"
\"孩儿知道自己这么做会寒了父亲的心,\"吕晦之沉声道,\"但为了大宋的未来,不得不如此。\"
他转向皇帝:\"陛下,孩儿有罪,请容孩儿将事情原委道来。\"
皇帝点点头:\"说。\"
原来,吕晦之早就发现父亲与西夏细作往来。起初他以为只是普通的贿赂,后来才知道对方是想通过毒香来瓦解大宋的力量。
\"那天我无意中发现妹妹的绣品被人用来装毒香,\"他说,\"这才知道事态严重。本想劝阻父亲,却发现......\"
\"发现什么?\"范仲淹追问。
\"发现西夏使团不只是贿赂了礼部的官员,还在军中安插了眼线。他们想趁新政推行之际,在朝中制造混乱。\"
华千机心中一动:\"所以军需案和这次的毒香事件......\"
\"正是一体两面。\"吕晦之说,\"他们先是用毒香试探,见计划成功,就开始在军需上动手脚。若不是华医者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这番话说完,殿内一片寂静。吕夷简面如死灰,瘫坐在地。
\"陛下,\"司马光突然开口,\"老臣以为,此事可以成为推行新政的契机。\"
\"哦?此话怎讲?\"
\"新政之争,表面上是党争,实则关乎国运。\"司马光说,\"今日之事证明,我朝确实需要改革。但改革之道,当如医者治病,以五味调和为上。\"
他转向华千机:\"华医者,你的'五味调和'之法,不正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吗?\"
华千机恭敬回答:\"正是。医者治病,既要去疾,更要养生。治国之道,也是如此。太过猛烈则伤元气,太过和缓则病症难除。关键在于把握分寸,调和得当。\"
范仲淹眼前一亮:\"所以新政也应当采取渐进之策,既要革除积弊,又要顾及根本。\"
\"正是此理。\"司马光说,\"臣请陛下明察:吕大人虽有大错,但其子尚知大义。不如借此机会,既惩前,又治后。\"
皇帝思索片刻:\"那依爱卿之见,应当如何处置?\"
\"可效法医者治病之道,\"司马光说,\"先去其疾,后养其身。对吕大人,当革职查办,以正视听。但对吕晦之这样的贤才,却要妥善任用,以励来者。\"
他停顿一下,又道:\"至于新政,也当如此。先整治急需改革之处,同时也要考虑各方承受能力,循序渐进,方能取得实效。\"
范仲淹若有所思:\"确实,之前我们的改革步子迈得太大,难免引起反弹。若能如华医者的五味调和之法,或许更容易为人接受。\"
华千机趁机补充:\"臣在医治军中将士时发现,很多问题都是积累已久,非一日之功可解。但只要方向正确,假以时日,必能见效。\"
\"说得好!\"皇帝龙颜大悦,\"朕思来想去,终觉得非改革不可。但改革之道,确实需要讲究方法。就如朕这次中毒,若不是华医者以缓药调理,恐怕早就......\"
他没说完,但众人都明白其中深意。
\"陛下圣明!\"司马光说,\"臣请以华医者的五味调和之法为基础,重新拟定新政章程,使之既能除弊,又不伤身。\"
皇帝点头:\"准奏。\"
就这样,一场本应剑拔弩张的对决,因为司马光的调和之策,反而让新政有了新的转机。
华千机走出养心殿时,司马光叫住了他:
\"华医者,老夫有一事相求。\"
\"大人请说。\"
\"老夫正在编撰一部历史着作,名为《资治通鉴》。其中有一章专门记载各朝饮食民生之事。不知华医者可愿为我提供一些见解?\"
华千机大喜:\"这正是医食之道的根本。能为大人效劳,是臣的荣幸。\"
离开皇宫后,司马光邀请华千机到他的书斋一叙。
书斋名为\"涑水轩\",取自司马光故乡的一条小河。整个院落布置简朴,但处处透着文人雅致。案头上堆满了典籍,都是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收集的史料。
\"华医者,你可知我为何对医食之道如此关注?\"司马光为华千机斟了一杯清茶。
茶是西湖龙井,清冽甘甜。华千机品了一口,轻声道:\"莫非与大人编撰《资治通鉴》有关?\"
\"正是。\"司马光说,\"史书记载的多是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却很少关注寻常百姓的饮食起居。但老夫以为,一个朝代的兴衰,往往就藏在这些细微之处。\"
他翻开案头的一本史稿:\"比如这里记载的汉武帝时期,因为穷兵黩武,导致百姓饥寒交迫。最后不得不下诏改革,这不正印证了医食之道的重要性吗?\"
华千机若有所思:\"大人是说,治国如同养生,要懂得适可而止?\"
\"正是此理。\"司马光指着自己配的一株兰花,\"你看这兰花,浇水太多则烂根,浇水太少则枯萎。治国也是如此,过犹不及。\"
他站起来,在书架上取出一本medical文献:\"这是前朝的《食疗本草》,记载了许多药膳方子。老夫注意到,其中很多理论都可以用于治国。\"
华千机接过来翻看,只见书中详细记载了各种食材的性质和搭配之法。
\"比如这里说的'四气五味'之说,\"司马光指着一段文字,\"寒热温凉,相生相克。这不正是朝廷各派势力的写照吗?\"
\"确实如此。\"华千机说,\"就像今日的新政之争,表面上是路线之争,实则是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若能像调配药膳一样,让它们达到平衡......\"
\"所以我想在《资治通鉴》中专门开一章,\"司马光说,\"记载历代的饮食民生之事。既为后人留下医食参考,也能给治国者以启示。\"
他取出一份详细的提纲:\"这是我的初步构想,还请华医者指教。\"
提纲分为几个部分:
其一,论民生。
\"探讨各朝饮食变迁与民生关系,从粮食产量到市井百态,皆要记载。\"
其二,论医术。
\"历代名医的施治之法,尤其是那些影响朝政的医案,都值得研究。\"
其三,论军食。
\"军粮的改良与保存,直接关系到国家战力。这方面华医者最有发言权。\"
其四,论饮馔。
\"从官府到民间,各色饮食都要记录。这些都是了解一个时代的窗口。\"
其五,论食德。
\"饮食之道,不只是果腹,更寓含着做人处世的道理。\"
华千机认真看完,深感佩服:\"大人这个构想,可谓是前无古人。若能完成,必将成为千古巨着。\"
\"正因为任重道远,\"司马光说,\"所以特请华医者相助。你在军需案和这次毒香案中的表现,让我看到了医食之道的深远意义。\"
他取出一个玉制的印章:\"这是我的私印,上面刻着'涑水居士'四字。今日送给华医者,也算是个纪念。\"
华千机受宠若惊:\"这...这怎么使得?\"
\"你我二人,一个悬壶济世,一个着书立说。表面上看是不同的路,其实都是为了这天下苍生。\"司马光意味深长地说。
正说着,外面传来脚步声。是范仲淹派人送来消息:朝廷已经决定对新政做出调整,准备采纳司马光的建议,以\"五味调和\"之法循序渐进。
\"这是好事。\"司马光说,\"新政若能稳步推进,必能造福百姓。\"
华千机却突然想到什么:\"只是这西夏细作的事......\"
\"你是担心他们还会有后手?\"
\"正是。之前的军需案和这次的毒香案,都显示他们布局已久。即便这次败露,恐怕还会有别的计划。\"
司马光沉思片刻:\"这倒提醒了我。明日欧阳修要办一场文会,不如请华医者也去参加。据说会有不少边塞来的文人,或许能打听到一些消息。\"
\"欧阳大人的文会?\"华千机有些惊讶。
\"不错。\"司马光笑道,\"他最近在研究饮食文化,说是要写一部《食货志》。这次文会的主题,就是'食与文'。\"
华千机明白过来:\"所以大人是想......\"
\"文人笔下,往往藏着真相。\"司马光意味深长地说,\"而真相,正是我们最需要的。\"
夜色渐深,涑水轩内灯火依旧明亮。
\"说起边塞文人,\"华千机若有所思地说,\"我倒是想起一个奇怪的现象。\"
司马光正在整理案头的文稿,闻言抬起头:\"哦?什么现象?\"
\"之前在军营查案时,我发现那些毒香的配方似乎暗合某种诗文格律。\"华千机取出一张写满笔记的纸,\"您看这个......\"
他指着纸上的几行字:\"这些香料的配比,若按五言诗的格式排列,竟然能读出某种韵律。\"
司马光接过一看,眉头紧蹙:\"有意思......这确实像是某种文人手笔。\"
\"而且,\"华千机续道,\"这种手法我在查阅医书时也见过。宋齐邱的《食医心鉴》中就有类似的记载,说是有人用诗词格律来记录药方,以防外泄。\"
\"你的意思是,这些毒香配方可能出自某个精通医术的文人之手?\"
\"不只是医术。\"华千机说,\"能把香料、毒药和诗文如此巧妙地结合,此人恐怕还精通音律。因为这些配比的比例,与琴曲的节拍也颇为相似。\"
司马光的神色越发凝重:\"这倒让我想起一件事。前些时日,确实听说有个西域来的琴师,在边塞一带很受欢迎。据说他不但能演奏各地曲调,还精通香料调配。\"
\"西域琴师?\"华千机心中一动,\"可知此人现在何处?\"
\"据说准备来汴京献艺。\"司马光说,\"而且......\"他压低声音,\"听闻欧阳修的文会上,这人也会出现。\"
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所以大人建议我去参加文会,是为了......\"
\"不错。\"司马光说,\"这次文会表面上是谈文论道,实则暗藏玄机。欧阳修邀请这个琴师,恐怕也有深意。\"
他站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卷竹简:\"这是最近从西域传来的一些文字记载。其中提到了一个叫'音香密录'的术法,说是可以用音律配合香料,达到影响人心智的效果。\"
\"原来如此!\"华千机恍然大悟,\"难怪那些中毒的将士,不只是身体受创,连心神都有些恍惚。这分明是......\"
\"音香之毒!\"司马光说,\"比单纯的毒药更可怕。因为它不只伤及肉身,还能摧毁意志。\"
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古怪的琴声。声音若有若无,却让人心中莫名烦躁。
\"这声音......\"华千机警觉地起身。
\"不好!\"司马光快步走到窗前,\"是西域的'乱心曲'!\"
华千机立即从怀中取出一包特制的安神香,点燃后插在窗边的香炉中。淡雅的香气渐渐驱散了那股令人不安的琴音。
\"好在你准备充分。\"司马光松了口气,\"看来对方是在试探。\"
\"不只是试探。\"华千机说,\"他们是在警告我们,表示他们已经知道我们发现了他们的计划。\"
\"那明日的文会......\"
\"恐怕会很热闹。\"华千机说,\"不过这倒给了我一个主意。\"
他从药箱中取出几味香料,开始调配:\"既然对方擅长以音制香,我们不妨以香克音。这些都是能安定心神的药材,只要配比得当......\"
司马光在一旁看着他熟练地处理各种香料,不禁感慨:\"医者仁心,当真是国之大幸。\"
\"大人过奖了。\"华千机一边调配一边说,\"我不过是尽己所能,报效朝廷。况且有大人这样的贤臣在,何愁国事不兴?\"
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的信念。
夜色更深了,涑水轩外的风声中似乎还飘荡着若有若无的琴音。但有了华千机特制的安神香,那股令人不安的感觉已经消散。
\"时候不早了。\"司马光说,\"你且早些休息,明日的文会还要养精蓄锐。\"
华千机起身告辞,临走前看了眼案上的《资治通鉴》稿本。他知道,自己的医食之道,或许真能在这部千古巨着中留下一笔。
而明日的文会,必定会是一场博弈。不是单纯的文论,而是关乎国运的较量。
\"且看明日,\"他在心中暗道,\"到底是音胜香,还是香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