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扶起李逸,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李公子太客气了。
这是公主殿下的心愿,也是我们大家的心愿。希望这些纸张能帮助公子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李逸紧紧握住这些纸张,仿佛握住了未来的希望。
他离开书店时,步伐变得轻盈而有力,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而这些精致的纸张,很快就在长安城以及周边的晋阳、洛阳等地引起了轰动。
人们纷纷涌入“明达书屋”,争相购买这些物美价廉的纸张。
一时间,“明达书屋”名声大噪,成为各地文人墨客聚集的圣地。
随着“明达书屋”的声名远扬,长安城中的世家大族们也开始关注起这家书店。
他们原本对这家突然冒出来的书店不以为意。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入书店,购买那些物美价廉的纸张,世家大族们开始感到了不安。
这些世家大族,一直以来都掌控着大量的资源和财富,他们对于任何可能威胁到他们地位的事物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而“明达书屋”的出现,显然打破了他们原有的利益格局。
这天,长安城中的世家大族们开始聚集在华丽的厅堂之内,私下里讨论着这家突然崭露头角的书店。
华丽的琉璃灯下,他们的脸色阴沉,显然对这家打破旧有秩序的书店感到不满。
“这家‘明达书屋’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一位身着锦袍的中年人皱眉问道,他是城中有名的王家家主。
“听说是晋阳殿下开设的。”另一位面容阴鸷的老者接口道,他是赵家的家主。
“你看,这纸张的质量,比起我们平日里用的还要好上几分,价格却低廉得让人难以置信。”
“晋阳公主?依我看应该是陛下才对!难道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打击我世家大族?”王家家主冷哼道。
“不管他是何意,我们都不能让他得逞。”赵家家主眼中闪过一丝阴冷。
“这家书店若是继续这样下去,我们的利益必将受损。”
“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王家家主问道。
赵家家主沉吟片刻,低声说道:“我们不能直接对书店下手,毕竟晋阳公主的名义摆在那里。
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让这家书店无纸可卖。”
“哦?此话怎讲?”王家家主来了兴趣。
“我们可以派人伪装成贫寒书生,大量购买他们的纸张,让他们的存货迅速减少。”
“然后再把购置的纸张誉抄成书籍,放到咱们全国各地的其他店铺中售卖。”
“至于多余的,则分发给家族子弟使用,反正这些纸张的价格足够物美价廉!”
赵家家主解释道,“这样一来,他们的书店就会因为缺货而无法继续经营下去。”
王家家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此计甚妙!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削弱明达书店的影响力,还能让李世民尝尝失败的滋味。”
于是,这些世家大族纷纷行动起来,派出家仆或亲信前往“明达书屋”购买纸张。
他们有的人一次性购买大量的纸张,有的人则是分批多次购买,试图让书店的纸张存货迅速减少。
然而,“明达书屋”的店主却都是精明人。
在发现购买纸张的“贫寒书生”们谈吐举止不凡,且购买数量异常后,他们立刻开始上报。
发改司相关负责人张玉田就开始进行了调查。
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发现了这些“贫寒书生”背后的世家大族身影。
得到调查结果后,张玉田立刻向小公主禀报此事。
小公主听后,只是微微一笑:“这些世家大族倒是打得好算盘。
不过,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让我束手无策吗?”
她直接下令道:“不用担心,他们想要买多少纸张,我们就卖给他们多少。
同时,你暗中增加纸张的生产量,确保我们的存货始终充足。”
张玉田领命而去,心中对小公主的智慧和决断深感佩服。
他迅速安排下去,增加了纸张的生产量,并且严密监控着世家大族的购买行为。
世家大族们并未察觉到任何异样,他们依然按照自己的计划,不断地派人前往“明达书屋”购买纸张。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无论他们购买多少纸张,“明达书屋”总是能够迅速补充存货,仿佛无穷无尽。
转眼间又是一个星期过去了,在小公主的不懈努力下,印刷厂终于建造完毕并投入使用。
于是乎,造纸厂生产出来的那些纸张中的近半都被送往了印刷厂,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印制。
印刷厂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地操作着先进的印刷设备。
一张张精美的书籍和画册从印刷机中缓缓输出,每一页都印刷着清晰、鲜艳的文字和图案。
小公主亲自来到印刷厂,查看生产情况。
她拿起一本刚刚印刷好的书籍,仔细翻阅,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些书籍不仅印刷精美,而且内容丰富,涵盖了诗词、历史、科学等多个领域,必将为大唐的百姓们带去知识与文化的盛宴。
与此同时,“明达书屋”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印刷厂的投产使得书店货源充足,各种新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无数书生前来选购。
他们或驻足欣赏,或低声吟诵,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敬仰。
然而,更让书生们震惊的是那些书籍的价格。
他们本以为如此精美的书籍必定价格不菲,但当看到标价时,却纷纷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每本书籍的售价低到令人发指,竟然仅需几十上百文就能带回家。
也就是说这些书籍的售价,比那些世家大族书店里的售价低了几百近千倍。
而且书生们经过分析更是发现,平均到每张纸张,仅需两文钱。
书生们迅速反应过来,这样的价格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他们纷纷开始抢购,有的人甚至一次性购买了大量的书籍,生怕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抢购的画面异常疯狂,人们争先恐后地将书籍揽入怀中,仿佛那些书籍就是他们通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