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与李岩合兵一处后,就地休整了一日。
这一日的休整,仿若给疲惫的将士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他们暂时忘却了征途的艰辛。
休整完毕,大军再次启程,向着沁州进发,那里有红娘子等人在等候着他们的会合。
行军途中,两支队伍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气象。
周云麾下的士兵在副职这些向云社成员的将领带领下,个个精神饱满,士气高昂。
他们一边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行,一边学唱着各地的民俗小调。
那曲调悠扬婉转,在行军队伍中此起彼伏,仿佛给这枯燥的行军之路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这些小调通俗易懂,其中尤以陕西眉户小调《小媳妇回娘家》和河南梆子《老来难》最受士兵们喜爱。
特别是《小媳妇回娘家》,因其表演形式丰富,可多人参演,成了士兵们的最爱。
瞧,这边一个士兵扮演婆婆,那神态、那动作,活灵活现。
旁边十二个士兵分别扮演一年十二个月都想回娘家的媳妇,他们那俏皮的模样,把小媳妇们急切又无奈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旁边的军士们则一边行军,一边有节奏地打着拍子,整个队伍沉浸在一片欢快热烈的氛围之中。
媳妇们唱道:“正月里,小媳妇,婆婆在家里,问一声,老妈妈,回趟娘家去。”
婆婆回应:“不能去,忙着哩。”
媳妇再问:“正月里,忙的奏啥呢?”
婆婆答:“来人呢,待客呢,你说忙的,奏啥呢?”
如此这般,一唱一和,趣味十足。
反观李岩麾下的将士,士气明显低落。
他们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只是闷头赶路。
那沉闷的氛围,与周云这边部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不时看向周云麾下那充满欢声笑语、节拍声不断的队伍,眼中流露出了向往的神色。
周云骑在马上,看着眼前这一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李岩则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报……禀旅帅,后方有一支百人的小股骑兵正快速追来,距我部约三十里,目的不明。”
急促的军报声,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也打断了周云与李岩的沉思,欢快的小调和节拍声戛然而止,紧张的气氛瞬间弥漫在整个队伍之中。
“再探,你等要注意安全!”周云神色凝重地交待哨探骑兵。
说罢,他转头看向李岩,“大哥!我等现在该如何应对?请大哥示下!”
“子辰,你来指挥吧!我本人连同麾下一千兵马由你调动。”李岩微笑着回道,眼中透着对周云的信任。
“大哥,这怎么行?你在这,我哪能全权指挥?”周云面露难色。
“说让你来,就你来,哪来那么多讲究?”李岩有些恼地斥道。
周云见李岩如此坚决,便不再推脱,只是笑了笑,点头同意。
“传令,徐同道的骑兵,留下前营哨探后,全速增援后方骑兵一部,不得有误。”
“传令,全军停止前进,前队改后队,寻找有利地形,列阵迎敌。”
“传令,秘书班外部秘书方云海立马整理分析情报,及时禀报。”
周云一连三道命令下达,整个队伍迅速行动起来。
周云麾下的士兵反应速度极快,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按照各军事正职们的要求执行到位。
而李岩麾下这边,却许久之后还在整队,将领们的呼喝声此起彼伏。
李岩看到这一幕,轻轻摇了摇头,“子辰,我带来的这些兵,你也要管起来,你看这一比,差距太明显了。”
周云看向李岩所指的方向,点了点头。
“报……现已探明后方小股骑兵为投降清军的吴三桂先锋哨骑,后方尚有一千关宁铁骑先锋军正快速而来。”
李岩和周云听到这个消息,都不禁倒抽一口凉气,两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惊惧。
周云沉思片刻后,对那哨探说道:“除了留下哨探监视敌军外,其余骑兵撤回本阵,驻于两翼,等候命令。”
“大哥,你看这样安排如何?”周云向李岩投去询问的目光。
李岩摸了摸颌下的胡须,神色沉静地说道:“你做的对,不能一味地跑,要有拼一下的勇气,闯王他们就是一味地逃跑,不敢回头顶一下,我曾多次建议他全力投入阻挡追兵都被驳回,唉……。”
说着,李岩掏出地图,仔细查看,“此股骑军可能是从太原城南下为肃清周边武装的部锋队,人数也就这么多了,后面应该不会有大部队队,打退这股敌人,我们就可以安然后撤。”
“我也觉得不能跑,至少现在不能,要打的一拳出,免的百拳来,不打退这拨南下的清军,后面迟早要被追上。”周云目光坚定地说道。
“我们就在此,等着他们来,我去带着我带来那一千兵,方便你指挥,子辰,大胆指挥,大哥支持你,相信你不会给周家丢脸的。”李岩拍了拍周云的肩膀。
周云虽不明白李岩话语中的深意,但此时也无暇多想,只是点了点头。
周云他们列阵的地方,地形并不理想,只有面对来军方向的右手边是武乡水河流,这勉强能让己方少受一面之敌。
周云当机立断,将郭英的右部兵马调到前部与高杰并列,以阻挡骑兵冲锋。
同时安排后部及工兵队拿出看家本领,大量制作拒马桩。
在以往的战斗中,他们深知拒马桩对付骑兵极为管用。
此外,他还将李岩的一千军兵放入后营,作为预备队备用。
“嘿!听说这次来的是关宁铁骑,我们这能挡住吗?”
前营阵地内前排一名小兵有些紧张地问身旁的同伴。
“我看能,前面我们八百人将李友军一万多人都打败了,里面就有600骑军,现在可都成了我们自己的骑兵了。”
旁边的同伴故作轻松地回道,可那微微颤抖的声音还是出卖了他内心的紧张。
这时,部总高杰走上前来,按照周云的命令,将原本四排的行列调整到六排,并指导着前面两排的长枪兵士们将枪平端,架于拒马桩上,后面几排则将长枪放置于身旁,每人手持投掷用的短矛四五根。
这些战术动作,他们在之前的战斗中都已熟练运用,如今做起来也算是驾轻就熟。
骑兵的速度极快,这边还在紧张准备应对之策,那一千骑兵已然如汹涌的潮水般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
那千马奔腾之势,仿若闷雷在大地滚动,排山倒海般的气势,仿佛能摧毁眼前一切阻挡之物。
对面骑兵阵营内,吴三桂前锋参将吴应期正勒马停驻,目光如炬地打量着对方阵营。
吴应期是吴三桂的亲侄儿,自幼喜爱骑马射箭,练就了一身骁勇善战的本领。
此时的他还比较年轻,不过二十多岁,但因其勇猛过人,吴三桂对他极为看重,此次特意让他领一千兵马随大军前出,清扫各地残余势力。
这一路行来,他率领关宁铁骑剿灭收降各路明朝余孽和大顺小股留守兵马,那些军队在他的铁骑冲锋下,如土鸡瓦狗般不堪一击,这让他愈发骄纵。
现如今,竟然有军队敢列阵对抗他的无敌关宁铁骑,在他看来,这简直是自寻死路。
他嘴角泛起一抹轻蔑的笑容,向前轻轻一挥手,引军毫无顾忌地冲向对面阵营。
一时间,马蹄声如战鼓轰鸣,大地都为之震颤,一场激烈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