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原大顺军在田见秀的带领下前往阿济格的清军营帐接受大帐,让这些被清军一路从北京城像狗一样追击而来的大顺军将士们不由嚎啕大哭。
他们被阿济格的清军追击的连自家皇帝都驾崩了,没想到却在投夏后,一举击溃了自己梦魇般的死敌,怎能不让他们感慨万千。
这场战役的胜利,让周云在军中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原本新降的左军和大顺军中的一些不甘心投夏的杂音,在此时荡然无存。
周云也打算利用此战次大胜清军的契机对大顺军进行整编,他要将全体夏军整合成一体,变成一个无坚不摧的拳头。
正值寒冬,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归德府中,李岩负手站在庭院内,神色凝重,眉眼间却难掩兴奋之色。
他刚收到周云成功收降左军与李自成大顺军的消息,内心犹如汹涌的潮水般澎湃。
这两支本就声名赫赫的劲旅,一旦组合,便如猛虎添翼,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他们在湖广战场上与夏军并肩作战,一举击溃了深入此地的阿济格清军,将其像丧家之犬一般彻底逐出了湖广地界。
这场大捷,不仅让夏军的威名远扬,更让李岩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李岩深知,此刻的周云急需一个名分来稳固军心、凝聚人心。
于是,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唤来亲信,命其快马加鞭,火速通知在南京朝堂的夏军使者王琦和黑云卫指挥使郭黑子。
他态度强硬地交代道:“务必想尽办法,让弘光帝册封周云为王,此事十万火急,关乎我军的未来!”
亲信领命而去,马蹄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渐行渐远。
十月初八,南京城被细密的冷雨笼罩着,整座城市仿佛被一层薄纱所包裹,朦胧而又压抑。
按照往常,五更时分,景阳钟便会准时敲响,那雄浑的钟声会穿透清晨的薄雾,传遍全城的每一个角落,唤醒沉睡的百姓。
然而今日,取而代之的是锦衣卫整齐而有力的脚步声。
他们身着锦衣,手持利刃,每一步都踏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发出沉闷而又令人胆寒的回响。
如今已升任南明锦衣卫督头的郭黑子,手按绣春刀,稳步踏过奉天门的斑斑血迹。
那血迹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更加触目惊心。
他的眼神冷峻而坚定,身后,三百锦衣卫番子如同一群训练有素的猎犬,正将那些被指“私通建奴”的东林党人,从文华殿中粗暴地拖出。
这些东林党人平日里高谈阔论,此刻却吓得面色惨白,有的甚至瘫倒在地,被番子们像拖死狗一般拽着前行。
“陛下,该用印了。”
郭黑子来到弘光帝面前,单膝跪地,声音低沉而有力。
他将黄绢平整地铺在龙案之上,那黄绢在烛光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光泽。
弘光帝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如纸,指尖微微颤抖,悬在“册封周云为夏王”的诏书上方,仿佛那一方小小的玉玺,承载着千钧的重量。
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与挣扎,一方面,他忌惮周云日益壮大的势力;另一方面,又不敢轻易得罪这位手握重兵的将领。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大学士马士英的惨叫,那声音凄厉而绝望,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这位曾经的拥立首辅,上次被炸昏迷,好不容易苏醒,此刻却正被倒吊在玄武门,喉咙上插着一本《复社名录》。
鲜血顺着书本的边缘缓缓流下,在地上汇聚成一滩暗红色的血泊,雨水不断地滴落在血泊中,泛起层层涟漪。
他的双眼圆睁,似乎还不敢相信自己的命运竟会如此悲惨。
当第一缕晨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云层,洒进武英殿时,一名八百里加急的兵士,正带着册封诏书,向着武昌飞驰而去。
他的脸上满是疲惫,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他胯下的骏马浑身湿透,汗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四蹄扬起的水花飞溅。
诏书的边缘沾染着朱红,分不清究竟是印泥的鲜艳,还是血迹的殷红,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雨。
随同诏书抵达武昌的,还有在南明抗清前线奔波已久的暗影司使方云海。
他在徐州和淮安府一带,不辞辛劳地忙碌着。
他身形消瘦,面容憔悴,眼中却透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光芒。
一方面,他要清除守军中那些心怀不轨、有心投清的将领,如同在麦田里拔除杂草一般,毫不留情。
他亲自审问那些可疑之人,一旦发现确凿证据,便立刻下令处决,以绝后患。
另一方面,他协助两地守将打探清军的敌情动向,派出执行一部深入敌营,施展分化瓦解、拉拢降将的策略。
他常常在深夜与密探们商议计策,可谓殚精竭虑。
在岳云军的暗中支持下,他们终于成功抗住了多铎南路军的南下攻势,将战线稳定在了淮北一线。
如今,得知自家都帅即将封王,方云海遂将手头事务交给执行一部的指挥使纪山,自己则马不停蹄地随同册封诏书,赶往武昌。
他深知,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自己必须在场,为周云扫荡一切。
周云得知传旨太监到来后,并未立刻接诏。
他先让早早等候求见的方云海,将那传旨太监安排在了城外的驿站中。
他在城内精心安排妥当后,才通知所有在武昌城的文臣武将,次日卯时前往蛇山的旧黄鹤楼接诏。
他深知,这是一场重要的仪式,必须万无一失。
接诏当日,天刚蒙蒙亮,周云便早早起身。
他特意换上了让人依照自己父亲生前穿过的山文甲仿制的铠甲。
那铠甲上的鳞片在朝阳的映照下闪烁着冷冽的光,仿佛在续说着周云父亲曾经的峥嵘岁月。
他轻抚着铠甲,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思念之情。
随后,他跨上一匹高大的骏马,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着黄鹤楼进发。
他的身姿挺拔,眼神坚定,身后是武昌全体文武大臣,他们身着朝服,神色庄重,其中就包括刚从归德府星夜兼程赶来的副帅李岩。
李岩骑着一匹黑马,紧跟在周云身后,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欣慰的笑容,为周云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