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蓄意等待着雍正驾临,方才让太医为其包扎伤口,同时泪流满面地诉说,“皇上,臣妾惶恐至极。”
雍正柔声宽慰道,“好了,莫怕。”
紧接着,雍正转头吩咐苏培盛,“你前去查看是否有人受伤。”
须臾之间,苏培盛神色凝重地向雍正禀报,“皇上,淳常在她……”
甄嬛紧张的问道,“淳儿怎么了?”
苏培盛见状也不敢再言语半句,于是,甄嬛急忙追问道,“苏公公,你快说呀,淳儿到底怎么了?”
见此情形,在雍正的示意下,苏培盛终于还是说了出来,“回皇上、玉嫔娘娘,淳常在她……她葬身火海了。”
“什么!淳儿……”甄嬛顿时哭喊起来。
雍正听闻此言,不禁怒声说道,“好端端的怎会突然走水呢?这宫里的掌事太监都干什么去了!”
话音未落,小允子便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了雍正面前,跪地请罪道,“皇上息怒,都是奴才当差不小心,请皇上恕罪。”
“不过纵火之人已经抓到了,现正等着皇上发落。”
雍正追问,“难道真是有人蓄意放火不成?”
紧接着,小允子便将人带了上来,同时说道,“事发之时,这个太监正在碎玉轩外鬼鬼祟祟的,形迹十分可疑。”
“奴才已在他身上搜到了打火石和火油,可谓人赃并获。”
雍正眉头紧蹙,问道:“你是哪个宫里的?”
苏培盛仔细瞧过后,说道,“这不是,翊坤宫伺候年答应身边的肃喜吗?”
这时,甄嬛见雍正并没有任何动作。
于是,她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狡黠之色,直接说道,“臣妾,不知怎么得罪了这位公公,竟要臣妾宫毁人亡。”
“幸好奴才们发现得早,否则,臣妾就没命再见皇上了。”甄嬛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恐惧和委屈,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她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颤抖着身体,仿佛还沉浸在刚刚的惊险之中。
看着满地狼藉的碎玉轩,甄嬛的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
她咬了咬嘴唇,继续说道,“若是,臣妾早发现着火,淳儿也不会命丧火场。”说完,甄嬛的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出,轻声哭泣起来。
站在雍正身旁的苏蓁蓁见甄嬛一副惺惺作态的样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厌恶之情。
她从七七那里知道淳常在命丧火场的事情,其实就是甄嬛所为。
只是,她万万没想到甄嬛竟这般狠心,连一个淳常在都被她算计于此。
“世兰不会如此。”雍正此刻还是相信年答应的。
他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和不满。
然而,甄嬛却不以为然,她深知雍正对年答应的宠爱,但是她必须要让雍正对年答应产生怀疑。
“皇上,臣妾的父亲是平年氏有功的臣子,年答应又与臣妾不睦,如今年答应被贬,她自然深以臣妾为恨。”
甄嬛的语气坚定而有力,她将自己的猜测和推断一一陈述出来,试图让雍正相信她的话。
她知道,只有让雍正对年答应产生疑虑,才能下旨赐死年答应。
“不然,区区一个太监怎敢火烧碎玉轩?必定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他这么做。”
甄嬛语气坚定地说着,并将目光投向远方,仿佛已经看穿了这一切的幕后黑手。
“年答应就算心中有不满,也应该是冲着臣妾来才对啊,却不想竟然连累到了淳儿。”甄嬛再次提及淳常在的事情,声音中充满了惋惜和悲痛之情。
每多说一次,都能让雍正对年答应的失望的程度加深一分。
雍正听着甄嬛的话,眉头紧蹙,脸色越发阴沉。
他紧闭双眼,深吸一口气后缓缓说道,“朕原本并不想对她赶尽杀绝,还想着给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可没想到她竟然如此心狠手辣,不知悔改。”
“罢了,苏培盛,你立刻去告知皇后和敬妃,让她们连夜审问肃喜。”
“倘若所言属实,即刻将年氏打入冷宫赐死,无需再来回禀朕了。”说完,雍正站起身来,拉起苏蓁蓁的手一同走向永寿宫。
甄嬛,则在当晚匆忙搬至启祥宫居住,而雍正下旨以贵人之礼安葬淳常在。
当皇后得知淳常在已死的消息时,只是,说了一句,“无用之人不该活着。”
次日清晨,皇后召开早会,经过一番审讯调查,证实了肃喜所供认之事确凿无疑。
于是,皇后当机立断,做出了最终裁决,“年氏毕竟侍奉皇上多年,本宫也就网开一面,留她一具全尸吧!”皇后的话语中透露出一坚决与果断。
“剪秋,立刻通知苏公公,让他备好毒酒、匕首以及白绫等物什,然后交由她自行选择一样作为了结方式,也算是顾及她曾经侍奉过皇上的情分。”
剪秋恭敬地低头应道:“遵命,奴婢马上前去操办此事。”
就在赐座之际,襄嫔的动作明显比其他嫔妃迟缓了半拍。
皇后见状,随即开口问道,“襄嫔,你这是怎么了?”
襄嫔连忙答道,“回禀娘娘,臣妾近来精神疲惫不堪,即使服用了药物也未见好转,在娘娘面前失态了,请娘娘恕罪。”
“快入座,你既要悉心照料温宜公主,又恰逢临近新年事务繁忙,难免会感到疲倦劳累一些,保重身体,方为首要之事。”
苏蓁蓁看着襄嫔那苍白如纸的面容,心中已然明了——她恐怕时日无多了。
既然如此,倒不如顺水推舟,将温宜公主赐予敬妃抚养,如此一来,敬妃必然会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
待请安结束之后,苏蓁蓁与敬妃并肩而行,她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敬妃姐姐的神色,近几日似乎心情格外舒畅,想必定然是因年答应之事所致吧!”
敬妃微微一笑,毫不掩饰地回应道,“诚然,年答应遭受如此凄惨的下场,我如何能不开心呢?”
苏蓁蓁小心翼翼地凑近敬妃,压低声音道,“不知姐姐刚才在景仁宫时,可曾留意到襄嫔的模样。”
敬妃眯起眼睛,回忆片刻后回答道,“嗯,我确实注意到了,襄嫔面色苍白如纸,想来应是病了有些时日了。”
苏蓁蓁微微皱眉,若有所思地继续问道,“那么姐姐是否知道襄嫔封号的深意呢?”
见敬妃轻轻摇了摇头,苏蓁蓁轻声解释道:“襄者,助也,此字用作封号,其中寓意怕是不简单呐……”
敬妃何等聪慧,闻弦歌而知雅意,瞬间明白了其中关键所在。
她与苏蓁蓁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晚间,我会再来咸福宫拜访姐姐,希望届时姐姐能为妹妹留一盏烛火。”言罢,苏蓁蓁转身离去,返回永寿宫。
她现在心中惦记着冷宫的情况,急于查看那里的实时状况。
甄嬛在她的宫殿内精心梳妆打扮之后,准备前往冷宫,送别年答应最后一程。
紫禁城最远处的冷宫,显得格外冷清和凄凉,而年世兰则独自一人坐在一把破旧的椅子上,只有从窗户透进来的几缕微弱阳光洒落在她身上。
就在这时,冷宫的大门缓缓打开,年世兰抬起头,目光望向门口。
然而,走进来的竟然是甄嬛,她身着华丽的服饰,头上戴着璀璨的珠翠,与身处冷宫中的年世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年世兰眼中充满了愤恨,咬牙切齿地对甄嬛说道,“怎么?你是来看我笑话的吗?别妄想了!”
“你落到今天这般田地,可怪不得别人,完全是你咎由自取罢了。”甄嬛轻声笑道。
年世兰的怒火愈发旺盛,她怒声吼道,“你害得我如此之惨,就算我变成鬼,也绝不会放过你!”
面对年世兰的怒斥,甄嬛却表现得异常镇定,她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并没有人想要陷害你,一切都是你自己种下的恶果。”
甄嬛的话语如同锋利的剑,刺痛了年世兰的心,她瞪大双眼,满脸怒气,但却无法反驳甄嬛的话。
两人之间的对视充满了紧张和敌意,仿佛一场无声的战斗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