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宫内,偏殿。
赢异人、吕不韦、嬴政、江川,四人在殿中绕殿而坐,各自面前都放有一张桌案,桌上放了一些点心与水果。
四人坐姿都稍显随意,并没有在大殿之上那样正经。赢异人眼中含笑的看向嬴政和江川,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和吕不韦。
接着赢异人轻轻的抿了一口手中的美酒,看着吕不韦说道:
“丞相,这纸张现在的进度怎么样,是否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了?”
“回大王,臣已经抽调了三千多名熟练工匠于咸阳城外修建相应的建筑,与相应的装置,不日后相应的物资原料也都将一应俱齐。相信不日便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
“臣考虑到纸张一旦大规模生产出来之后优先供咸阳城内各政务使用,余下部分抽调按比例分发给各郡,至于日后更多的则可以向六国高价出售,以充国库。”
赢异人听完,点头道:“甚善!”
江川听完,脑子里瞬间有了一些思路,起身拱手道:“大王,微臣有一些想法”。
“哦?!爱卿请讲”,赢异人惊奇的看来,嬴政和吕不韦的目光也看向江川。
只见江川酝酿了片刻,缓缓开口道:
“大王!微臣对于制纸这件事有了一些深刻的感悟和启发。”
“就拿这纸张来说吧,其制作工艺流程实际上并不算特别繁杂,而且一旦大规模生产起来,所获财货之利将会相当可观。”
“启奏陛下,微臣认为当下我们秦国对开发新事物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要知道,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够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保持不变的状况下,极大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微臣此番言论绝非信口胡诌,而是有着确凿的依据。众所周知,我大秦地域辽阔,肥沃的田野绵延数千里。然而,在商君推行变革之前,却始终存在着大量荒芜的土地无人开垦种植。正是商君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问题,并大力倡导和广泛推广运用牛耕及铁器等先进工具和方法,从而使得耕作效率大幅攀升,最终促使我国的国力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就拿长平之战来说吧,这场战役中,我秦国与赵国相互对峙长达三年之久。期间,赵国由于粮食供应严重匮乏,导致士兵们个个饿得面黄肌瘦,战马也因饥饿而羸弱不堪。反观我方秦国,不仅能够保证每餐都有热粥可食,甚至还有余粮储备。如此巨大的反差,无疑正是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基于以上种种考量,微臣斗胆进言:理应专门设立一个致力于技术研发的部门。通过这个部门,可以面向全国范围,甚至包括其他六国,广招那些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前来效力。
同时,为这些人才提供优渥丰厚的酬劳待遇,让他们全心全意专注于研究和开发更为先进的技术工艺。此外,还应积极鼓励民间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设立奖励标准,如果有人能够取得相应的技术突破成果,则应毫不吝啬地赐予其相应的爵位以及丰厚的钱财奖励。”
“微臣可以确信,此举定然能够大大提升我秦国的综合国力,加快我秦国东出的步伐!”江川言辞恳切地说道。
“彩!”嬴政听完江川的论述,不禁兴奋地拍案叫绝。
他可是全程参与了造纸这一过程,亲眼目睹了那一张张轻薄如翼的纸张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这种新奇而又实用的发明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技术进步所蕴含的强大力量以及其对国家发展的至关重要性。
此时,一直站在一旁静静聆听的嬴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上前一步拱手施礼道:
“父王,儿臣江川所言条条是道,而且还有大量的事实例证充分证明了江川所言绝非虚妄之谈。因此,儿臣认为,江川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合情合理,恳请父王采纳他的建议。”
赢异人看着眼前这两个一心为国的人如此齐心协力,共同提议此项策略,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之情。
然而,作为一国之君,他深知决策之事不可轻率,还需听听其他大臣们的意见。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吕不韦,缓声问道:“丞相,对于这件事,不知你有何看法?”
吕不韦微微颔首,沉思片刻之后,终于缓缓开口说道:
“大王,方才郎中所言之语,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微臣找不出丝毫反驳之由。就在这片刻之间,
“微臣方才于心中粗略地做了一番估算,若是当真将此项政策推行下去。咱们大秦国所需付出的,无外乎便是少量的官位、几处场地罢了,再加上些许的物力与人力而已。”
“然而细细思量下来,这些投入相较最终可能获取的回报而言,简直是微乎其微。一旦事成之后,所能得到的收益恐怕将会是成千上万倍之多!”
“再者说来,推行此事不单能够给我国带来实打实的利益好处,更能借此机会向其余六国广泛传播我大秦关爱子民、体恤民情的良好声誉。如此一来,那六国的众多平民百姓对于我大秦的看法必然会大为改观。长此以往,必有助于我大秦吸引六国的民众前来归附。”
“依臣之见,此郎中所提之事,于情于理皆可行,实乃有利无弊之举!故臣对此提议亦深表赞同!”言罢,吕不韦面色凝重,躬身施礼,向上方的嬴异人致以深深敬意。
“善!既如此,今日特晋封川为工府,位列九卿,负责技术研发及相关政策之施行。因工府初立,诸事繁杂,所需人力物力,皆可与丞相商议定夺,务必于三月之内完成工府诸般事务之架构,寡人望一年之内见工府之成效。”
庄襄王时期工尉一职的设立一定意义上说明,在战国时期秦国已经意识到了,技术进步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为后来秦武帝时期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为秦国一统欧亚大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秦帝国兴衰史》作者:里斯托比比,图兰郡人,图兰大学历史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