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赵云、魏延等人从新野向着樊城匆忙撤离。
马蹄扬起的尘土在他们身后弥漫开来,仿若一条蜿蜒的黄龙,在广袤的大地上翻腾。
此刻,众人面色凝重如霜,每个人的心中都紧紧牵挂着樊城的局势。
突然,一名斥候快马加鞭,如同一支飞矢般疾驰而来,未至跟前便大声禀报道:
“少将军,大事不妙!樊城已被曹军占领!”
魏延听闻,手中缰绳猛地一紧,座下战马吃痛,仰头嘶鸣一声,前蹄高高扬起。
赵云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眼中满是惊恐与担忧,脱口而出:
“糟了!主公他们会不会已经遭遇不测?”
他心急如焚,一颗心仿佛被熊熊烈火炙烤,恨不得立刻生出一双翅膀,飞至樊城探个究竟。
刘封心中也是猛地一沉。
但他深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自己必须保持镇定,绝不能乱了阵脚。
刘封赶忙伸手稳稳地按住赵云的肩膀,目光坚定且沉稳地说道:
“子龙将军,先莫要慌乱。
父亲向来福泽深厚,又有孔明先生足智多谋地辅佐,想必不会有事。
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随后,刘封双眉紧锁,转头与魏延商议起来。
在刘封的记忆中,刘备自新野启程后,一路南逃,历经无数波折,狼狈不堪,一路从江陵逃到江夏。
如今局势陡然生变,接下来究竟该如何行动,确实需要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
魏延微微皱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炯炯,犹如两道锐利的光芒,提议道:
“如今樊城已落入曹军之手,南下之路犹如被阻断,我们何不转投江夏?
刘表的长公子刘琦如今就在江夏,那里地势险要,四周山峦环绕,易守难攻,相对来说也算安全之地。”
刘封却缓缓摇头,说道:
“文长,江夏虽有其得天独厚的地势优势,乃兵家必争之地。
但它地处荆州与扬州之间,被两面夹击,发展空间严重受限,难以作为长久的根据地来发展壮大我们的势力。
一旦局势变化,我们很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魏延挠了挠头,脸上满是困惑之色。
他思索片刻,试探性地问道:
“那该如何是好?难不成去攻打上庸,进而进军汉中?”
刘封微微顿了顿,脑海中思绪如电般飞转,各种念头在他的脑海中交织碰撞。
突然,他眼前一亮,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刘封忽然说道:
“不,我们仍然南下。”
魏延一脸疑惑,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不解。
他问道:
“少将军,樊城已然失守,南下之路被截断,犹如天堑在前,如何南下?”
刘封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
他不紧不慢地说道:
“我们可以走蔡阳港,从那里顺水路南下乌林,而后转袭江陵。
如此一来,我们借水路之便利,出其不意,或许能突破困境,大事可成。”
魏延心中仍有疑虑,觉得此计虽有几分巧妙,但风险也不小。
毕竟水路行军,诸多变数,且江陵作为军事要地,曹军必定会将其作为重要的目标。
一旦曹军抢先一步占据江陵,那么刘封此举无异羊入虎口。
然而,见刘封一脸信誓旦旦,仿佛胜券在握的模样,魏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点头同意。
于是,刘封大手一挥,引着赵云、魏延、邓艾等人快马加鞭,朝着蔡阳港赶去。
一路上,众人风驰电掣,马蹄声如密集的鼓点般急促,仿佛在与时间赛跑。
当他们来到蔡阳港时,魏延等人皆是吃了一惊。
只见港口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二十余艘走舸整齐地排列在岸边。
船身反射着阳光,宛如一片片银色的鳞片。
魏延大惊失色,转头看向刘封,眼中满是惊讶与疑惑。
却只见刘封满脸淡然,神色平静,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魏延心中暗自思忖:
“难道此事早在少将军的计划之中?少将军究竟还有多少谋划?”
事实上,这蔡阳港的走舸确实是刘封提前准备的。
自从决定留在新野阻敌,刘封就深知这是一场险棋,必须要为自己留好退路。
因此,在周不疑的建议之下,他早早就在蔡阳港秘密准备了这些走舸,以防万一。
没想到,如今真的派上了用场。
随后,刘封站在港口,指挥道:
“子龙、文长,我们立刻组织麾下士兵登船,动作要快,井然有序,莫要贻误战机。”
赵云与魏延迅速行动起来,带领士兵们有序地登上走舸。
不一会儿,众人便准备妥当。
刘封一声令下,船只如离弦之箭般顺流而下,向着江陵的方向疾驰而去,船头劈开波浪,溅起层层水花。
樊城,一座营帐中,烛火在微风中摇曳,昏黄的光影在三位曹军大将的面庞上跳动。
张合身着一袭素袍,头戴束发金冠,面容儒雅,透着一股文人的书卷气。
然而此刻谈论战事,他的眼神中却满是坚毅与果决,仿佛一把出鞘的利刃。
营帐内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氛,张合率先打破沉默:
“如今刘备已然南逃,丞相军令如山,明确指示我们追击刘备。
此时正是绝佳时机,我军应即刻渡过汉水,以雷霆之势继续追击,绝不能让刘备逃脱,否则日后必成大患。”
于禁却微微皱眉,他身材魁梧,铠甲在烛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于禁为人向来谨慎,行事稳重,此刻他缓缓开口:
“儁乂,话虽如此,可如今樊城已被我军攻占,继续南下便是襄阳。
襄阳有意归顺丞相,城内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我等若不等丞相到来便贸然南下,恐会引发诸多不可预料之事端。
依我之见,不如在此等候丞相大驾,待丞相到后,再依丞相之令行事,如此方为稳妥之举。”
营帐内最后一人,是满脸络腮胡子的曹仁。
他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散发着让人敬畏的威严气息。
曹仁作为曹操宗室中最为倚重的大将,此刻微微迟疑,目光在张合与于禁之间游移,仿佛在权衡着两人建议的利弊。
而后,只听曹仁缓缓开口:
“儁乂,文则,你二人所言皆有道理。
如今局势微妙,需谨慎行事。
不如这样吧,我派出一支精骑,绕过襄阳,继续南下追击刘备。
而咱们就屯兵樊城,等丞相到了再做打算。
如此既能追击刘备,又能避免在襄阳引发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