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回到内室,仍在思索着并州求援之事,眉头紧皱,心中权衡着出兵与否的利弊。此时,荀彧与程昱听闻消息,前来求见。
曹操见二人到来,摆摆手示意他们入座,开口道:“方才并州张杨派人来求援,说是萧逸大军已几乎攻占并州全境,如今只剩太原郡苦苦坚守,望我出兵相助。可如今兖州周边局势复杂,我着实有些犹豫,二位有何看法?”
荀彧手捻胡须,微微皱眉道:“主公,当下兖州境内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虽看似平稳,实则危机四伏。若此时贸然出兵救援并州,兖州内部恐生变故,那些觊觎我兖州之地的势力定会趁机兴风作浪。再者,长途跋涉前往并州,即便出兵,胜负亦难预料,恐会损耗我军大量兵力与粮草,得不偿失啊。”
程昱点头赞同,接着说道:“文若所言极是,如今我等当以稳固兖州根基为重。萧逸虽势头正盛,但毕竟远在并州,短时间内难以对兖州构成直接威胁。倒不如先集中精力平定兖州内部,壮大自身实力,待日后时机成熟,再图其他。”
曹操手抚下巴,目光深邃,沉思片刻后说道:“二位之言有理,只是若对并州见死不救,恐日后落人口实,也失了一份可结盟的力量啊。”
荀彧微微一笑,劝说道:“主公不必过于忧虑,如今局势危急,各方皆先考虑自身利益。张杨想必也能理解主公的难处。待我等平定兖州,实力大增,届时或可从其他方面助并州一臂之力,亦不失为一种权衡之策。”
曹操听后,眼神逐渐坚定,起身踱步几步后说道:“好,就依二位之见,先平定兖州,稳固后方。待这边安稳了,再做其他打算。”
在袁绍府邸的议事厅内,气氛依旧凝重。袁绍手拿着并州的求援书信,眉头紧皱,目光在郭图、许攸、逢纪三人身上来回扫视,开口问道:“方才你们也都听了并州的情况,如今萧逸来势汹汹,这出兵之事,你们再仔细说说各自的想法。”
郭图率先拱手进言:“主公,依我之见,出兵救援并州实乃必要之举啊。那萧逸与我等素有仇怨,其狼子野心众人皆知。如今他在并州大肆扩张,若让他得逞,日后必成我青州大患。况且,我军若出兵,既可解并州之围,又能彰显主公您的仁义之名,让天下人知晓主公您重情重义,愿意帮扶盟友,如此一来,必能招揽更多贤才良将归附,于我军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许攸却微微摇头,反驳道:“主公,此事还需谨慎啊。虽说萧逸势力壮大对我青州不利,但当下我青州内部诸多事务亟待处理,粮草储备虽说尚可,但出兵所需耗费巨大,这后续的补给便是一大难题。而且兵力一旦调出,我青州自身的防御便会空虚,若此时其他势力来犯,又该如何应对?所以,我认为此时出兵并州并非明智之选。”
逢纪在一旁听着二人的争论,思索片刻后说道:“主公,我倒有一计,既可不耗费过多兵力粮草,又能解并州之围,还能打击萧逸。”
袁绍眼睛一亮,急切问道:“元图快讲,是何妙计?”
逢纪笑道:“主公,那萧逸倾巢而出攻打并州,其后方冀州必然空虚。我们可出兵冀州,行围魏救赵之举。萧逸得知老巢受袭,必然回军救援,如此一来,并州之围自解,我们也无需与萧逸大军正面交锋,可减少我军损失,还能趁机占些冀州的便宜,此乃一举多得之策啊。”
郭图听后,抚掌大笑:“妙啊,元图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既能达到救援并州的目的,又能让萧逸首尾不能相顾,陷入被动。”
许攸微微皱眉,思索一番后也点头道:“嗯,此计确实有可取之处,只是出兵冀州,亦不可大意,需妥善安排兵力部署,以防萧逸留有后手。”
袁绍站起身来,在厅中来回踱步,片刻后停下脚步,神色坚定地说道:“好,就依元图之计,出兵冀州。传我命令,即刻召集众将领,商讨出兵事宜,此次定要让萧逸那小儿知道我袁绍的厉害!”
众谋士齐声应道:“是,主公!”
萧逸站在中军大帐之中,众将分列两旁,帐内气氛严肃。萧逸目光坚定地看着地图,缓缓开口道:“如今我军已顺利拿下云中郡、雁门郡、定襄郡、上党郡、西河郡,并州大部已在我们掌控之中,但太原郡仍在负隅顽抗。张杨老儿定在盼着援军,我们不可给他机会,必须尽快攻下太原郡,彻底拿下并州。”
关羽上前一步,抱拳道:“主公,太原郡城防坚固,张杨定会拼死抵抗,我等需小心应对。”
张飞在旁大声道:“哼!管他坚固不坚固,俺就不信攻不下来,俺带着兄弟们冲上去,定能把那城门砸开!”
赵云微微皱眉,说道:“张将军勇猛,但强攻恐损失过大。我们可先观察太原郡周边地形,寻找其薄弱之处,再做定夺。”
萧逸点头赞同:“子龙说得对。不过,此次作战我们需调整兵力。关羽、张飞、赵云、张燕、陈到,你们各自留下一部分兵马看守已经攻打下来的郡县,以防敌军反扑或有其他变故。其余兵马随我一同前往太原郡,对其形成合围之势,让张杨插翅难逃。”
关羽轻抚长须,应道:“主公放心,我留下五千精兵,定能守住云中郡,确保后方无忧。”
张飞拍着胸脯:“俺也留五千人,定叫那些想打雁门郡主意的家伙有来无回!”
赵云沉思片刻:“我留三千人驻守上党郡,这里地势关键,不容有失。”
陈到接着说:“我留两千人守定襄郡,保证城池安全。”
张燕笑道:“俺留四千人在西河郡,那些并州残军若敢来,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顺便还能继续扰乱周边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