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荆江路,便进入了平原地带,道路顿时开阔平坦了许多。戴星予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在第八天时,穿过了淮江路、御北路,进入了京都所在的天都路。天都路也被称为“京城”,而京都——睦垣府,便如同明珠般镶嵌在天都路的中心。因此,天都路常被百姓称为“京城”,而睦垣府则是真正的“京都”,象征着大丰朝的核心与威严。
天都路距离京都仅剩一天的路程,戴星予心中松了一口气,总算赶得上送三哥参加殿试了。今日是四月十三,殿试定在四月十五,时间虽紧,但总算没有耽误。她心中暗自庆幸,这一路的奔波总算没有白费。
在天都路,戴星予几人找了一家客栈歇脚。客栈虽不算奢华,却也干净整洁,靠近京都的缘故,夜晚的街市格外热闹。客栈外,灯火通明,街边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酒楼茶肆中传来阵阵丝竹之声,偶尔还有杂耍艺人的表演引得路人驻足围观。京都的繁华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热闹与喧嚣。
戴星予走进客栈,店小二热情地迎了上来,为她安排了房间。房间虽不大,但布置得颇为雅致,窗边还摆着一盆盛开的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戴星予放下行囊,简单洗漱后,便坐在窗边,望着街上的灯火出神。
想到明日便能抵达京都,见到三哥及家人们,她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激动。三哥寒窗苦读多年,终于到了殿试这一关,而且连夺解元、会元,若能在殿试中再一举夺魁,那便是大丰朝首位“三元及第”之人了。想到这里,戴星予的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满是自豪。她这一路奔波,虽辛苦,但能为三哥尽一份心力,也算是值得了。
夜深了,街上的喧嚣渐渐平息,戴星予却辗转难眠。她起身推开窗户,夜风拂面,带着些许凉意。远处,京都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仿佛一座巍峨的巨兽,静静地矗立在天际。戴星予深吸一口气,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三哥能在殿试中一举夺魁,光耀门楣。
次日清晨,戴星予早早起身,收拾好行装,便踏上了前往京都的最后一段路程。天都路到京都的道路宽阔平坦,马车行进得格外顺利。然而,所有进入京都的人员车辆无一例外,全都在城门前排着长队等待检查。戴星予坐在马车中,掀开帘子,望着前方高耸的城墙,心中既期待又有些忐忑。
随着京都的城墙越来越近,戴星予的心情也愈发激动。不仅是因为可以见到家人,还因为这里是师凌裕从小长大的地方。她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很想见识一下这座承载了无数传奇与故事的都城,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城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戴星予隐约听到周围人们的议论声,似乎是京都内出了什么大事,引起了朝堂内外的轰动。因此,进出京都的车辆行人都受到了严格的盘查,尤其是那些赴京赶考的学子们,更是被重点关照。戴星予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但想到三哥的殿试在即,希望不会有影响。也只能压下心中的疑虑,静静等待。
马车在摇摇晃晃中前行,戴星予不知不觉睡了过去。突然,一阵哄闹声将她惊醒。王若兰赶忙探出身去查看情况,坐在车辕上的潘靖川立即伸手阻拦,语气沉稳却带着一丝警惕:“王姑娘,别乱动,看好夫人。”
话音未落,外头便传来马匹受惊的嘶叫声、人群惊恐的呼救声,以及整齐划一的踏步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场面一片混乱。今日进京是由潘靖川驾的马车,他神色冷静,双手紧握缰绳,即便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马车依旧稳稳前行,没有丝毫颠簸。直到哄闹声逐渐远去,周围才恢复了短暂的平静。
戴星予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心中满是疑惑与不安。她掀开车帘,望向潘靖川的背影,低声问道:“潘大哥,外头出了什么事?”潘靖川微微侧头,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凝重:“夫人不必担心,只是些小骚乱,已经过去了。我们很快就能进城了。”
戴星予点了点头,心中却依旧难以平静。她望着远处高耸的城墙,隐约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在京都上空,仿佛有什么大事正在酝酿。她握紧了手中的帕子,指尖微微发凉。她不担心戴袀泰,三哥一向沉稳,殿试之事自有他的分寸。她担心的是师凌裕——如此兴师动众,必定是京都内出了大乱子。而师凌裕此次在安元的动作,恐怕已经引起了朝堂内外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