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轩在经历了科举失利、众人的冷嘲热讽以及父亲病重等一系列沉重打击后,生活仿佛坠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
曾经那些对他寄予厚望、笑脸相迎的人们,如今见了他都如避瘟神一般,生怕与他沾上半点关系。
家里本就不宽裕,为了给父亲治病,更是掏空了所有积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生活的困苦让他无法继续在书院读书,参加科举。
陆云轩回到家中,昔日的同窗好友也都对他避而远之,仿佛他是一个被世界彻底遗忘的人。曾经一起谈古论今、憧憬未来的伙伴,如今见面也只是匆匆走过,装作不认识。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小院,他便跟着父母下田劳作,除草施肥,辛勤耕耘。夜晚,当家人都已入睡,他就坐在那破旧的书桌前,借着微弱的油灯灯光,埋头苦读。
但此时的陆云轩感到无比的痛苦和迷茫。他常常独自坐在田间地头,望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无助。
一天夜晚,陆云轩如往常一样,坐在破旧的书桌前,望着那微弱的油灯灯光,心中突然有所感悟。
他想起了孟子的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他喃喃自语道:“我陆云轩如今经历这些苦难,莫不是上天对我的考验?贫苦不能移我志,富贵不能淫我心。” 从那以后,陆云轩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他开始规划自己未来的科举之路。
而苏小婉,因与陆云轩走得太近,引起了未过门的林家极大的不满。 苏小婉被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门从外面上了锁。
苏小婉拍打着门,喊道:“爹,娘,你们放我出去,我和陆云轩清清白白!”
苏夫人在门外说道:“小婉,你就别闹了,乖乖在屋里待着,等这事儿过去了再说。”
苏小婉:“娘,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只是鼓励他上进,何错之有?”
苏夫人:“女儿啊,林家那边不好交代,你就听话吧。”
尽管如此,苏小婉对陆云轩的牵挂丝毫不减。她悄悄给陆云轩写信:“陆公子,无论如何,我都相信你定能高中。近日我为你填了一首词,望能为你增添力量。
《清平乐·赠云轩》
寒窗苦读,莫叹征途促。心若菩提尘不覆,自有清风相护。
往昔风雨休惊,今朝志向当明。且待金榜题名,共看云散天青。
愿你能体会此中深意,莫负时光,努力奋进。”
陆云轩收到信后,反复品读这首词,心中感动不已,更加坚定了科举高中的决心。
这一年中,他不仅日夜苦读,还将书中的道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他写了许多文章,其中一篇《苦砺治国策》更是凝聚了他的心血和抱负。 陆云轩拿着自己的《苦砺治国策》去请教曾经的夫子。
夫子认真阅读后,赞叹不已:“云轩啊,你的文章写的真是太好了,特别是这两段“古之贤者,多历磨难而成大业。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彼等皆于苦难中坚守,以坚韧之志破困境,终留千古之名。
观古之盛世,无不历经艰难而后兴。汉初经济凋敝,文帝、景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鼓励农耕,兴修水利,遂有文景之治;唐初战乱频繁,太宗虚心纳谏,任用贤能,完善科举,修订律法,终成贞观之治。吾以为,治国安邦,当以民为本。
你从自己的困境,想到古之圣贤在困境中而用大作为,又由此写到帝王治国这道,真是太有见地了。我正好有个好友李恒德在本州作通判,让他与你点评一二,定会让你有所受益。
夫子将文章送与李通判。也同对陆云轩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位官员说道:“此子才华出众,实乃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你看他文中‘整饬吏治,严惩贪污腐败,选拔清正廉洁、有能之士为官,使政令畅通,造福百姓’这一段,切中时弊。如今官场腐败之风盛行,若能按此整治,必能重振朝纲,清明政治。”
为了不埋没人才,李通判提出资助陆云轩继续读书,希望他能在科举中高中。
而在这一年中,苏小婉虽然被禁足在家,但她的心始终牵挂着陆云轩。她想方设法,冒着林家的非议,一直与陆云轩保持着联系。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他们的联系还是被林家知晓了。
林家老爷带着一群人气势汹汹地来到苏家,大声叫嚷着。 林家老爷:“苏家老爷,你们这是何意?苏小婉与我林家有婚约在身,却还与那陆云轩藕断丝连!”
苏家老爷赶忙迎出来,赔着笑脸:“林老爷,息怒息怒,这都是误会,误会啊!”
林家老爷:“误会?证据确凿,还说是误会?今天你们必须给我个说法!” 苏家老爷:“林老爷,小女不懂事,我已经把她关起来教训了。”
林家老爷:“关起来?这就完了?你们苏家不要名声,我们林家还是要这个脸面的!”
这时,林家夫人也插话道:“如果苏小婉仍旧不知廉耻,我们考虑退婚,别说我们坏了你们小姐的名节!”
苏家老爷连忙说道:“使不得,万使不得啊。我保证以后不会再让这样的事发生。”
林家老爷:“哼,最好是这样。若再有下次,这门亲事就别想了!”
说完,林家一群人气呼呼地走了。
就在这时,李通判得知了此事。他将陆云轩叫来,语重心长地说道:“云轩啊,我知晓你与苏小姐情谊深厚,但此刻你应以科举为重。儿女情长暂且放下,待你功成名就,一切自会水到渠成。你那篇《苦砺治国策》,观点新颖,切实可行,若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方为大用。”
陆云轩深知机会难得,点头道:“大人教诲,云轩铭记在心。”
第二年,陆云轩怀着众人的期望走进了考场。考场上,他文思泉涌,将平日所学与自己的见解尽情挥洒在考卷之上。
考试结束后,他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结果。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陆云轩一举高中。
消息传来,陆云轩本人先是难以置信,随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跪在父母面前:“爹,娘,儿子总算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
夫子得知后,捋着胡须,欣慰地笑道:“云轩此子,终是不负吾之厚望,日后必成大器!”
林家老爷和夫人则是又惊又喜又忧。 林家老爷:“这陆云轩竟然高中了,看来这门亲事还得重新考量。”
林家夫人:“老爷,那之前咱们那般对苏家,现在可如何是好?”
而苏小婉,满心欢喜,当即作了一首词:
《鹧鸪天·贺云轩高中》
云轩今朝登金榜,才华尽显志高昂。
往昔困苦皆消散,未来之路满霞光。
心欢畅,意飞扬,相思终得愿能偿。
愿君仕途多风顺,携手同行岁月长。
陆云轩的中举,让苏家对他的态度有了极大的改变。苏家明里暗里也放松了对苏小婉与陆云轩接触的限制。
陆云轩他被任命为本州府的官员,虽然官职不大,但足以改变他和家人的命运。上任后更加努力地为百姓谋福祉。励志要做出一番大事业,不负百姓的期望。
而林家,虽然心中对这门亲事依旧心怀不满,但鉴于陆云轩已经高中,也不敢再过多指责。
林家老爷私下对夫人说:“这陆云轩如今高中,退亲之事怕是不好办了。”
夫人回道:“那也不能就这么算了,总得想个法子。”
林家对苏家怀恨在心,意欲退婚,以保住声誉,而对陆云轩却又有几分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