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瀚文确实将新兵的事写成了奏折,跟着军中加急情报一起被送到了京中。和老百姓想得不一样,朝中大部分人认为即使是新兵被分到了桐州,在他们上了战场和朝廷军打过后,毋庸置疑就是叛军无疑。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新兵原本就在军队里地位不高,对方就是想把他们拖下水,让他们无法再翻身所以先派他们上战场的,你不给他们一个后悔的机会,那不是中计了么?
随着朝中战事外的争辩,这一年入伍的新军们倒是有了自己的绰号,白衫军与红衫军。已经和通州军会师的七皇子觉得白衫军这名字不错,钦点了其中一部分跟着他。通州军将领虽然觉得此举不妥,毕竟新兵的实力和个人能力比不上老兵,但是见七皇子只能同意。
紧接着赵瀚文再次通过代笔赵翰武贡献出了一篇让朝廷上的皇帝都感动的文章,年轻的皇子与白衫军的缘分。
朝中大臣们忍着恶心听太监读完了这篇文章后,彼此看了一眼,谁也没发言。二皇子果断出列说他被弟弟感动了,有这样的好弟弟,何愁不早点赢东南叛军。其他皇子跟上,这篇文章主要就是吹嘘七皇子为了皇室分忧的,他们人没去,精神上的共鸣是一点也不少的。
当夜,因为战事很久没去后宫的皇帝到了宁妃那,让宁妃身边的姑姑一遍遍给两人读年轻的皇子与白衫军的缘分。宁妃年轻时也是才女,第二天皇帝上朝之后,人家自己在宫殿里跟着文章的描述,把画都画出来了。
“老七身边这人是谁啊?”皇后和皇帝行动一贯一致,皇帝如今对七皇子满意,皇后就对宁妃格外关照一些。听说宁妃画了画,皇后把妃嫔们都组织在一起,看画呢。
“文章里说白衫军中有个孩子,年十三,貌似潘安,却是天生的将星。”那篇文章宁妃已经能背下来了,文章里的提到的每一个人,她都给画里安排了地方。
“十三岁就是将星了?”贵妃挺酸的,虽然二皇子一直劝她对七皇子和宁妃好点,但可没说不能说其他人。
“文章里说这孩子新兵演练的时候,就是他用兵如神,才让白衫军赢了的。就因为有人和姐姐一样觉得他年纪小,不能服众所以只给了什长的官衔。”
贵妃刚想开口说那是负责的安排的好,就见宁妃又开口了。
“但人家就是将星,文章里又说前些日子通州军惨遭伏击,是这个人带兵冲了出去的,很是勇猛,杀了足足七个叛军啊。通州军的人,总算像开了,现在给越级提成百夫长了。”
其他妃嫔听完后,也是面露诧异,这么小的孩子会不会升的太快了,不会是因为长得好看吧。
“武将升级就是这样的,有战事的时候,有能力有战功升地就快。”皇后点头,他觉得这就是赵瀚文的宣传起作用了,打仗需要英雄,这孩子长得好,再厉害点,可以替通州军赢得不少好感。
“皇后娘娘高见。”宁妃打头,众人又吹捧起皇后来。
从皇后那离开后,后宫各位嫔妃好几个晚上做梦,梦里只有一句文章里说,文章里说,文章里说,活生生被宁妃洗了脑。
将星梁枫这时正守在七皇子营帐外,虽然升了百夫长,但却被调来做侍卫的活,这就是军营众人对那篇文章的回应,小鞋有的是。
赵瀚文隐隐有些后悔,但是想到这事是梁枫让他做的,又觉得他肯定是衡量后才做的决定。现在最让他上火的是赵翰武,赵翰武第一次看见梁枫的时候,那表情就算再怎么控制也能看出有古怪了,还是傅先生把他直接拐走,才避免了后续的露馅。
傅先生已经知道梁枫是谁,但似乎并没有告诉七皇子,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赵瀚文想不明白,也不能主动去问。倒是傅先生善解人意,把赵翰武的事解决了。
“赵大人,雁州那边听说这边有宣传史写文章,效果不错,眼馋了。不如我和朝廷推荐令弟去帮忙指导下?以后多少算点功绩。”七皇子也不知道听了傅先生出的什么主意,竟是打算把他们兄弟分开。
“是。”赵瀚文面上挣扎了一番后,谢了七皇子的好意。
七皇子看赵瀚文面色挺纠结,觉得傅先生出了个不错的主意。傅先生则是十分诧异,觉得赵瀚文的演技比他预想的好上不少。
“去了雁州,干自己的活,少和牛家人缠在一处。”赵瀚文权衡之后,觉得弟弟去了牛家地盘至少是安全的,总比在这无意间暴露了梁枫要好。
“哥,你们到底怎么回事?”
“就当你什么都没看见,全家的命都在你手上。”赵瀚文用力掐了掐赵翰武的手。
“我什么都没看见,也不知道。”赵翰武看着远处走过来的傅先生,快速答道。
“武兄,咱们完事京里见。你看上个月咱们还以为得几年才能再见,没想到这么快又重逢,下次也不会太久。”傅先生跟赵翰武挥了挥手,算是送了一程。
“再会。”
赵瀚文并不住在军营里,随机性很强,但这几天明显去七皇子那比较多,军中其他人难免有点侧目,觉得这宣传大使不会就宣传七皇子一个人的吧。
赵翰武走后,赵瀚文又出了一期有关老兵的文章,列举了老兵在军中的重要性,这才摘掉了马匹宣传史的名头。
芷州城,刘夫人和刘守徳被王大人缉拿下狱,罪名和叛军有勾结。这事如果细说起来,要怨刘长清。刘夫人被软禁后,刘老爷为了刘夫人和三儿子的安全,没再联系过他们。刘老爷想的是,成了自然好处不用说,一旦败了,至少老妻和三子不知情,也许流放,但罪不至死。
可是刘长清想得和刘老爷不一样,她觉得只有展现他们刘家的价值,她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于是通过王府密探,给刘夫人送了封信。
正是这封信,把自己的亲娘和三哥送进了衙门大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