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万历,当然绕不开着名的万历三大征啦!】
【所谓三大征,指的是万历年间发生的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
【这三场战争都以明朝获得最终的胜利作为结尾,而其中大明付出的财政消耗也是巨大的。】
【但这三场战争都是不得不打的战役,总不能坐视人家分裂大明吧?】
什么时候会出现这种战乱四起的状况?
众人心里都明白,那就是朝廷对于边疆地区的掌控开始变弱。
弱肉强食的道理对于四周的夷族来说,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天性。
依赖变法获得的财富,还能够支撑几次这样的出征呢?
【万历三大征对于明朝的财政消耗是巨大的,但并不是一击致命的。】
【毕竟从三大征结束到萨尔浒之战失败,中间有近乎19年的时间恢复。】
【有损耗是必然的,但还没有到要动摇过本的地步。】
【真正致命的是,无论是万历还是内阁都没有从这几次战役中吸取教训。】
【毕竟这种平叛的战役,我们万历都还是不愿意上朝,坚持在宫中遥控指挥。】
明朝,秦良玉和自己丈夫对视一眼,没说话。
他们做臣子的,不能妄议君主,只是陛下着实有些荒唐了。
这几次战役,明军赢得并不轻松,可见我大明的军队战力已经疲弱到了什么地步。
今天,尚有辽东李家镇守北边,来日又要靠谁呢?
【三大征中明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暴露出了不少严重的问题。】
【比如军队欠饷的严峻程度已经到了要闹饷的地步,各军队之间的配合也很不熟悉。】
【此时根据战役的结果,正是进行政治和军事改革的好时机。】
【笑死,根本无人在意。】
【直到20多年后,努尔哈赤带着后金彻底崛起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明朝,辽东,李成梁心中凝重,果然还是蒙古啊。
只可惜,现在已经有些迟了。
自万历十九年陛下把我召回京师,辽东的防务就逐渐松懈,如今的女真部落已经成了气候。
李成梁眼神果决,若女真会成为大明的强敌,他必须要请奏陛下。
要在敌人尚未彻底壮大的时候,将它抹杀在摇篮之中!
【三大征火热展开的时候,万历和朝臣在干什么呢?】
【正忙着为了立太子的事情吵架呢!】
【从万历十四年争到万历二十九年,吵了整整十几年!】
【由立储争议引发的国本之争消耗了明朝大量的政治精力,导致朝堂之上内耗十分严重。】
清朝,正值壮年的康熙不以为意,自家保成好着呢!
保成是嫡子,又是自己亲手抚养长大的,自然是和旁人不同。
百年之后,自己的皇位总是要传给太子的,其他人门都没有!
汉朝,刘彻暗暗猜测,难不成是长子的资质不好?
根据天幕说的话,自己在据儿死后,不也是选择了年幼的弗陵继位嘛!
毕竟矮个子里拔高个,总不能因为长幼齿序就把天下交到无能之人手中吧?
不过,什么情况要争十几年啊?
莫不是其中有皇子的母家势力极大?
【万历九年,朱翊钧偶然临幸了宫女王氏,王氏幸运的生下了长子朱常洛,被封为恭妃。】
【但万历对王氏并不在意,对这个出身低微的长子就更不放在心里了。】
【万历也不喜欢自己的皇后,他在后宫中最属意的是皇贵妃郑氏。】
【郑氏论受宠程度来说,可是实打实的后宫第一人。】
【从万历九年入宫后,短短四年跟坐火箭似的晋升成为了皇贵妃。】
明朝,王恭妃只能在宫中暗自垂泪,自己身份低微,也不奢求帝王宠爱。
只是常洛他毕竟是陛下的儿子啊,竟也活得如此小心翼翼。
他们母子二人,何其可悲!
【因此,对于万历来说,他更偏向立郑贵妃的孩子为太子。】
【尤其是在他们二人的第一个儿子因病早夭之后,随后出生的朱常洵更加得到了万历的宠爱。】
【并且万历有意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明朝一直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原本应该立身为长子的朱常洛为太子。】
【但是万历却迟迟不立太子,引发了朝廷内外的诸多猜测和担忧。】
【毕竟立太子是关系到国之根本的大事,也关系到王朝的稳定和未来,陛下却一直拖延。】
【于是万历十四年,内阁首辅申时行等首次提出立储之事,请万历册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万历年间,朱翊钧眼神阴沉,心中老大不乐意。
立不立太子,立谁为太子,本来就是他的家务事,哪里轮得到这些老东西来指指点点?
更何况常洵聪颖可爱,又是自己和爱妃的孩子,就算不是长子又怎么样?
他们越提,朕就越要跟他们对着干!
就不,就不,朕偏不!
郑贵妃自然也是不乐意的,凭什么?
若是让朱常洛当了太子,陛下百年之后,王氏岂不是还要压在自己的头上来?
【万历找了个借口,说朱常洛年纪太小,想要推掉立太子的事情。】
【大臣们还看不出来他的心思吗?根本不吃这套!】
【不断上疏请求立储,结果他们越是逼迫,万历就越是反感,采取拖延战术,想要蒙混过关。】
【双方为这个事情争论不休好几年,后来万历迫于压力本来答应立朱常洛太子。】
【结果是虚晃一枪,立马就反悔了,并且开始打压朱常洛的支持者。】
【就连内阁首辅申时行也因为立储之事逐渐被万历所厌恶,最终不得已辞职了。】
万历初年,张居正眉心紧皱,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的跳。
他叹了一口气,这些年对陛下的教育都被他学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作为帝王,为了自己的偏私引发朝野争斗,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吗?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不想立朱常洛,先妥协又有什么关系呢?
自古以来被废的太子还少吗?
闹了十几年,他没猜错的话,结果还是立了朱常洛,这不是无用功吗?
手中没有足够的势力,光是靠犟,能成事才怪了!
【然而这还仅仅是个开端, 为了立太子一事,朝野是争论不休。】
【两方也是手段频出,究竟谁能取得这场争斗的胜利呢?】
————分割线————
【申时行走之后,万历提拔了王锡爵担任内阁首辅。】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王锡爵自然也明白自己的立场,为万历解决问题。】
【为此,他提出了 “三王并封” 的建议,即同时封三位皇子朱常洛、朱常洵和朱常浩为王。】
【就先不要立太子了,可以等皇后生下嫡子之后再立太子,更加名正言顺嘛。】
万历年间,王皇后:啊,我吗?
她无奈的摇摇头,真是龙争虎斗,殃及了她这条无辜的池鱼。
宫廷内外,谁人不知道她这个皇后就是个摆设?
若是太后和大臣们同意陛下立郑贵妃为后,只怕自己明天就得腾位置!
【这个提议果断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谁不知道陛下根本不喜欢皇后?】
【这不就是变相的阻止朱常洛成为太子嘛?】
【大家根本不吃这套,纷纷上书反对,群臣激愤,王锡爵在一片反对声中,被迫收回了提议。】
【万历一计不成,便想直接从朱常洛身上下手,从源头解决问题。】
洪武年间,朱元璋直接拍案而起,怒喝道:“这龟孙子究竟想做什么!”
“那可是他的亲儿子!”
若是朱翊钧真做出了弑子的恶事,只怕要引得朝野动荡!
天幕的话不由得让大家浮想联翩,自古以来皇室争斗本就是你死我活。
亲情,也不过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可以舍弃的东西。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笑得讽刺,宫殿中全是被砍杀的宫人侍卫。
而做下这些事情的是,正是他的好儿子拓跋绍!
“你弑父篡位,乃是悖逆人伦,终将被千夫所指!”
拓跋绍漫不经心的擦拭着刀上的血迹,眼神阴狠,冷冷开口。
“这是父皇你逼我的!”
“儿子也是救母心切啊,大臣们会原谅我的无心之失的,不是吗?”
“这皇位你坐的够久了,大哥也不在宫中,这正是上天赐予我的良机!”
面对逐渐走近的拓跋绍,拓跋珪目眦欲裂,又怨又恨:“你不得好死!”
拓跋绍神情漠然,什么也没说,利落的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为了这个至尊之位,没有父子,只有输赢!
而在万历年间,朱常洛心中惊惧,身子不住颤抖着。
父皇,父皇,会...杀了他这个儿子吗?
【虽然皇室骨肉相残的事情很多,但毕竟虎毒不食子,万历倒也还没有这么狠心。】
【废掉一个皇子还不简单吗?】
【不让他读书学习,活生生养成废人不就行了?】
【到时候尘埃落定,朝臣们总不会非要支持一个没读过几天书的皇子当太子吧?】
【万历故意拖着朱常洛的培养,直到朱常洛已经二十岁,都还没有能够出阁读书。】
万历年间,王恭妃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由得痛哭出声。
真是作孽啊!
她素来也不是有大志向的女子,非要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不可。
只是常洛作为长子,就注定要被推着站上这棋盘,去争去抢!
唐朝,被誉为唐朝小太宗的宣宗李忱倒是十分感同身受。
作为父皇的第十三个儿子,母亲郑氏又出身低微,自己何尝不是在宫中小心翼翼呢?
没人瞧得起他,那些个兄弟姐妹哪个不是经常嘲笑他,拿他取乐?
父皇只怕是对自己这个儿子都没什么印象吧?
就连扶持他继位的那些宦官,不也是看中了他好掌控吗?
李忱轻声笑了下,毕竟没有能力的时候就要隐忍,表现得越木讷,越不引人注目,才越好啊。
【皇子迟迟不出阁读书,明显就是万历皇帝故意拖延的手段。】
【至此,立储之争已经几乎十几年了,迟迟没有定论。】
【陛下还一直采取拖延战术来敷衍他们,故意漠视皇长子的培养,大臣们心中非常不满。】
【朝廷上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一力要求立朱常洛为太子。】
【各地的言官也纷纷上书,措辞激烈,甚至开始指责万历皇帝违背祖宗家法。】
【万历自然是十分震怒,进行了严厉打压,许多大臣因此被贬谪或廷杖,但这并没有阻止大臣们继续抗争。】
【在大臣们的持续施压下,万历最终也不得不屈服,立了朱常洛为太子。】
万历心情差的不得了,面色阴沉。
这些狗东西,除了会跟他唱反调还会做什么?!
一想到自己争斗了十几年,还是向他们妥协了,他就来气!
这上朝有什么意思,反正自己什么都决定不了不是吗?
还不如在宫中休息,他们这么爱管闲事,就让他们去管朝廷算了!
大臣们:......你不要给自己的摆烂找借口啊喂!
【表面上太子之位已定,国本之争本也应该到此为止了。】
【但事实上,但围绕朱常洛地位的斗争并未结束。】
【万历四十三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 “梃击案”,一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
【并且打伤了守门太监,一路直冲到前殿檐下才被抓住了。】
作为明朝正儿八经第一个顺利继位的皇太子,朱高炽自然是住过东宫的。
虽然他那时候住的不是慈庆宫而是文华殿,但那是东宫啊!
开玩笑吗?手持枣木棍闯入东宫行刺?!
只怕刚出来的瞬间就立马被拿下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堂堂太子居所守卫如此薄弱,说是疏漏都没人信好吗?
【一个拿着木棍的刺客,在宫中如入无人之境摸到了太子宫殿行刺。】
【明眼人都得怀疑其中有猫腻好吧?】
【皇宫又不是菜市场,每天巡逻的侍卫,来往的太监宫女数不胜数。】
【更何况是太子的住所呢?】
【如果不是有心人的刻意安排,很难解释这个人是怎么顺顺利利的进入东宫的。】
万历四十三年,宫中的郑贵妃眼神有些慌乱,掐了掐手心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不会的,不会的,她都已经安排好了不是吗?
就算是失手了,也不会出事的。
正当她心怀侥幸的时候,叶楚接下来的话却无情戳破了她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