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奶,这些野物你看着办吧,咱们晚上杀鸡吃吧,”杨玲儿开口说道。
杨玲儿这次离开那么多天了,回来了这点小要求肯定要满足。
老太太立刻吩咐杨卫西去后院抓鸡。
“阿奶,这鸡,咱做叫花鸡吧,我新学的,”杨玲儿见着鸡,突然想起菜谱上的一道菜。
“叫花鸡,叫花子吃的鸡吗?能好吃吗?”老太太心里疑惑,但是手上还是听孙女的。
“你教阿奶做吧,你说咋做咱就咋做,”老太太宠孙女儿一点儿都不含糊。
“咱家宝贝这么厉害,都会做菜了,”张氏在一旁都被杨玲儿逗笑了。
让大伯母小瞧人。
杨卫西在院子里处理完了鸡,拿给了老太太。
“爹,你去活点黄泥巴,待会儿烧鸡,”杨卫西对女的要求那也是有求必应的。
杨玲儿在一边指导,老太太一边学。
腌好了鸡,杨玲儿用空间的荷叶包了起来,就等黄泥了。
等全处理好了好了,挖坑就算了,直接架一个柴火堆烧。
杨玲儿功成身退。厨房还给了老太太跟张氏。
现在每家养鸡的数量都是规定的,家家都舍不得杀了。
鸡棚的鸡不能动,杨玲儿从空间里,时不时的拿一只出来。
外面动荡不堪,其实对老杨家来说,变化不大。
家里吃食从没短缺过。
荷叶包裹的鸡,还没见过,大家都稀奇的很。
一群小子围坐在饭桌旁,早已等的着急了。
叫花鸡的黄泥已经处理掉了,不然全家会更好奇。
扒拉开荷叶,一股清香夹杂着鸡肉香扑鼻而来,让人心神一震。
鸡腿给了两个最小的,其他人你一块我一块,吃的满嘴流油。
一只鸡足有六斤重,一家人吃的不剩。
杨玲儿也只是在书上看过叫花鸡,没想到这么好吃。
肉质鲜嫩,还有荷叶的清香~~~
主要还是老太太的手艺好,堪当大厨。
饭后还有水果吃,新房子的院子里也种了果树。
杨玲儿的水果从空间拿的,比院子里种的确实更加好吃。
“上次宝柱叔叔拿来的野葡萄,我们把籽种在院子里,再搭个葡萄架,明年就可以在葡萄架下乘凉了,”杨玲儿提议道。
“好,我去拿葡萄籽,我们现在就种吧,”谢启明拔腿就往屋里跑。
上次吃的葡萄籽都特意留下来了,还真种上了。
如今,院子里,苹果树,梨树,桃树,今年又加了葡萄树,来年水果吃不完了。
晚上,说完了话,杨玲儿睡在床上,香甜的进入梦乡。
早上,老太太特地用野鸡煲了鸡汤,做了手擀面。
杨玲儿起床了,老太太的手擀面也做上了。
灵泉喂养的野鸡,肉质鲜美,香气浓郁,刚煮上,满院子的鸡汤香味。
谢启明,杨子航几个小子,早上都已经吃过了,此时,闻到鸡汤的香味,又跑来厨房,想吃了。
“一群馋猫,奶是饿着你们了嘛,中午再吃了,”老太太笑着赶他们离开。
一碗香喷喷的鸡汤面,还卧了一个荷包蛋,老太太端给了杨玲儿。
“谢谢阿奶,阿奶真好,这面真香,”杨玲儿对着老太太好话不停,逗得老太太开怀大笑。
老太太满脸慈祥的看着团宝。
她的宝儿本事大,还有神仙做师傅,以后肯定会走出大山,去更大的城市,她只能现在多照顾她点儿,以后怕是没机会了。
说不定她的宝儿以后也能做神仙了!
老太太心里既开心又有点失落,老杨家怕是留不住她。
如今家里男孩子一堆,每天都是闹哄哄的,不是在村里玩儿,就是在院子里游戏。
杨玲儿回来后,小跟屁虫也上岗啦。
杨玲儿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杨玲儿回家后,每天都会给院子里的果树浇灵泉。
最明显的就是葡萄树,才种下去没几天呢,都几天发芽抽枝了。
也许今年还能吃到葡萄。
杨玲儿带着杨锦华,给所有果树浇了水,又跑去后院拿鸡蛋了。
如今家里只有三只鸡,每天也就三个鸡蛋。
杨玲儿捡了鸡蛋,又从空间里拿出不少,装满小篮子。
天越来越暖和,家里的西瓜也成熟了。
家里几个臭小子,每天最开心的就是去自留地摘西瓜。
老杨家的西瓜比别人的更甜,香味儿更浓。
晚上,全家坐在院子里,葡萄架下,吃着西瓜。
杨卫西搭的葡萄架,葡萄藤已经爬满架子。
葡萄架下,杨卫西还做了一张桌子,凳子。
饭后,坐在架子下,吃着西瓜,一家人说说笑笑。
八月中旬,桃花村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有村民在山上挖到了尸体。
此事儿一出,震惊整个桃花村,甚至公社。
桃花村的大队长整夜的睡不着,愁的直叹气。
当天,镇上派出所就派了人来查看尸体。
把人从山上抬下来的时候,大家才知道,这是孙婆子的媳妇儿。
孙婆子一见到尸体,不仅没有伤心,难过,还破口大骂。
一直跟人说她儿媳妇偷人,活该被杀了。
这几天,警察在大队部,设了临时审问的地方。
大队长配合着警察对家家户户进行询问。
村里的闲言闲语不少,但是都说死者不会偷人的,说她离家出走还有可能。
自从她丈夫腿断了躺床上开始,就对她打骂,孙婆子也是,家务活都让她干,还要打骂,甚至只能让她吃剩饭剩菜。
这样的日子她早该离家出走才是。
孙婆子家的三个孩子没了娘,村里的孩子嘲笑他们,人也变得阴沉。
现在一听到有人嘲笑他们,他们就揍人,咬人,跟狼崽子一样,村里的人都离他们远远的。
警察五六天都没啥进展,撤回了镇上,村里除了闲言闲语,又恢复了以往的日子。
这天,杨玲儿想着很久没捕鱼了,便招呼老太太跟哥哥们一起去河边玩儿。
跟以前一样,老太太在自留地挖了蚯蚓,带着捕鱼篓子,杨子轩拎着桶,大部队往河边出发。
一群人到了河边,老太太往篓子里放入饵料,把鱼篓直接扔进了河里。
杨玲儿带着哥哥们往芦苇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