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电视里正演着《红灯记》,李天明盘腿坐在炕上,振华被他放在腿上,面前的炕桌上摆着一荤一素两样小菜,温着一壶酒。
窗外大雪纷飞,临近年关,已经连着下了好几场,电饭煲厂那边已经彻底停工了,厂房的框架已经搭了起来,前天封顶,只等着过了正月十五,设备进场安装。
电风扇厂也在前天组装完最后一批电风扇,两千件货全都安排存在了村支部的仓房里,要等到出了正月,市里的物资局安排车过来拉走。
长甸河大桥工地,还在断断续续地干着,计划年前完成合拢。
门帘被挑开,进来一股凉气,李天明赶紧把孩子给护好了。
宋晓雨端着一大盆饺子走了进来。
韭菜鸡蛋馅儿的,里面还加了孙立送的大虾。
谁家过日子敢这么造?
小五早就等不急了,刚给她盛了一盘子,直接上手抓了一个就往嘴里塞。
呼……呼……
吃得太急,小丫头被烫的抓耳挠腮的。
“急个啥,够你吃的!”
小蓉嘴上数落着,还不忘把小五按住,帮她揉胸口。
“行了,都动筷子,天亮,来一杯?”
天亮闻言,赶紧下炕给自己拿了只小酒盅。
平时李天明喝酒,他也馋得慌,可李天明不让喝,只能忍着。
今天大哥开恩,说什么也得过足了瘾。
滋溜!
一口酒下去,也没觉得有啥好喝的,要说有什么感觉的话……
喝了酒,应该算大人了吧?
“哥,下这么大的雪,明天还能分红吗?”
又到了每年分红的日子,家家户户都盼着这一天,别说下雪,就算天上下刀子也不能耽搁了。
“昨天就和学庆叔商量好了,分!”
“哥,咱家能分多少?”
这话是李蓉问得,穷怕了的孩子,心里最惦记的就是家底。
前些天拢账,李天明也在现场,每家每户分多少粮、分多少菜、分多少肉、分多少鸡蛋,特别是分多少钱,李天明心里也有一本账。
刨去建厂,还欠着县物资局的钱,村里的账上还剩下不少。
哪怕是分得最少的,也能拿上两三百。
至于多的……
李天明竖起了两根手指。
“两千?”
李蓉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说少了。
两万块。
要是搁以前,怕是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整捆的大团结,那得摞多高啊!
要不是因为今年盖中学的校舍,架长甸河桥,还有建电饭煲厂,李天明能分到的钱,怕是翻一番都不止。
“天明,这么多钱……”
宋晓雨想的,可不像小蓉那么简单,钱越多,她就越忧心。
这么大的一笔财富,是自家能留住的吗?
“怕啥?咱凭本事挣来的。”
李天明说着,朝嘴里扔了一个饺子。
果然,饺子还得是韭菜馅儿的吃着香。
吃过晚饭,李天明哄着孩子玩儿,这小子长得结实,刚八个月,已经能扶着走两步了,就算是摔了也不哭,还会仰起头看着李天明呵呵地笑。
宋晓雨盯着小五写寒假作业,小丫头期末考试总算是争气了一次,语文85,算术90,虽然没取上名次,可好歹让李天明看到了家里出个大学生的希望。
“哥!我过年的新衣服,你到底藏哪了?”
自从返校拿了成绩单,小五都不知道问了多少次。
“说好了的,我要是两门都过70了,就给我穿新衣服!”
李天明忍着笑:“别问我啊,你的衣服都是你二姐收着呢。”
小五抬头看了眼,正忙着给振华洗衣服的小蓉,张了张嘴,还是没敢问,在家里,她就怕这个二姐。
“问也白问,该给你的时候,肯定给你!”
“我就想看看!”
小五嘟囔了一句。
“想都别想,让你看见了,能不给你穿,要不了一天就脏了,到时候还得我给你洗!”
“我自己洗!”
“没完了是吧!”
小蓉一瞪眼,小五立刻就老实了。
“说啥呢,这么热闹!”
说着话,李学工和石淑玲走了进来。
“三叔,三婶儿,这大冷天的,你们咋来了?”
李天明说着,把振华交给了宋晓雨。
“为了大莲过礼的事?”
当初孙长宁父母登门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两人的婚事,正月初五在李家台子过礼,然后他们在厂里请工友们吃上一顿,正月十五,再一起回孙长宁的老家。
有的地方讲究正月不娶,腊月不定,可李家台子没这规矩。
关键是怕再拖下去,两个年轻人万一要是把持不住,到时候传出去不好听的,两家人脸上都无光。
李学工两口子对视了一眼,还是石淑玲开了口。
“不是大莲,是……三红!”
啥?
李天明刚要给李学工递烟,闻言手一抖,烟掉在了地上。
“三……三红咋了?”
宋晓雨见状忙道:“你急什么啊,让三婶儿把话说完!”
石淑玲看李天明的反应,生怕他误会了,连忙解释道:“三红没啥事,就是有人给三红说了一门亲。”
只是说亲!
李天明这才松了口气。
“三红过了年才18,现在就说亲……太早了吧?”
“不早了,大莲是进城做了工人,才拖到现在,三红……也到岁数了!”
虽说舍不得把闺女嫁出去,可到了该结婚的时候,做父母的还是得张罗起来。
俗话说,闺女大了不能留,留来留去成冤仇。
三红如今在供销社上班,每个月挣工资,要是拖着不说亲的话,人家还得以为是他们两口子舍不得那份工资,才故意要把三红给拖成老姑娘呢。
“介绍的是谁?”
李天明也不确定三红的姻缘还能不能和上一世一样。
“于家庄的!”
听到石淑玲说的于家庄,李天明立刻就想到了李红上辈子的婆家,暗暗松了口气。
李学工四个闺女,上一世除了李莲之外,其他三个嫁得都不错,尤其是李红,两口子结婚以后,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三红的对象更是个本分的,家里无论有啥事,能帮的总是竭尽全力地帮。
对这个妹夫,李天明是非常满意的。
“叫啥名?”
“于新民!”
这还真是缘分啊!
没想到李红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最后还是和上辈子的对象走到了一块儿。
“既然有人介绍,那就相看相看,三婶儿你的意思是……”
石淑玲忙道:“天明,你认识的人多,于家庄有没有熟人,帮着打听打听,这家人的人品咋样,我也好心里有底!”
之前有人给大莲介绍的王怀义,差点儿把亲闺女给害了,幸亏听了李天明的,才没把大莲推进火坑。
现在有人给三红介绍对象,石淑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问问李天明的意见。
李天明看到石淑玲的反应,也猜到了是咋回事。
人自然是没问题的,可也不能当面说,他在于家庄又没有认识的人。
不过……
“学国叔家的婶子是于家庄的,应该认识这家人。”
三红的婚事,李天明这个做堂哥的自然上心,既然知道于新民是个良配,这桩姻缘自然不能错过。
“可三红真要是嫁去了于家庄,供销社的工作……”
“这个没啥,于家庄离大柳镇也不远,骑自行车也就不到一个钟头。”
就算是没了这份工作,也不能错过这桩姻缘。
说着,李天明下了炕。
“我这就去村支部给学国叔打电话,问问这家人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