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嘴碎又好面子又多管闲事的姑姑,蒙小华很不想搭理她。
三姑姑蒙正英嫁给了白泥坝的一个鞋匠。
这年头,穷苦人家大多是自己打草鞋穿,条件稍好一点的,会用家里的一些布头做布鞋给家人穿。
镇上的普通人家大多穿布鞋,所以如果做了鞋子,也能在镇上卖到一些银钱。
一些大户人家在冬日里会穿皮子做的皮鞋。
蒙正英所嫁的人家祖传下来做皮鞋的手艺,加上家里的妇人会做布鞋卖,一家人靠着卖鞋能赚不少钱。
另外还有田地里的产出,顿顿能填饱肚子,偶尔还能见一见荤腥在白泥坝算是日子过得不错的人家。
蒙正英的大儿子潘兵成亲以后,早早继承了家传的手艺,和儿媳妇一起帮着做鞋卖鞋。
加之她的孙子现年到了十四五岁,开始学家传的手艺,潘民家的日子越发过的宽裕了。
而且,蒙正英的丈夫潘民是家里的大哥,下面还有五个兄弟和两个妹妹,在白泥坝村子里是人多势众。
而蒙家的几个姊妹,大哥蒙正华和二姐蒙正秀两家人都是在地里刨食的农户,朝廷层层盘剥下来,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日子过的不容易。
头脑灵活的蒙正全虽然这些年经营着一个杂货铺,外表看似风光,但家里要供养一个读书人,银钱耗费不少却没有取得功名,在蒙正英看来就是浪费银钱。
而且蒙正全还是家里的老幺,在她这个姐姐面前必须低一头。
所以,蒙正英向来觉得自己底气十足,比老蒙家的其他人高出一等,每次与兄弟姊妹见面,少不得指点说教一番,时不时炫耀一下自己的好日子。
十几年前,潘民收做鞋的皮子收了贼赃,被官府当作贼人的同伙抓了起来。
潘民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兄弟们一个个安静的像鹌鹑一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忙。
蒙正英求告无门,哭哭啼啼的找到蒙正全,让他一定要帮忙去跑跑关系,想办法把潘民放出来,并且承诺,只要能把潘民放出来,倾家荡产也愿意。
蒙正全十分无奈。
他一个普普通通开杂货铺的,能认识什么县衙的人,但是又不能不管姐姐,只得丢下铺子,带着银钱在县城四处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了愿意帮忙的人,花了一大笔钱将潘民赎了回来。
结果,潘民前脚被释放回家,后脚蒙正英就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不愿意将钱拿出来还给蒙正全。
为此,蒙正全回家被刘显芬狠狠的骂了一通。
要知道,蒙正全拿出疏通关系的钱,可是用来给蒙洪交束修的银子。
如今白白花了出去,为了凑这笔钱,家里节衣缩食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攒够蒙洪的束修。
蒙正全被气得很长一段时间不和蒙正英往来,最后在大哥和二姐的劝说之下,姐弟俩才缓和了关系,再次有了来往。
等蒙小华到了出嫁的年纪,蒙正英又活跃了起来。
说起来,潘仁与潘民同辈,祖上曾经是一个祖宗。
而蒙正英如此热心,也是钱老婆不知从哪里听说了自己这个侄儿媳妇家的兄弟在野猫溪镇上开着铺子,家里的女儿也到了成亲的年纪。
蒙正英贪图钱桂芬许诺的好处,硬是在中间促成了这桩婚事。
正因为蒙正英在中间的撺掇和劝说,蒙小华嫁进了蒙正英口中的";富足之家";,开启了长达十几年的苦难生活。
……
前段时间,蒙正英从其他人口中听说了蒙小华与潘仁和离的消息,可是被气坏了。
尤其让她觉得难以接受的是,和离居然是自己侄女主动提出来的。
这简直是倒反天罡!
一个女人怎么能主动提出和离?
离开了潘家,她怎么活?
一个女人离开夫家,还带着孩子,难道要乞讨为生吗?
还要不要脸了?
她这个姑姑还要不要脸了?
这不是把她这个姑姑的脸丢在地上踩吗?
所以,蒙正英早就想要来训斥蒙小华,却因为放不下家里的生意一直耽搁到了现在。
今天来的路上,蒙正英就想好了怎么训斥蒙正全和蒙小华,让他们赶紧去求潘家复婚,免得继续让她在老潘家丢脸。
只是,当她爬上神龙坡看到两栋占地广阔的宅子时,完全被震住了,一下子忘记了心中的想法。
蒙正英全程带着震惊和羡慕,跟着其他人参观完了弟弟的新宅子,心里只剩下一个想法:新宅子太宽敞了,太漂亮了!太败家了!
最后,心中的震惊和羡慕,只剩下了满满的嫉妒。
随之而来的乔迁宴,再次让蒙正英开启了震惊模式,她一边拼命扒拉着饭菜,一边在心里呐喊:
这盘菜全是肉!太败家了!
这菜里放了这么多油!太败家了!
这鸡汤里居然是一整只鸡!太败家了!
主食的白米饭和白面馒头居然管够!太败家了!
吃到最后,蒙正英心里只剩下一句话,太败家了!
等到吃完宴席,一众亲戚纷纷告辞回家,蒙正英再次想起了此行的目的。
而且,她还多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训斥弟弟的败家!
不料,弟弟长大了,不服姐姐管了。
刚开始还好,蒙正全虽然一脸的不服,但还是老老实实在听她的说教。
可是,她没想到刚说了几句蒙洪河蒙小华的不是,弟弟居然和她翻脸了,居然甩脸色给她看,关了门赶她离开。
这还得了!
所以,蒙正英一眼看到正要溜走的蒙小华,气冲冲的就把她叫住了,势必要再教训教训这个缺少家教的侄女儿!
";华儿,你不准走!";
蒙小华见状正要悄悄溜走,却被一声怒气满满的喝声叫住了,暗叹一声倒霉,磨磨蹭蹭的走到脸色阴晴不定的蒙正英面前,强笑道:";三姑,你还有什么话说?";
蒙正英双手叉腰,怒气冲冲的道:";哼!你那个老子还没我岁数大就老糊涂了,他要是活到我这个岁数,估计要把他这点家业败光!";
蒙小华尴尬的道:";三姑,现在弟弟长大了,我爹有事都会和弟弟商量的,你放心,他不会败光家业的。";
蒙正英听了蒙小华的话,仍是不爽,带着怒气指责道:";哼哼,蒙洪也是个不争气的东西,这么多年也读不出个名堂,浪费了这么多钱,还不如你表哥,早早学了手艺,现在就能挣钱贴补家用了。";
蒙小华依然保持着笑容,温和的道:";表哥当然厉害,不过蒙洪现在也不是只读书了,他现在帮野猫溪的唐家做事,也能赚不少银子呢。";
";唐家?";
蒙正英闻言,不由得皱了皱眉。
唐家,那可是整个遂宁县都鼎鼎有名的大户人家,她再是如何无知,对野猫溪的唐家还是知道的,蒙洪能攀上唐家的关系,帮唐家做事,说明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所以,蒙正英果断而识趣的放弃了继续指责蒙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