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主要是用来吃,也有的会在洗头时用一点,头发可变得油光水滑。
打油留下来的茶枯很有用,舒星小时候会用这个当炭火。
砍一块,放在柴火里烧,把杂质烧完,最后变成通红无烟的一块火炭,把它用火铲或火钳搞到火笼子里。
冬天,去村小里读书,小孩们大多都提有火笼子用来烤火,不然坐在教室里会很冷。
有的火笼子里烧的是木炭,有的烧的是烧大柴留下的火屎,再有的就是烧茶枯。
茶枯就像上面讲的要趁做早饭的工夫放在柴火里烧成火炭,不然烟大的很。
烧成火炭后,放在火笼子里,再盖点热灰,可以从早上烤到放学时,很是耐烧。
不过,烧茶枯的火笼子不是那种正规的,那太小了,而是用烂洋瓷脸盆做的火笼子,这个才可放下的四分之一个茶枯火炭。
茶枯第二个作用就是当肥皂用,舒星小时候常看见寨子上的老人家用茶枯来洗粗布做的衣物。
后来渐渐没人穿这类衣物了,也就没人用茶枯当肥皂了,因为这些布不经茶枯洗,茶枯太粗了,容易弄破现在的衣物。
茶枯的第三个作用,小孩最喜欢,就是闹水田里的泥鳅、黄鳝,还有其他虫子如蚂蝗等。
水田里闹这些,主要是防上泥鳅、黄鳝在水田里到处钻眼,导致水田漏水,蚂蝗则会叮人,被叮的地方很难止血,因为蚂蝗吸血之前会注入溶血素。
首先把一个整茶枯放在柴火里烧,这里不用烧成火炭,把茶枯烧的很热即可,这是为了用柴刀砍时好砍一些,因为烧热的茶枯会变的很蓬松,不然很硬,砍起来费时费力。
用柴刀把烧过的茶枯砍碎,越细越好,大颗粒的用斧头把它锤成细末,都搞成细末后,用尿素口袋或铁桶装起带到水田边。
时间是在水田里栽秧前耕田时往水田里撒搞成细末的茶枯,然后在田边等候即可,约一支烟的工夫就会起作用。
那时,水田里的泥鳅、黄鳝、蚂蝗都会被闹的钻出水面,有力气的还会窜来窜去。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都会有气无力,要么沉在水底,要么浮在水面。
不过,它们都没死,毕竟茶枯不是毒药,如果把泥鳅、黄鳝现在放在清水里,它们还会活过来,否则,会慢慢死去。
至于被闹的原理,可能茶枯里的某种成分可以使泥鳅、黄鳝、蚂蝗的肌肉松弛、神经麻痹。
但这是可逆的,把它们在还没死去时放在没有茶枯的环境里,还会活的好好的,和没用茶枯闹之前一样。
但其它的枯闹不到泥鳅、黄鳝等,舒星小时候就用油菜籽的枯闹过,水里的泥鳅、黄鳝屁事没有。
被闹晕的泥鳅、黄鳝用泥鳅夹子夹到装有清水的提桶里,这泥鳅夹子和火钳一样,不过前半部分是弯曲的,且内呈齿状,有利用夹住滑溜的泥鳅、黄鳝。
至于蚂蝗,看见了就会把它捞起来放到田坎上的一块石头上,让它干死,没看见的就会烂在水田里,有很多细小的泥鳅、黄鳝最终也会烂在水田里。
既然这水田每年都用茶枯闹,为什么还会有泥鳅、黄鳝,一是水田储水时,会从沟渠或其他水田里过来。
主要的是在原水田里会有许多泥鳅卵和黄鳝卵,这些卵茶枯伤不到。
另外还有一些钻在深泥里的泥鳅、黄鳝也闹不着,综上,水田里的泥鳅、黄鳝才会年年不绝。
夹在清水桶里的泥鳅、黄鳝等吃进肚子里的茶枯水吐出来后,它们最终会变成美食,变成人们的下酒菜。
现在种油菜的很多,而山上的茶树被砍的没剩什么了,因为生茶树好砍,干茶树的柴又很好烧,是最好的柴火,这是某些人的短视,茶树的好处岂止是做柴火这么一个小作用。
在山里摘捡茶子时,不光会遇到野果,也会采到一些蘑菇,有乌枞菌、黄枞菌、剥皮菌、油菌等等这些可食用的菌类,这些可都是美味。
孔家的茶树不太多,每年摘的茶子能打出三、四十斤的茶油,在舒星用神识御物的情况下,两天时间就把茶子全部摘完。
之后,舒星回到石塔村,帮自家摘茶子,小时候,舒父在课余会带舒星和舒安在山里摘茶子。
那时舒星体弱,还没舒安摘的多,他多半是在地上捡老掉下来的茶子,基本上没上过茶树摘茶子。
现在舒星用神识御物来摘、捡茶子也不用上茶树,而且还很快,也没有遗漏,树上有的茶子会全部被摘完。
舒星家里还有一些桐树,每年摘的桐子不是卖掉就是在油坊和老板换一些桐油。
桐子壳壳晒干后烧成灰就是很好的天然碱水,人们擀面时,会在面粉里加一些桐子壳灰,这样的面会好吃很多。
小孩还把桐子壳灰加在肥皂水里吹泡泡,这样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不容易破,比不加桐子壳灰的泡泡存在时间长一些,也吹的大一些。
而茶子壳壳也有很大的作用,就是晒干后收集起来,等杀年猪后,烧茶子壳壳,用它生成的烟来熏腊肉,这样熏出来的腊肉会有特殊的香味。
舒星玉佩空间里移栽有一些茶树,舒星把这些茶子都积攒起来放到储物戒指里,等积攒到几百斤时,在取出打油,油菜和冬小麦也已在玉佩空间里种下。
舒星还打电话问了一下陈司令,贡米产出地种了油菜和冬小麦没有?对方说已经种下了。
当初舒星告诉过他们,不必所有的田地都要种上油菜和冬小麦,田地也要歇气。
今年种这几丘,明年种那几丘,轮流的种,不然会有肥力不足等问题,舒星告诉过他们,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自家的茶子摘完后,舒星又帮二叔家摘,二叔家只有茶树,没有桐树,原来是有桐树的,后来修公路,在公路坎下的桐树湾被修公路的土渣蒙完,这个上面是给了补偿的。
舒星家和二叔家也种了些油菜,但没种冬小麦,现在好多人都不种冬小麦了。
舒星家小时候不光种冬小麦,还种一些荞,荞做的粑粑很好吃,有一种别样的香气。
麦子中间有一条槽,荞则是三尖六角的,它俩的形状来历有一个故事。
荞和麦本是亲弟兄,有一天亲俩弟兄吵架了,后来吵的火大,麦使劲打了荞一巴掌,把荞打成三尖六角的样子。
荞也火了,取过来一把斧头,对着麦砍了一斧头,结果麦从头到尾有了一条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