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差把榜文贴出来了。
所有人仰着脖子看着榜单上的名字。
钟兰花与张招娣互相拥挤着,谁也不让谁。
“你在这里看了也是白看,你家那个草包怎么可能考上秀才?秀才要是那么好考,大家都去考秀才得了。”钟兰花讽刺。
“哎哟,你们家那个屎坨子能考秀才,我们家干干净净俊俏无比的好女婿怎么就不能考秀才了?老天爷是长了眼睛的。”
“行了,别吵了,快看有没有他们的名字。”旁边的人劝着架。
钟兰花和张招娣互相冷哼一声,仰着脖子看着榜单上的名字。
蒋伊欢没心思听他们吵架,从刚才开始就一直在找萧晏辞的名字。她是从第一个开始找的,一直找下去,越找脸色越沉。
钟兰花本来就不识几个字,现在看得更头晕了。她拉了拉旁边的蒋伊欢,催促询问:“找到没有?”
张招娣刚想问旁边的蒋婧和张迎娣,却听张迎娣指着中间的位置说道:“在那里,我们望舒的名字在那里呢!”
“望舒在榜上?”张招娣惊喜地问,“你看清楚点,确定一下,是不是真的?”
蒋婧在旁边附和:“是姐夫的名字。”
“还有钟楚山、陈不语……”张迎娣说道,“只不过他们的名字靠在后面。咱们望舒的名字排在三十几名呢!”
“反正都在榜单上,说明都中了,一样的。”张招娣高兴地说道。
“那可不一样。”旁边的中年妇人说道,“排名越靠前,说明名次越靠前。你家女婿排在三十几名,说明实力很强啊!”
“多谢多谢,大家都很强。”张招娣笑得合不拢嘴。
她高兴了,看钟兰花在旁边臭着脸,那就更高兴了。
“你们屎坨子没考上?不用灰心,下次再考也是一样的。你家那个出考场的时候全身都虚脱了,差点没挺过来,现在还能保住小命,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谁说我们萧哥哥没考上?”蒋伊欢指着榜文上的名字。“他的名字在那里。”
张招娣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但是认不出来,问旁边的张迎娣:“你看看,是不是萧词的名字。”
张迎娣说道:“是他的名字,不过在最后一名。”
“最后一名?哈哈哈……之前吹得像什么似的,说什么未来的状元郎,天资聪慧,结果考了最后一名。”张招娣笑得很夸张。
钟兰花被气得不行。
她冲到官差的面前,不服气地说道:“这个榜单有问题,有猫腻,是不是你们弄虚作假了?”
蒋伊欢没想到钟兰花的胆子这么大,居然敢跑去质问官府。
她连忙上前拉住钟兰花:“娘,你别乱说话。”
“我也想问,为什么榜单上的名次是这样的?”萧晏辞站在不远处,愤怒地看着榜单上的名字。
上一世他明明考了第一名,这一次怎么可能考最后一名?
这次的考题与上一世明明是一样的,他答得比上一次还要好。就算出了周望舒这个变故,也没道理是这样的结果。
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个榜单有问题。
萧晏辞出面质问,那些没有上榜的考生也开始怀疑审批的公正性。
官差见状,气急败坏:“枉你是读书人,自己才疏学浅,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居然敢污蔑县令大人。”
“如果审卷公平公正,有什么不敢让我们知道的?”萧晏辞说道,“我要求公开我们的试卷内容。”
“对,别人不说了,钟楚山和陈不语这样的人居然也能榜上有名,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考试的公正性。”一名学子说道。
“我们也要求公开我们的试卷内容。就算真是我们自己技不如人,那也要让我们死得明明白白。”
陈县令从县衙里走出来。
所有人停止交谈,朝着陈县令的方向行礼。
“你们想要公开试卷内容,本官行得正站得直,没什么不敢答应的。来人,把所有考生的试卷都拿出来。”
当苏瑶光和周望舒赶过来时,县衙这里已经闹开了,而且试卷已经公之于众。
众学子看不上的钟楚山和陈不语的试卷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当他们看了两人的试卷时,不得不承认自己输得不冤枉。
原来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他们看不上的草包进步神速。先不说答卷的内容比他们的更加有见地,仅是他们那手好字就看得出他们私底下下了些功夫。
榜单上的几百号人果然经得起推敲。只有萧晏辞这个例外,他的试卷内容倒是还算不错,甚至称得上排名第一。可是,他的字写得乱七八糟,时而大时而小,时而粗时而细,试卷上面还有异样的味道,这让给他批阅试卷的考官受了好一通的折磨。
“听闻你考试那几日身子不适,为了不留下出恭印,你连茅房都没有去,就地解决了排泄之事。你的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就是行为让人不耻。你可知打扫你那里的仆人被恶心得几天没有吃饭。要不是你的试卷的确答得不错,这最后一名都不会给你。”
陈县令对萧晏辞这个闹事的人十分不喜,也不给他留颜面,直接把他的糗事当着众人的面说了出来。
萧晏辞脸色难看。
这几日他已经极力地忽略那件事情了,现在又被人刨出来,那种感觉就像是把埋在坟墓里的死人挖了出来,特别让人恶心。
萧晏辞特意看了周望舒的答卷。
他发现自己小瞧了周望舒。
虽说周望舒的答卷中规中矩,没特别出色的地方,但是这样的中规中矩已经属实难得,足够他得上秀才之名。
不过,他没有输。
他这次是因为运气不好。
等下一次,他一定要注意身体,绝对不让对方有这样骑在他头上撒野的机会。
萧晏辞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结果。
张招娣见萧晏辞不闹了,知道这件事情已经定下来了。
她对周望舒说道:“我这两个干儿子真是厉害,平时瞧着吊儿郎当,没想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