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大殿内,气氛凝重得似能滴出水来。国君端坐于王座之上,面色阴沉,目光缓缓扫过阶下众臣,“楚国大军将至,救援未得到消息,诸位有何良策?”
老将赵启率先出列,抱拳道:“陛下,楚兵虽众,然我梁国城墙坚固,剩余粮草亦能支撑些时日。当速征调各地青壮入伍,加固城防。老臣愿率军民坚守,与楚决一死战。”话落,部分大臣纷纷点头称是。
然丞相李肃却皱了皱眉,出言道:“陛下,且慢。征兵与楚对抗,劳民不说,粮已经不够了。万一战败,梁国更将万劫不复。臣以为,可与楚修书求和,许以重利,或能保得太平。”此语一出,朝堂内顿时议论纷纷。
支持赵启的武将们纷纷怒目而视,一名年轻将领忍不住呵斥:“丞相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未战先怯,岂是大丈夫所为!”
李肃面色涨红,争辩道:“尔等只知一味蛮干,楚国之强,远超梁国,硬拼不过是以卵击石。”
国君眉头紧皱,呵斥道:“都莫要吵了!”心中却犹豫不决,不知该听谁的。
就在此时,前方探马来报,楚国先锋部队已逼近边境。国君当机立断:“先征兵备战,再做打算。”
梁国国内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朝廷匆忙下达了动员令,整个国家都开始紧急行动起来。然而,这却让原本就已经处于饥寒交迫状态下的民间变得更加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那些被强行征入军队的百姓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他们被迫离开自己温暖的家庭,抛下家中年迈的父母、柔弱的妻子以及年幼的孩子,前往未知的战场。而留在后方的妻儿老小,则面临着生活无依无靠、无人照料的艰难处境。
许多家庭失去了顶梁柱,老人们则因身体衰弱无法自理,只能孤独地守在家中,期盼着亲人能够早日平安归来。
“这日子还怎么过啊?老天爷啊!您开开眼吧!就为了一场不知输赢的战争,我们这些可怜的女人可怎么办呀!”一位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坐在街边的石头上,一边用手拍打着大腿,一边声嘶力竭地哭诉着。她那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泪水和绝望,仿佛整个世界都已经崩塌在了她的面前。
周围路过的人们纷纷投来了同情的目光,但却没有人能够真正帮到她。这时,一个身材瘦弱的年轻后生凑了过来,他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大娘,我也听人说了,其实丞相本来是想求和的,这样大家都能过上太平日子。可是那些个将军们非得要打仗,说是为了国家的荣誉和疆土完整。哼,他们倒是能在战场上立功受赏,风光无限,可咱们老百姓呢?家里没了顶梁柱,田地没人耕种,往后的日子可真是没法过了哟!”说着,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城墙上,士兵们虽严阵以待,但心中也各有想法。
“咱们真能挡住楚国吗?我可是听好多人都说过楚国的军队那叫一个厉害啊!他们身经百战、装备精良,而且士兵们个个都勇猛无比。一想到要和这样强大的敌人交手,我的心里就直发怵呢。”这名新兵一边说着,一边不自觉地搓着双手,眼神里充满了不安与焦虑。
那位老兵听到新兵这番话后,冷哼一声说道:“怕什么?只要咱们能够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难道我们会比别人差不成?不要总是去听那些流言蜚语,自己吓唬自己。你看看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们,仗还没开始打呢,一个个就已经吓得惊慌失措、乱了阵脚。要是咱们也跟他们一样,这仗不用打就输定了!所以说,咱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才行。”说完,老兵紧紧地握住了手中的武器,仿佛那就是他力量的源泉一般。
楚国大军终于兵临城下,先锋部队呐喊着冲锋。一时间,喊杀声震得人耳鼓生疼,楚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扑向城墙。
城墙上,梁国士兵在将军林羽的指挥下奋勇抵抗。“放箭!”箭如雨下,密不透风地射向楚军。可楚军的护盾,无任何伤害,继续前进。
“投石车,准备!”林羽将军冷静下令。巨石呼啸着砸向楚军,无任何伤亡。
梁国军凌乱了。
只见那萧宇宸身先士卒,亲自率领着主力军如潮水般汹涌地压了上去!一时间,喊杀声、兵器相交之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攻势变得愈发猛烈起来,犹如狂风骤雨一般,让人难以抵挡。
而那些英勇无畏的士兵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与实战磨砺,对于手中的激光刀和激光剑的运用已然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他们或挥砍,或刺击,每一招都精准无比且威力惊人。在这凌厉的攻击之下,敌人纷纷败退,防线被迅速撕开一道巨大的口子。
终于,经过一番浴血奋战之后,这座位于梁国边境的都城也宣告失守。城中守军见大势已去,只得无奈地放下武器选择投降。至此,这场激烈的战斗以萧宇宸一方大获全胜而告终。
梁国宫廷之中,收到边境被迫,一片死寂。国君面色苍白地坐在王座上,双手微微颤抖。
朝堂之下,大臣们交头接耳,惶恐不安。一位老将站了出来,声音沙哑却透着一丝不甘:“陛下,楚国虽强,可我梁国也有拼死一战的骨气,怎能轻易言降?”
然而,丞相却长叹一声,缓缓道:“将军切莫冲动。听闻楚国占领鲁国后,并未屠城虐民,反而保留了鲁地的诸多旧制,善待其贵族与百姓,还选派贤能之士协助治理,鲁地如今已渐渐恢复安宁。楚国此举,意在收揽人心,其志非小。”
众臣听闻,心中皆是一沉。这时,一名年轻的文官低声说道:“陛下,若楚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梁国,或许……投降也未必是最坏的结局。我梁国百姓可免受战火涂炭,王室或也能得以保全。”
此语一出,朝堂内顿时议论纷纷,有愤怒斥责者,也有默默点头者。
梁国的市井之间,百姓们也都听闻了楚国在鲁国的作为。酒馆里,几个酒客围坐在一起。
“听说楚国在鲁国可好了,没怎么杀人,还让鲁国人继续过好日子。”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男子小声说道。
“那要是咱梁国也降了,是不是也能这样?总比城破了被杀头强吧。”另一个人附和着,眼神中满是担忧与期待。
“可咱梁国就这么没了?真不甘心啊。”一个年轻的后生握紧了拳头。
梁国的军营之中,士兵们也人心惶惶。一些士兵望着远方,心中忐忑。
“将军,咱们真要投降吗?我可不想放下武器。”一名小兵对着自己的将领问道。
将领沉默片刻,无奈地摇了摇头:“如今这局势,若楚国真能善待咱们,反抗或许只是徒劳,徒增伤亡罢了。”
梁国国君紧皱着眉头,在宽敞而华丽的宫殿内急速地来回踱步。他的脚步显得有些沉重,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千斤重担一般。此刻,他的内心正陷入一场激烈的挣扎之中。
在他眼前,一边是祖宗们历经千辛万苦传承下来的大好江山和社稷大业。这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辉煌,是梁国百姓赖以生存的根基。若是轻易放弃,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又怎能面对天下臣民那殷切期盼的目光?
然而,另一边却是可能避免的生灵涂炭以及那个充满未知的楚国仁政。战争一旦爆发,必定会有无数无辜的生命消逝,家园被毁,妻离子散。而楚国所宣扬的仁政究竟能否真正实现,还是一个未知数。倘若真能因此换来和平,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或许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梁国国君停下了脚步,伫立在大殿中央,抬头望着上方金碧辉煌的穹顶,心中依旧犹豫不决。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万千子民的生死存亡。究竟该何去何从呢?这个问题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间,令他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