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燕学东西很快,一个上午的时间,她已经按照宋知夏教的,把小毛衣起好了头,织了一寸多长。
眼看着时间不早了,她才抱着孩子告辞,“宋知青,今天多谢你了,我先回去做饭了。”
宋知夏起身把她送到大门口,魏春燕犹豫了一下,试探性的问道:“要是我再遇到不会的,还能来问你吗?”
其实她已经耽误了宋知夏的时间,本来她上午是要去搂猪草换工分的。不过她看到魏春燕怀中睡的香甜的孩子,拒绝的话就有些说不出口。
“你可以下午过来,我午睡起来没什么事。”
魏春燕仿佛很高兴,又有些羡慕,“宋知青你每天都能午睡啊?真好,这段时间家里人都忙着收粮食,我既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根本休息不好。”
这话宋知夏不好接,感觉说什么都不对,只好笑笑。不过魏春燕并不在意她的冷淡,再次道别之后,抱着孩子离开了。
从那之后,魏春燕经常过来找宋知夏。对于这个自来熟的老乡,宋知夏说不上喜不喜欢,但是她在这里除了李青也没别的朋友了,有个人说说话也不错。
等到树叶渐渐枯黄的时候,水稻玉米等粮食都进了仓,麦种埋进了土里,地里的活终于能暂时告一段落。
这天,江海终于开着拖拉机去了县城。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把拖拉机停在往常的地方,而是直接停在了供销社门口。
拖拉机上的人有些莫名其妙,“大海!这次怎么换地方了?是不是以后都停这里啊?”
江海爽朗一笑,麻利的下了车。“哪能啊?这里人来人往的,拖拉机可不能停这里,大家赶紧下来吧,该干嘛干嘛去,下午记得还去老地方等着啊!”
大家一扶我一把,我拉你一把,很快就下了车,不过嘴里可没闲着。
“这里不能停你还停这儿?别一会让人出来撵你。”
“哈哈!那不会,我就搬个东西,马上就走了,耽误不了多久。”
他这么一说,大家自然好奇,“什么东西啊?还要你特意跑一趟?”
也有人脑子转的更快一点,“那肯定是大件啊!不然能用得上拖拉机?”
大家的好奇心都被勾了起来,也不着急走了,都想在这等着看到底是什么大件。
总不能是自行车吧?自行车直接骑上去不就行了。
正议论着,大家就看见江河搬着一个东西出来了,那东西上面看着是块木板,下面装了几条腿,腿中间还连在一起,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说是桌子吧,它也太小了点,而且谁家有钱烧的,会用铁做成的桌腿?
大多数人都说不出来这是个什么东西,但是看不明白并不妨碍他们看热闹。
也有一两个有见识的,给大家解了惑。“原来是缝纫机啊?”
说起缝纫机虽然村里很多人都没见过,但是肯定听说过,这会听别人一说,也反应过来了。
问江海,“这是你家老三买了结婚用的?得不少钱吧?真阔气!”
江海几步上前帮着江河一起把缝纫机往拖拉机上抬,放好之后又拿出特意带的绳子把它固定好。
“是结婚用的,不过不是我们家买的,是老三媳妇娘家给的的陪嫁。”
说话间,宋知夏也抱着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盒子从里面出来了,江河见状,赶紧去接了过来。
“不是让你在那等着我一会儿再去拿吗?怎么自己搬出来了?”
宋知夏忍不住笑了,这么点东西,也用得上“搬”?不过她也知道他是心疼自己,笑眯眯的说:“这个不重。”
围观的众人本来已经被江海的话给惊到了,这会儿看宋知青又抱了一个不认识的东西出来,又开始好奇起来。“这又是个什么东西?”
宋知夏看江河仔细把东西放好,她笑着给大家解释,“这是收音机。”
“哦哦,收音机我听说过,原来长这样。宋知青,这个也是你的陪嫁吗?”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其实在场的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太可能。
因为在胜利大队,乃至在整个竹溪县,结婚的东西大到房子,小到碗筷,都是由男方来准备的。
女方家里有条件的会给准备被子和脸盆之类的,家里没条件的或者不喜欢女儿的,一分钱不花,直接让女孩子光身子出门的也不是没有。
宋知青家里定亲的时候给买了手表,现在又陪嫁了这么贵重的缝纫机,难道还要再倒贴一台收音机吗?
宋知夏知道村里的风俗习惯,她虽然不想炫耀,但是也不想说谎。不等她想好怎么开口,江海已经替她答了。
“对,这些都是老三家的陪嫁。怎么?眼红啊?眼红的话回头等你们嫁女儿的时候,也照着这个标准来。”
大家听的直咧嘴,“那哪陪的起?能给她陪两床被子就算不错了。”
“就是,大海,难不成以后你们家大丫嫁人,你能舍得这么给她陪嫁?”
江海笑着发动了拖拉机,回了一句:“怎么不舍得?到时候只要我有,一定给她准备好!”
马上就有人接了一句,“你要这么说,那我回去可要让我家的小子打你们家大丫的主意了啊!”
江海笑骂了一句,“就你那儿子也配?我家大丫年年考试前几名,你儿子呢?倒数吧?我才看不上他!”
大家都听的笑了起来,江河已经扶着宋知夏坐上了拖拉机。缝纫机是固定好了,但是收音机只能抱在手上,所以她今天跟着江海一起回去。
江海大喊了一声,“行了,都快散了吧,不然真要把路给堵了。”
大家散开之后,江海就准备掉头,江河不放心,又嘱咐了一句:“大哥,帮我照应着点夏夏。”
江海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他很想问问老三,你这是娶媳妇呢还是养闺女呢?不过碍于宋知夏在场,怕她不好意思,到底没好说出口。
江海勉强应了一句:“知道了,赶紧上你的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