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大舅提出让夏敬业去丰城的。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夏家没出什么大事,但是也不算太安稳。而且他们认识的人之中,有不少几家都因为各种原因受到了处分。
像宋建军这样,一家子出去了几年又平安回来的,虽然受了点罪,但是已经算是不错了。有不少人家,去的时候是一大家子,回来的时候就不一定了,老的小的总有回不来的,甚至可以说是人丁凋敝。
大舅痛定思痛,终于下定了决心,觉得鸡蛋不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老大和老二都已经在南城成了家,职位也更高,再往外调动的话,多少有些不合适。
老三光棍一个,上面有两个哥哥在,他再想升迁也难。刚好这个时候大舅听一位老战友说丰城那边有个合适的位置,就干脆让夏敬业办了转业,去丰城任职。
这样即使将来有个什么不好,也不至于一大家子都折进去。
本来外婆也是不同意让夏敬业去那么远的,但是大舅和大舅妈把事情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这才点了头。
如今一听说外孙女也要去丰城,老人家自然也是舍不得。她虽然有三儿一女,但是现在在身边的就只有大儿子一个人,亲近的孙子辈也就这么四个。如今一下子有两个都要离开南城,她自然不乐意。
宋知夏听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总算是放了心。看外婆还有些不高兴,就说好话哄她。
“外婆,这样以后我和三表哥都在丰城也挺好的,就像大舅妈说的,我们还能互相照应呢!而且你以后要是想我们了,也可以坐火车去丰城,一次可以看见我们两个呢,多划算!”
一直在乖乖玩玩具的汤圆听到妈妈的声音,伸手从衣服的口袋里掏了一颗糖出来,递给宋知夏。
“吃,吃!”
在场的都是女同志,对于她这种白白胖胖的小姑娘都没有什么抵抗力,一下子都笑了起来,纷纷夸她懂事。
宋知夏笑着接过糖,剥了糖纸又塞进汤圆的嘴里。“宝宝吃!”
外婆看看这个唯一外孙女,不知不觉间,也从一个小娃娃长成了大姑娘,如今自己也有了孩子,不禁感叹时间过的可真快。
“罢了,你们长大了,也都有自己的主意了,我还能说什么?不过有件事你得答应我,要不然,我肯定不让你去丰城!”
听到外婆松了口,宋知夏也松了一口气,连忙答应。“外婆你说,别说一件,十件八件我也答应!”
“哼,那到用不着!你记着,以后每年至少回来一次,丰城比竹溪县可是近了不少,你要是再敢几年不回来,看我打不打你!”
见大事都说定了,时间也不早了,大舅妈就说要去厨房看看,怕阿姨一个人忙不过来,顺带还叫上了宋知夏。
“你陪我一起去厨房看看吧?我不知道小江和汤圆的口味,你去跟阿姨说说。”
说着,还跟宋知夏使了个眼色。宋知夏了然,跟外婆打了声招呼,又请两位表嫂帮忙照看汤圆,然后就跟着大舅妈出去了。
两个人来到院子里没人的地方,大舅妈才开口。
“说说吧,是不是跟婆家闹矛盾了?”
“没有,大舅妈怎么会这么想?”宋知夏先是一愣,随即矢口否认。
“没有才怪!要是没闹矛盾,你怎么会赶在过年前就回来?要回来也该等正月再回才是。”她那点小九九可瞒不过从小看她长大的人。
“真没有,我就是想回来多住几天,大舅妈你太多心了。”
“是吗?那我问你,既然没闹矛盾,那你公婆让你给我们捎什么东西了?就算路远不方便带东西,那总要捎句问候吧?你们进门老半天了,要是有话小江早就说了。”
宋知夏暗暗后悔,怎么两个人都这么粗心,没想起来这一茬,就被大舅妈给揪住了。既然瞒不住,她只能一五一十的把事情都给说了。
“本来汤圆生病的时候,我都想着要不直接回南城算了。但是那里毕竟是江河的老家,我不能让他为了我背井离乡。万一将来我们闹了矛盾,他一句话就能把我给堵死了,我受不了那样。
而且,她毕竟是江河的亲妈,汤圆的亲奶奶,我不能替他们做决定。”
听她这么说,大舅妈也是一叹。“你替小江考虑了,也替孩子考虑了,怎么就不替你自己考虑考虑呢?在对别人好之前,记得先对自己好。”
宋知夏不禁眼圈一红,王桂香话里话外都是要她为了家庭牺牲自己,大舅妈却让她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或许,这就是婆婆和妈妈的区别吧。
“对不起,大舅妈,我让你失望了。”
大舅妈却并没有流露出失望的神色,反而笑着摸摸她的头发。
“没有,你做的已经很好了。咱们家养出来的都是厚道的孩子,我虽然想让你多为自己考虑考虑,但是我知道你做不到凡事只顾着自己。
现在这样也很好,至少你们表兄妹还能凑到一块去,要是以后小江敢欺负你,就让你三哥替你出气!”
宋知夏听了大舅妈的话,忍不住破涕而笑。“不会的,他……对我很好,真的。”
这个大舅妈也看出来了,满意的点点头。“那就好,总归是你们两个人过日子,其他人的意见,并不重要。以后你们去了丰城,你婆婆手再长也管不到你们,不是也挺好?
而且你记着,做人厚道是好事,但是要看对谁,也要看什么事。总不能人家都欺负到头上来了,咱们还一味的忍让吧?那不就厚道,那叫傻!
你记着,不管什么时候,你都是有娘家的人,不管你爸那边怎么样,你还有舅舅和几个表哥呢,有事就回来说,知道吗?”
宋知夏哽咽着说不出话,只能不断的点头,她何其有幸,能有这么好的舅妈。
说完了体己话,两个人才一起挽着胳膊去了厨房,帮阿姨一起搭把手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