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筹备阶段,恰似一脚迈进危机四伏的荆棘丛林,各种棘手问题仿若尖锐的荆棘,接二连三地刺痛他们。
鉴于项目的跨部门特性,团队成员来自公司的各个角落。市场部的同事们思维活跃,脑海中总是不断涌现天马行空的想法,时刻紧盯着市场的潮流趋势,嗅觉极为敏锐。技术部的伙伴们则秉持严谨务实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技术研发之中,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控,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财务部的同事们坚守专业底线,对成本和收益精打细算,每一笔支出都要经过反复权衡,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收支平衡的因素。不同部门的工作方式和理念大相径庭,这使得沟通协调工作变得困难重重,就仿佛几台频道完全错乱的收音机,根本无法接收到彼此发出的有效信号。
在一场至关重要的方案讨论会上,会议室里的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那般压抑。团队成员围绕市场定位这一核心问题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市场部的同事们主张将目标客户定位为年轻时尚群体,他们认为,只有牢牢抓住年轻人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消费心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迅速打开局面,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的目光。而另一部分成员则坚信应瞄准中高端商务人士,他们强调产品品质与实用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凭借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这一高消费群体的青睐与信任。双方各执己见,争论声此起彼伏,互不相让,场面逐渐失控,会议陷入了僵局。
晓曦坐在会议桌旁,看着争吵不休的同事们,内心焦急万分。她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站起身,大声说道:“大家先冷静一下!”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
晓曦条理清晰地分析着各方观点:“年轻时尚群体消费潜力巨大,对新事物的接受度高,市场活力十足,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个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淘汰。而中高端商务人士注重品质和服务,一旦认可我们的产品,他们的忠诚度会很高,能为我们带来稳定的收益。其实,我们并非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她结合之前项目的经验,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推出基础款产品面向中高端商务人士,以保障稳定的收益来源;同时开发限量版、定制化的潮流单品,吸引年轻时尚群体,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在晓曦的分析下,大家渐渐冷静下来,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方案。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最终达成了初步共识,会议得以继续进行。然而,这仅仅是众多难题的开端。
后续在资源分配环节,他们与其他部门产生了激烈矛盾。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申请过程中遭遇重重阻碍。其他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对资源分配极为吝啬,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或减少资源的供给,导致项目资源迟迟无法到位。项目进度被迫延迟,每耽搁一天,就意味着离成功更远一步。陆宇和晓曦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尽管陆宇以总裁身份多次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甚至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但问题依旧悬而未决,项目仿佛陷入了泥沼,越挣扎陷得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