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退,晨光初照。芒砀山的山腰尚且静谧,但在山脚下,已经有零星的火光与人影活动。
吕雉与刘季商议完造反大计之后,决定先回家一趟,向父亲吕太公通报近来的变化,并请求吕家协助。
当吕雉回到吕家时,天已大亮。屋前的院落依旧宽敞,柴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吕太公早已得到消息,正坐在堂屋里等候,神色凝重却不失稳重。
“爹。” 吕雉向父亲行了一礼,快步走到他身边,“我这次回来,是想跟您商量一件大事。”
吕太公微微抬眼,看着女儿,脸上布满了风霜之色:“我听萧大人说你随刘季去了芒砀山,还闹了些动静。莫非……你们真打算与秦朝对着干?”
吕雉轻轻点头,不再隐瞒:“是的。我们已经看清,秦法苛刻,百姓生活不下去。刘季想要带人造反,他说这是给普通人求一条活路。其实……”
她停顿了一下,望着父亲,目光恳切:“其实我知道这条路很难走,可我愿意与他同生共死。如今,他需要更多的声势,让百姓相信他确有天命,也需要更多可靠的人手。”
吕太公闻言沉默良久,最终轻叹一声:“唉,没想到刘季那小子当初不过是个小亭长,如今却敢公然举兵反秦。既然你认定要随他,那我便成全你。你想要我做些什么?”
吕雉见父亲松口,心中一阵欢喜,忙不迭说道:“咱们吕家在本地也算有些名望。若能帮刘季造声势,让人们知道他不止是莽夫,还得到我们吕家的支持,便能稳住更多人心。另外,爹若能出些人手,那再好不过。”
吕太公想了想,又是一声长叹:“罢了罢了,既然你们决定了,我也不能袖手旁观。吕家的力量虽不算雄厚,但也能凑出上百口人。要武器装备的话,你们自想办法。只望刘季真能成就大业,莫要白白葬送了这么多人的性命。”
吕雉见父亲如此表态,心下又感激又感动,连连表示:“我一定让刘季好好安置这些兄弟,让大家有饭吃,有盼头。”
说到做到,吕太公当即召集了家族里一些身强力壮的子弟和门客,连同一些愿意投奔刘季的厢房亲友,凑成了一支百十来人的队伍。虽然他们手中的武器大多简陋,不过有些是以前私藏的弓箭刀盾,也能勉强凑合使用。
吕雉亲自挑选了几位能干的族人带领这支队伍,不日便带着粮草和物资前往芒砀山,与刘季汇合。一路上,吕雉传达了吕太公对刘季的嘱托,也向随行众人解释了刘季的抱负与决心。许多年轻人听了,都对“推翻暴秦”这件事感到热血沸腾,纷纷摩拳擦掌。
与此同时,刘季在芒砀山一边练兵,一边暗中联络沛县和周边地区的百姓。起初,因秦法严苛、徭役不绝,不少人早已怨声载道;又加之刘季杀白蛇、脱官逃亡的传闻甚嚣尘上,许多人心生好奇,想着这也许是条活路。
百姓们听闻刘季并非乌合之众,更有像吕家这样大户人家的资助,难免心生向往,便陆续投奔而来。一开始只是三三两两,后来十数人为群,再加上吕家送来的那支百十人的队伍,芒砀山上的气势陡然壮大起来。
刘季因在山中苦练多日,已初步为新来的人安排了操练与分工。樊哙、卢绾、还有一些兄弟当了小头目,分头带新人进行体能训练与基础战阵操演。虽然装备简陋,但有组织有纪律,倒也渐渐成了一支具备一定战力的队伍。
日子一天天过去,当刘季在一处山坡上检阅队伍时,脚下已经是人头攒动,粗略一算,竟有一千余人之多。这在当下虽算不得庞大,却也足以在沛县周边独立守山,声势不可小觑。山林之间,刀枪草草,甲胄不足,却掩不住众人眼中的渴望与热血。
这一天,刘季立在山腰,眺望远方,身后站着吕雉和众多兄弟。山风呼啸,吹乱了他的发髻,却压不住他眼中的昂扬斗志。
“兄弟们,咱们不再是流亡之众。我们要让天下百姓知道,这暴秦终究会被推翻!” 刘季声音洪亮,回荡在山中,“我们要做的,不止是求生,还要为大伙儿求一个明天!”
随着吕家增援,民众纷纷来投,芒砀山已不再仅仅是避难之所,而逐渐成为一股反秦势力的根基。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正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