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里,呈现一片凄凉的光景。
街道上冷冷清清,百姓们躲在家中不敢出门。
秦国皇帝姚泓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上,可心里头却像是压了块大石头,沉甸甸的。
他的儿子佛念,才十二岁,可懂事得让人心疼。
小家伙走到姚泓跟前,眼泪鼻涕一大把,声音虽嫩,但说出来的话却坚定得很:“父皇,您要是向晋人投降,他们肯定不会放过您,您迟早得没命。
您自己拿主意吧!”
姚泓听着儿子的话,心里头像刀割一样疼。
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就那么呆呆地坐着,好像浑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
佛念一看父亲这样,心里就明白了。
他不想让父亲受辱,更不想看着秦国就这么完了。
他猛地一转身,大步流星地朝宫墙走去。
那脚步,坚定又有力,每一步都像踩在姚泓的心尖上。
佛念爬上宫墙,往远处瞅了一眼,眼里闪过一丝决绝。
然后,他纵身一跳,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从高高的宫墙上摔了下来。
“砰!”一声巨响,佛念那小小的身子狠狠地砸在地上,脑袋都裂开了。
鲜血染红了地面,也染红了姚泓的心。
这一刻,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看着佛念那幼小的身子,心里头又是悲痛又是敬佩。
这少年殉国的壮举,跟蜀国的北地王刘谌比起来,一点也不逊色。
他的勇敢和决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姚泓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看着儿子的尸体,眼泪哗哗地流。
他知道,佛念是为了他,为了秦国,才这么做的。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转过身,对着妻子、其他儿子和群臣说:“咱们投降吧。”
就这样,姚泓带着妻儿和群臣,来到了王镇恶的营前请降。
王镇恶看着他们,心里头也没什么波澜。
他吩咐属吏把他们收管起来,等刘裕进城后再处理。
长安城里的六万多户居民,都在这场战乱中吓得不行。
王镇恶知道,要稳住民心,才能长治久安。
于是,他贴出安民告示,号令严肃,让全城百姓都安下心来。城里头一片祥和之气。
过了几天,刘裕带着大军进城了。
王镇恶跑到灞上去迎接,一见刘裕,立马下马拜见。
刘裕看着王镇恶,脸上带着笑,语气里满是赞赏:“我能成就霸业,你可是头一功啊!”
王镇恶谦虚地说:“这都是仗着明公的威灵,还有诸将的武力,我才能一举成功。
我哪有什么功劳可言呢?”
刘裕笑着说:“你也想学汉朝的冯异吗?”说完,他伸手拉起王镇恶,俩人并辔进城。
进城后,刘裕听说了王镇恶偷拿库财的事儿,但他并没追究。
他知道,王镇恶在这场战争中立了大功,这点小过错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就当没事儿一样,只是让人把秦国的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等宝贝送到京师去,剩下的金帛财宝,都分给了将士们。
秦国的镇东将军平原公姚璞,还有并州刺史尹昭,一看大势已去,就带着蒲阪投降了晋国。
抚军将军东平公姚赞,也带着姚氏子弟一百多人,来到军门投诚。
他们心里都明白,刘裕不会轻易放过他们,但投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可刘裕却没给他们这个机会。他看着这些投降的秦国将领,心里头冷漠又决绝。
他知道,这些人都是秦国的栋梁之才,要是留下他们,无疑会给晋国留下后患。
于是,他下令一律处斩,一个不留。
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刘裕心里其实也挺复杂的。
他明白,这些将领虽然投降了自己,但他们心里或许还念着秦国。
要是留下他们,万一他们日后反悔,联合其他势力反抗晋国,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而且,他也要借此立威,让天下人都知道,背叛晋国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姚泓也被押送到了都城,最后在市曹被杀了,年仅三十岁。
他的死,标志着秦国的彻底灭亡。
长安城里的百姓们,看着这位曾经的皇帝就这么死了,心里头感慨万分。
刘裕站在城头上,望着远方,心里头充满了豪情壮志。
他已经灭掉了秦国,下一步就是要统一全国了。
此处的“秦国”指的是历史上的“后秦”,与秦始皇建立的那个“秦朝”并非同一国家。
这时候,有将士来报告,说司马休之等人还在逃窜。
刘裕一听,眉头一皱,眼里闪过一丝冷厉。
他下令继续追捕司马休之等人,一定要把他们绳之以法。
刘裕灭掉秦国之后,接着又要追捕司马休之等逃犯。
至于能否抓到他们,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