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帝为了奖励刘裕,再次颁发诏令,任命他为太傅、扬州牧,还特地配备了二十人的羽葆鼓吹,那阵仗,好不威风。
但刘裕这人,挺会拿捏分寸,只接受了那羽葆鼓吹,其他的官职和荣耀,他都一一推辞了,摆出一副淡泊名利的姿态。
晋安帝见状,也不好多说什么,便又封刘裕的次子刘义真为桂阳县公。
这一来,刘裕家那是风光无限,父子俩都成了朝中的红人,走在街上,人们都得投来羡慕的眼光。
话说这司马休之的儿子司马文思,继承了谯王的爵位,却是个暴躁凶狠的主儿,整天乱交朋友,惹是生非。
刘裕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心里憋着一股火。
有一天,司马文思竟然打死了都城的一个小官吏,这事儿被有关部门告发了。
皇帝一听,大怒,下令处死他的那些党羽,但念在司马家的份上,饶了司马文思一命。
司马休之在江陵听到这事儿,心里那个慌啊,赶紧上书请罪,希望刘裕能高抬贵手。
刘裕却冷笑一声,让把司马文思押送到江陵,交给司马休之自己处理。
司马休之无奈,只好上书请求废除司马文思的王位,同时写信给刘裕道歉,但那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子讽刺的意味。
刘裕看了那信,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心想:“这司马休之,真是不知好歹!”
于是,他让江州刺史孟怀玉同时监管豫州六郡,其实就是监视司马休之的一举一动。
第二年,刘裕又找了个借口,抓了司马休之的次子司马文质和侄子司马文祖,都赐死了。
这事儿一出,朝野震惊,都知道刘裕和司马休之之间的梁子算是结大了。
刘裕心里明白,和司马休之的这一战,已经在所难免。
于是,他自己兼任荆州刺史,亲自出兵讨伐司马休之。
临行前,他把府中事务交给了弟弟中军将军刘道怜管理,刘穆之作为副手,大事小事都由刘穆之决定。
刘裕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那大军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战船如龙,旌旗飘扬,好不壮观。
司马休之得知刘裕亲自出兵,心里也是一紧。
但他知道,这一战避无可避,于是上书罗列刘裕的罪名,试图争取舆论的支持。
同时,他还联合了雍州刺史鲁宗之和鲁宗之的儿子竟陵太守鲁轨,一起抵抗刘裕的军队。
刘裕听说司马休之联合了鲁宗之父子,心里并不慌张。
他深知,打仗打的是人心和士气。
于是,他想招降司马休之的录事韩延之,希望他能识时务,归顺自己。
但韩延之却是个硬骨头,他坚决拒绝了刘裕的招降。
刘裕见状,也不强求,只是冷冷地笑了笑,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接着,刘裕派参军檀道济、朱超石带着步兵骑兵从襄阳出发,一路奔袭司马休之的军队。
同时,他还命令江夏太守刘虔之准备粮食,等待大军的到来。
刘虔之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即组织人手开始筹备粮食。
他深知,这一战关乎刘裕的胜负,也关乎自己的身家性命。
然而,就在刘虔之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鲁轨却带着一队人马悄悄摸了过来。
他们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包围了刘虔之的营地。
刘虔之得知鲁轨来袭,心中一惊,但随即镇定下来。
他迅速组织人手进行抵抗,但鲁轨的人马却十分凶猛,一时间,双方陷入了激烈的战斗。
“刘虔之,你识相的就快投降吧!
刘裕已经自身难保了,你何必为他卖命?”
鲁轨在战场上大声喊道,试图动摇刘虔之的军心。
刘虔之却毫不畏惧,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大声喝道:“鲁轨,你休要张狂!
我刘虔之誓死效忠刘裕将军,绝不会投降你这等叛贼!”
双方你来我往,战况异常激烈。
刘虔之虽然勇猛,但终因寡不敌众,渐渐陷入了困境。
鲁轨见状,亲自冲上前去,与刘虔之展开了殊死搏斗。
两人战了几十回合,都不分胜负。
但鲁轨毕竟年轻力壮,体力比刘虔之要好得多。
渐渐地,刘虔之开始力不从心,动作也变得迟缓起来。
鲁轨瞅准时机,猛地一挥长剑,刺向了刘虔之的胸膛。
刘虔之躲闪不及,被长剑刺中,鲜血顿时染红了他的衣襟。
“刘虔之,你完了!”
鲁轨大笑着说道,手中长剑再次挥起,准备给刘虔之致命一击。
刘虔之强忍着剧痛,瞪了鲁轨一眼,眼中充满了不屈和愤怒。
但就在这时,鲁轨的长剑已经狠狠地劈了下来,刘虔之就此倒在了血泊之中。
就这样,刘虔之为了效忠刘裕,为了守护自己的信念,英勇地献出了生命。
而鲁轨则带着人马,继续向着刘裕的大军进发,一场更大的战役,即将在江陵城下拉开序幕……
刘裕又派出了女婿振威将军徐逵之,带着参军蒯恩、王允之、沈渊子等一众将领,从江夏口浩浩荡荡地出发,直奔鲁轨的营地而去,准备与他对峙。
鲁轨这厮狡猾得很,早就设下了埋伏。
他派人引诱徐逵之深入险境,然后突然发动攻击。
徐逵之猝不及防,被鲁轨的伏兵打了个措手不及,最终战死沙场。
王允之和沈渊子见状,急忙率军前去救援。
可是,鲁轨的军队如狼似虎,他们两人虽然勇猛无比,但终究还是寡不敌众,先后战死在了乱军之中。
只有蒯恩,他稳重不动,见势不妙,立刻率领剩余的军队撤退。
他指挥若定,军队在他的带领下,有序地撤离了战场,安全返回了营地。
刘裕听到这个消息,大怒不已。
他拍案而起,决定亲自带着将领们渡江,去为徐逵之等人报仇。
鲁轨和司马文思得知刘裕亲征,也丝毫不敢懈怠。
他们率领着四万大军,在江边严阵以待。
他们在陡峭的岸边列阵,岸边有几丈高。
刘裕的军队望着那高耸的岸边,没人敢轻易爬上去。
刘裕气得不行,他瞪大眼睛,扬起胡子,穿上铠甲,冲在前面做出要跳上去的样子。
将领们见状,纷纷上前劝阻,可是刘裕已经怒不可遏,根本听不进去。
主簿谢晦拉住刘裕的胳膊,苦苦劝道:“将军,您不能这样啊!
您要是有个闪失,我们可怎么办?”
刘裕头上青筋暴起,拔剑指着谢晦吼道:“你再拦我,我就杀了你!”
谢晦却从容不迫地说:“天下可以没有我谢晦,但不能没有您刘裕啊!”
刘裕听了这话,稍微愣了一下,但心中的怒火仍然难以平息。
就在这时,将军胡藩挺身而出。
他见刘裕如此决绝,知道再劝也没用,于是灵机一动,用刀头在岸边挖了个能放脚指头的小坑。
他踩着这些小坑,一步步地爬了上去。
后面的士兵见状,也纷纷效仿胡藩,踩着这些小坑,一个个地爬了上去。
他们奋力作战,与鲁轨的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鲁轨的军队稍微后退了一些,刘裕见状,立刻指挥军队上岸。
刘裕手持大刀,身先士卒,奋勇杀敌。
他的身影在战场上如同一道闪电,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
鲁轨和司马文思见状,心中大惊,他们没想到刘裕竟然如此勇猛。
不一会儿,鲁轨和司马文思的军队就败下阵来。
刘裕乘胜追击,一路追杀,直逼江陵城下。
司马休之、鲁宗之、韩延之等人见状,知道大势已去,纷纷弃城逃跑。
只有鲁轨,他还不甘心失败,退到石城防守。
刘裕派阆中侯赵伦之、参军沈林子攻打鲁轨,另外派内史王镇恶带着水军追赶司马休之等人。
司马休之逃到半路上,听说石城被攻,心里那个慌啊。
他想和鲁宗之收兵去救援石城,可是还没等他们赶到,就见鲁轨狼狈地逃了过来。
鲁轨一脸狼狈,气喘吁吁地说:“石城已经被攻陷了,我们快逃吧!”
司马休之闻言,心中一凉,知道大势已去。
他们一行人只好继续往西逃,一直逃到了后秦。
可是后秦也不是他们的避风港,他们在这里也受到了冷落和排挤。
这时候,司马道赐这个司马休之的亲戚,却在这个时候起了反心。
他和副将王猛子密谋刺死了青冀二州刺史刘敬宣,响应司马休之。
可是他们的阴谋很快就败露了。刘敬宣的部下得知消息后,立刻起兵攻打司马道赐。
他们个个奋勇当先,誓要为刘敬宣报仇。
司马道赐和王猛子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司马道赐被当场打死,王猛子也被剁成了肉泥。青冀二州又平定了下来。
刘裕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他的威名传遍了四方。
他率领着大军凯旋归来,一路上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
那么,刘裕凯旋归来后,皇帝对他有何赏赐呢?
是加官进爵,还是赐金赏银?
这一切,都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