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符被杀死之前,他的弟弟刘义真已经先走一步,离世了。
那时候的刘宋国里,真是风雨飘摇,好像一艘破船在波涛里晃。
义符的命运也如同这艘船一般,飘忽不定。
终于,有一天,他也没了,刘宋国便像换了舵手,迎来了刘义隆的时代。
不过,咱们先按下刘义隆不提,把目光投向那遥远的北方。
北方那边,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刚一去世,北魏就瞅准机会,想来捣乱。
北方,魏太祖拓跋珪的鲜卑族部落,头发编成辫子,被中原人称为索头部。
他们世代居住在荒原之上,到了晋朝初年,才开始与中原有了往来。
拓跋珪娶了刘库仁的侄女,生了个儿子名叫拓跋嗣。
拓跋嗣勤于治理政事,鼓励农耕蚕桑,任用博士崔浩等人,兴办有利的事业革除弊端,国内呈现出一片小康景象。
想当年,南朝军队在河北打了一场大败仗,滑台这座城池就一直没收回来,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可那时候刘宋政权刚建立,气势正旺,魏国也只能表面上跟他们客气客气,派使者往来,假装和好。
转眼间,宋主刘裕年老体弱,一病不起,最后撒手人寰。
这时候,宋朝的使者沈范等人刚从魏国回来,刚渡过黄河,就被魏兵追上了。
魏兵像饿狼一样,一下子就把沈范等人给抓走了。
原来啊,魏主拓跋嗣早就瞅准了这个机会,想趁着宋朝国丧南侵,报复以前的仇恨。
他把宋朝使者扣留起来,当天就派将领征兵,准备进攻滑台、洛阳、虎牢等地。
魏国的博士崔浩听说了这事儿,赶紧来见拓跋嗣。
他皱着眉头说:“大王啊,趁人家办丧事去攻打,这可是不合道义的。
咱们应该去吊唁死者,抚恤孤儿,用道义来让人家心服口服。”
拓跋嗣一听,不乐意了,他瞪着眼睛反驳道:“刘裕趁着姚兴死后,就灭掉了姚氏,我现在趁着刘裕去世攻打宋朝,有什么不可以的?”
崔浩也不着急,慢条斯理地回答说:“大王啊,姚兴一死,他的儿子们就互相争斗,所以刘裕才能趁机立功。现在江南可没这种可乘之机,咱们不能拿这个例子来说事。”
拓跋嗣听了崔浩的话,心里虽然有点动摇,但一想到刘裕趁人家办丧事攻打秦国的例子,他就觉得自己也有了借口。
他哼了一声,说:“崔浩啊,你别再说了,我已经决定了,这次一定要攻打宋朝,报一报以前的仇!”
说完,拓跋嗣就命令大军整装待发,向宋朝的边境进发。
魏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滑台。
滑台的守将见魏军如此凶猛,吓得腿都软了,连忙开城投降。
魏军攻占滑台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洛阳、虎牢等地进发。
这时候,洛阳和虎牢的守将们都知道,一场大战已经在所难免了。
虎牢关的守将叫毛德祖,他是个非常有勇气的人。
他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卷土而来的魏军,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守住虎牢关,绝不让魏军踏进一步!
魏军很快就来到了虎牢关下,他们抬着云梯,拿着刀枪,开始猛攻虎牢关。
毛德祖指挥着守军,用弓箭、滚木、礌石等武器,拼命抵抗魏军的进攻。
魏军一次次地冲锋,又一次次地被打退。
他们恼羞成怒,更加疯狂地攻打虎牢关。
毛德祖看着魏军如此凶猛,心里明白,这场仗不好打。
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定地指挥着守军,与魏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斗进行了好几天,虎牢关依然坚守不破。
魏军将领们急得团团转,他们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虎牢关,竟然如此难攻。
而毛德祖呢,他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有一天,魏军将领奚斤带着一队人马,再次来到虎牢关下挑战。
他大声喊道:“毛德祖,你已经被我们包围了,还不快快投降!”
毛德祖站在城墙上,冷笑一声说:“奚斤,你别做梦了!
我毛德祖就是死,也不会投降你们魏军!”
奚斤一听,气得哇哇大叫。他指挥着魏军,再次向虎牢关发起了猛攻。
毛德祖毫不畏惧,他带领着守军,一次次地打退了魏军的进攻。
就这样,虎牢关的战斗一直在持续着。
毛德祖和守军们,个个勇猛如虎,用智慧和勇气死守这座关隘。
城墙上,他们或躲或露,箭矢如雨,石块纷飞,就是不让魏军前进一步。
魏军呢,人多势众,却像撞上了铜墙铁壁,始终无法攻破虎牢关。
魏主派了司马楚之来扰宋边,奚斤等人也从滑台出兵,和司马楚之形成夹击之势。
毛德祖急忙派司马翟广去支援滑台,又让王法政带五百人守召陵,刘怜带二百骑兵守雍上,防备司马楚之偷袭。
司马楚之偷袭刘怜没成功,奚斤围滑台也没攻下。
只有魏国尚书滑稽趁虚攻入了仓垣。
陈留太守严棱一看顶不住,就向奚斤投降了。
奚斤驻军滑台城下,还是攻不下,只好派人去平城求援。
魏主拓跋嗣亲自带五万多人,越过恒山来声援,还命太子拓跋焘驻兵塞上。
他严厉告诫奚斤,让他猛攻滑台。
奚斤怕获罪,亲自冒箭雨督战,滑台守将王景度力竭逃跑,司马阳瓒还带着剩兵抵抗,巷战许久,受伤被俘,宁死不屈。
奚斤乘胜攻虎牢,击退了翟广,直逼虎牢城东。
毛德祖边守边战,多次打败魏军。
魏军伤亡虽多,但人多势众,就是不肯退去。
这时,北魏国主又派了黑矟将军于栗磾出兵河阳,攻打金墉。
于栗磾是北魏猛将,善用黑矟,因此得名。
毛德祖派振威将军窦晃驻河岸,拦截于栗磾。
北魏国主还派了将军叔孙建等人东攻青兖地区,从平原渡黄河。
宋豫州刺史刘粹连忙派高道瑾守项城,徐州刺史王仲德亲自督兵驻湖陆,与魏军对峙。
北魏中领军娥清等人又率军与叔孙建汇合,共攻碻磝。
宋兖州刺史徐琰一看这阵仗,吓得往南逃跑了。泰山、高平、金乡等郡县,都被魏军占了。
叔孙建又东进青州,青州刺史竺夔正在东阳城镇守,他赶紧派人快马加鞭到建康求救。
宋国就派南兖州刺史檀道济来督军,与冀州刺史王仲德一起,出兵东援。
京城里看似安定,哪知河南战况日急。
魏将于栗磾渡河南下,与奚斤共攻宋军,窦晃等人都被打败了,只能撤退。
于栗磾又攻金墉城,河南太守王涓之也弃城逃跑,金墉城陷落,河、洛地区失守。
北魏就任命于栗磾为豫州刺史,镇守洛阳。
这样一来,虎牢关就更加吃紧了。
奚斤、公孙表等人合力攻打,北魏国主还增派了兵力。
毛德祖拼尽全力抵抗,日夜不停。
他在城墙脚挖了六条地道,通到城外,有六七丈长。
招募了四百敢死队员,从地道悄悄爬出去,出现在魏军营地后面,大喊一声,冲进魏营。
魏军以为天降奇兵,惊恐万分,一时来不及抵抗,被敢死队员冲杀一圈,死了几百人。
毛德祖趁机开城门,出兵大战,又杀了几百人,然后把敢死队员都收回城里。
魏兵退散了一两天,又重新集结,攻城更猛了。
毛德祖用反间计,假装给公孙表写信,信里都是结盟友好的意思。
公孙表拿信给奚斤看,证明自己没私心,但奚斤心里起了疑心。
毛德祖又写了一封信,表面是给公孙表的,却故意扔进奚斤营地。
奚斤看了信,发现更可疑了,就派人快马加鞭报告北魏国主。
北魏太史令王亮与公孙表有仇,趁机说公孙表有异心。
北魏国主就派人趁夜到公孙表营地,把他勒死了。
公孙表一死,虎牢城外就少了一个劲敌,毛德祖当然高兴。
从此,一方攻一方守,又坚持了好几个月。
毛德祖的智勇,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北魏国主亲自到东郡,命令叔孙建加紧攻打东阳城,又任命刁雍为青州刺史,协助叔孙建。
刁雍和以前的豫州刺史刁逵是同族,刁逵被杀,家族被灭。
刁雍逃到后秦,后秦灭亡后又逃到北魏,北魏任命他为将军。
这次派他来协助叔孙建,明显是借刀杀人的意思。
东阳城守将竺夔,查了一下城里的文武将士,只有一千五百人。
他赶紧招城外的居民一起守城,没来得及进来的百姓,让他们躲在山谷里,把庄稼都割了。
所以虽然魏军占了青州,但找不到粮食吃。
济南太守桓苗也跑到东阳城,和竺夔一起抵抗。
等到魏军大批到来,列阵十多里长,准备了很多攻城器械。
竺夔提前挖了四道壕沟,阻挡魏军。
魏军填满了三道壕沟,造了撞车攻城。
城里人不断派出奇兵反击,还挖了隧道,派人悄悄爬出去,用大麻绳绑住撞车,让它们自己坏掉。
魏军一再失败,就筑起长围,四面攻打。
时间久了,城墙被攻坏了三十多步,竺夔和桓苗赶紧抢修,战士们死伤很多,只能用尸体来填坑,勉强堵住了。
幸好天气很热,魏军多半病死,没力气继续攻打,东阳城才没被攻陷。
刁雍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请求再接再厉破城。
叔孙建想缓一缓,忽然听说檀道济带兵就要到了,不禁叹息道:“我们军队里一半以上的人都得了病,不能再打了。现在全军赶紧撤退,还不失为上策!”
于是毁了营地往西逃跑。檀道济到了临朐,因为粮食快吃完了,不能追击敌人,就命令竺夔修缮城墙和堡垒,防备敌人再来。
竺夔因为东阳城坏了,来不及修,就移到了不其城,青州总算保住了。
北魏国主因为东攻没成功,索性西攻河内,合力攻打虎牢关。
命令叔孙建以下的各路军队,都到虎牢城下汇合。
他亲自督战,真的是杀气腾腾,战云密布。
虎牢关被围了二百多天,每天都在打仗,精兵都快打光了。
哪里禁得住魏军的合力攻打,防不胜防。
毛德祖拼死抵抗,还是坚守了一二十天。
等到外城被毁,他又筑起三重城墙,魏军又毁了两重,只剩下一重还没被攻破。
守城的士兵眼睛都生了疮,脸瘦得像枯柴一样,但仍然昼夜不停地抵抗,始终没有二心。
毛德祖的义勇,真是感人至深。
当时檀道济出兵湖陆,刘粹驻军项城,沈叔狸屯兵高桥,都因为害怕魏军强大,不敢增援。
魏军到处挖地道,把城里的井水都排干了。
城里的人渴得要命,马也乏了,再加上饥荒和瘟疫,眼看就要被俘虏或者饿死,不能再坚持了。
魏兵陆续爬上城墙,守将想带着毛德祖逃跑。
毛德祖大喊道:“我发誓要跟这座城共存亡!”
于是带着大家再战,挺身跟敌人拼命。
北魏国主下令军队一定要活捉毛德祖,将军豆代田用长矛刺倒了毛德祖骑的马,才把毛德祖捉住献给国主。
其他的将士也都被俘虏了,只有参军范道基带着二百人突围往南逃跑。
魏兵也死了十分之二三,司、兖、豫这些郡县,都被魏军占领了。
北魏国主劝毛德祖投降,毛德祖怎么肯屈服呢?
他被北魏国主带回了平城。北魏留下周几镇守河南。
毛德祖身上受了伤,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