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日子就到了约定的期限,可冯弘还是迟迟未按约定行事。
杨崏心里那个急啊,一次又一次地劝着冯弘。
“大王,您别再犹豫了,得赶紧拿个主意啊。”杨崏一脸焦急。
冯弘叹了口气,说:“我实在狠不下这个心。
万一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我看不如往东投奔高丽,日后再做打算。”
杨崏皱了皱眉头,继续劝道:“北魏可是倾全国之力来对付我们,按理说应该能攻下。
高丽虽是我们的盟友,但毕竟是异族。
刚开始可能对我们客气,时间一长,难保不会变心,大王您得防着点啊!”
可冯弘就像铁了心似的,就是不听杨崏的。
他悄悄地派了尚书阳伊往东去高丽,求高丽发兵来接应。
阳伊还没回来,魏军就又像潮水般涌来了。
冯弘没办法,只好又给魏国进贡了些土特产,还提出送儿子去做人质,想缓和关系。
但这回,拓跋焘可不吃他那一套了,一口就回绝了他。
魏国的平东将军娥清、安西将军古弼奉了拓跋焘的命,带着一万精骑杀进了燕国地界。
同时,他们还发檄文给平州刺史拓跋婴,让他调集辽西各路军队,一起来会合,攻下了白狼城,直逼燕都。
说来也巧,这时候,燕国的尚书阳伊正好从高丽求来了数万兵将来接冯弘,他们驻在临川。
燕国的尚书令郭生可不愿跟着东迁,他突然打开城门,把魏兵放了进来。
魏兵怕他耍诈,不敢轻易进城。
没想到,郭生竟然带兵打起冯弘来了。
冯弘一看,急忙领着高丽将领葛卢、孟光进城,和郭生打了起来。
郭生不幸中箭死了,他的部下也都跑了。
葛卢、孟光趁机掠了武库,把里面的甲胄刀械都搬了出来,分给了高丽兵。
高丽兵脱下旧衣,换上新装备。
一看城里人挺有钱的,就放开手脚打劫起来,一整夜都没停。
燕国的老百姓可真是倒霉,无缘无故地遭了这场祸。
冯弘没办法,只好东迁。
他放火烧了宫阙,只带着些细软财物出了城。
他让后妃宫人披上铠甲在中间,阳伊率兵在外面保护,葛卢、孟光在后面断后。
队伍拉得长长的,有八十余里。
魏将古弼一看高丽兵这么多,就立了个营寨稳固防守,在一旁看着,也不动手。
等燕主冯弘一行人往东走了,古弼一个人在那儿喝起了酒,喝得醉醺醺的,啥都忘了。
这时候,部将高苟子急急忙忙跑来报告:“将军,我们赶紧率骑兵追击燕人吧!”
古弼已经喝得有点醉了,他拔刀砍在桌子上,大声吼道:“谁敢打断老夫的酒兴!
再多嘴,老子就砍了你的头!”
高苟子一看,吓得舌头一伸,赶紧退了出去。
他心里想:这将军喝醉了可真吓人,还是等他醒了再说吧。
古弼醉醺醺地睡了一觉,直到第二天才醒来。
他揉了揉眼睛,问左右的人,才知道燕主冯弘已经逃走了。
古弼心里一惊,顿时后悔了。
他连忙率兵驰入龙城,把实情奏报给拓跋焘。
不久,一辆槛车缓缓驶来,责备古弼拥兵纵寇,把他拘押走了。
同时,娥清也被召回,两人都被治罪,被黜为门卒。
拓跋焘又派了散骑常侍封拨,急急忙忙地赶往高丽。
他带去的命令很明确,就是让高丽王高琏把冯弘送到魏国来。
高琏接到这个命令后,却犯了倔,不肯送冯弘入魏。
他想了想,给魏都回了封信,信上说,他会和冯弘一起遵守王化,言下之意就是不想送人。
拓跋焘一看高琏竟然违命,心里那火儿“腾”地一下就窜上来了。
他琢磨着,这高丽王也太不给面子了,得发兵讨伐他!
乐平王拓跋丕一听这消息,赶紧上书规劝。
他说,发兵讨伐高丽不是小事,得慎重考虑。
拓跋焘听了拓跋丕的话,心里那火气才勉强压下了些,没真的动手。
冯弘逃到高丽后,高琏派人到郊外去迎接他。
“龙城王冯君,远道而来,一路上人马都挺辛苦的吧?”高琏客客气气地问。
冯弘心里又惭愧又愤怒,他还摆着皇帝的架子,派人带着诏书去责备高琏。
高琏一看冯弘这架势,心里也火了,不许他进城。
只在平郭给他找了个地方住,后来又把他挪到了北丰。
冯弘这人,一向奢侈自大,到了高丽还是老样子。
政刑赏罚,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跟高琏矛盾不断。
高琏本就不满冯弘,见他如此行径,更是怒火中烧。
他派骑士奔北丰,抢了冯弘侍臣,还抓走了太子王仁。
冯弘为爱子娇妻,弃国不顾,如今父子生离,悲愤难当。
他忙派密使赴宋,奉上表章,哀求援助。
宋主接章后,遣吏王白驹等人迎冯弘,命高琏资遣。
高琏见宋插手,愤恨更甚。
他派大将孙漱、高仇,带数百兵士赴北丰。
冯弘闻讯大惊,此时已无力抵抗。
孙漱、高仇冲入住所,杀冯弘及其子孙十余人。
慕容皇后下落不明,从此消失于历史尘埃。
北燕自冯跋篡立,仅传一代即亡。
高琏为开脱罪责,给冯弘上谥号“昭成皇帝”,称其暴病而亡。
他派王白驹返报宋主,宋主本为怀柔,闻冯弘死,不再追究。
拓跋焘灭了北燕,威名震四方。
他眼光一转,盯上了北方的北凉。
北凉的沮渠家,世代都是匈奴的左沮渠王,后来就以官名当姓了。
他们家祖先在匈奴里当左沮渠王,所以就姓沮渠。
后凉主吕光背叛秦朝自立,重用沮渠罗仇当尚书。
沮渠罗仇才华横溢,吕光特别看重他。
可好景不长,后凉灭了,吕光打西秦失败了,就把罪怪到罗仇兄弟头上,把他们杀了。
沮渠罗仇的侄子沮渠蒙逊一听,悲愤交加。他发誓要为叔父报仇,就起兵反后凉。
沮渠蒙逊推段业当凉州牧,自己当部将。
他带兵一路打胜仗,击败后凉军队,还抓了吕光的侄子吕纯。
这一战,沮渠蒙逊名声大噪,也成了北凉崛起的起点。
段业自称凉王后,特别重用沮渠蒙逊,让他当尚书左丞。
沮渠蒙逊才华横溢,治国有方。
很快,他就赢得了段业的信任。
在他的辅佐下,北凉逐渐壮大,成了北方的一股强势力量。
这段时期,就是北凉时期。
北凉在沮渠蒙逊等人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了北方的亮点。
沮渠蒙逊功高权重,在北凉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说话有分量,朝中上下都敬他、服他。
然而,段业却开始猜忌沮渠蒙逊。
他心里想,沮渠蒙逊势力越来越大,得削弱他才行。
于是,段业下了一道调令,让沮渠蒙逊去当西平太守。
沮渠蒙逊心里很不满,他悄悄和堂兄沮渠男成商量,怎么除掉段业。
沮渠男成是段业的功臣,一听这阴谋,心里害怕,不愿掺和。
沮渠蒙逊可不客气,先下手诬陷沮渠男成,让段业赐他自尽。
然后,沮渠蒙逊找了个借口,纠集一帮人,说要为兄长报仇,就攻进了凉州。
段业在混乱中被杀,沮渠蒙逊自封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还封了张掖公,掌握了北凉实权。
后来,后凉被后秦灭了,南凉主秃发傉檀守着姑臧。
沮渠蒙逊看时机到了,赶走秃发傉檀,夺得姑臧,还定为国都,搬了过去。
他又加号河西王,声势更显赫了。
沮渠蒙逊还不满足,又盯上了西凉。
一番征战,灭掉西凉,得到了更广阔的土地。
他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成了北方的一股强势力量。
沮渠蒙逊还派使者和江南交好,多次接受册封。
为了两头讨好,他还让儿子沮渠安周去北魏侍奉,北魏也派官来授册。
他这计策,狡猾多变,让人捉摸不透。
沮渠蒙逊僭号二十多年,逐渐骄淫起来。
他沉迷于享乐,对朝政也疏忽了。这时,西僧昙无谶来到北凉。
昙无谶自称能使鬼治病,还有秘术。
沮渠蒙逊非常相信他,尊为圣人,还让女儿和儿媳都去受教。
拓跋焘只信道教,非常嫉恨释徒。
他一听沮渠蒙逊礼待西僧,心里就不满,派尚书李顺去召昙无谶。
沮渠蒙逊却抗命不遣,失去了拓跋焘的欢心。
李顺多次到姑臧,沮渠蒙逊对他也越来越无礼。
有一次,沮渠蒙逊大模大样地坐着,接诏书也不下拜。
李顺一看,严肃地说:“当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匡正天下,周天子赐福给他,还让他不用下拜。
但齐桓公还是守规矩,下拜后才接受。
现在大王您功德比不上齐桓公,朝廷也没免您的跪拜之礼,您却骄傲无礼,这不是轻视朝廷吗?”
沮渠蒙逊一听,脸色都变了,赶紧起身下拜,接了诏书。
李顺从魏国回去后,魏帝拓跋焘问他北凉的情况。
李顺说:“沮渠蒙逊掌管河右快三十年了,他有点谋略,能安抚边远民族。
虽然不能为后代长远打算,但传一代还行。
不过,礼是德行的表现,敬是德行的基础。
沮渠蒙逊无礼不敬,快不行了。
一两年内,就该没命了。”
魏帝听了,点点头。又问:“他死了,北凉什么时候会灭?”
李顺说:“沮渠蒙逊的几个儿子,我都见过,都是平庸之辈。
只有敦煌太守沮渠牧犍,有点器量和见识。
继位的一定是他,但他比不上他爸。
这可是上天给陛下的机会啊!”
魏帝一听,眼睛一亮,高兴地说:“如果像你说的,我会记住的!”
说完,魏帝又沉吟了一会儿,好像在想什么。
李顺就告辞退出了宫殿。
走出宫殿,李顺心里想:沮渠蒙逊这家伙,骄淫无度,又无礼不敬,看来真的快不行了。
不过,北凉以后会怎样呢?
沮渠牧犍继位后,能守住这片江山吗?
这些问题在李顺脑海里转个不停。
他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就踏上了归途。
魏帝拓跋焘坐在宫殿里,目光远远地望着前方,心里琢磨着。
他在想,如果李顺的预言真的实现了,那么北凉这片土地,将来会成为他拓跋焘的囊中之物吗?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