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天,齐高皇帝在临光殿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在位只有短短四年。
太子萧赜接了班,当上了皇帝。
他给先皇追封了高皇帝的谥号,庙号太祖,还把他葬在了武进泰安陵。
齐高皇帝生前清廉节俭,喜怒不形于色。
他学问渊博,精通经史,文章写得好,书法也漂亮,草书隶书都行。
当了皇帝后,他吃穿用度都很朴素。
皇宫里有个玉介导,就是冠簪上的装饰。
他说留着是个祸根,让人当即就打碎了。
后宫里的器物栏杆,原来用铜装饰的,全都换成了铁。
内宫挂的是黄纱帐,宫女们穿紫皮鞋,华盖上去掉了金花,爪钉也换成了铁回钉。
他曾对身边的人说:“要是我能治理天下十年,我定能让黄金和泥土一个价。”
可就算天公作美多给他几年,这愿望恐怕也难实现。
恭俭虽是小善,却掩盖不了他篡位弑君的大恶,夸这些有啥用!
齐高皇帝驾崩后,太子萧赜接着秉持俭约之风,很有他爸的风范。
萧赜小名叫龙儿,是刘昭后生的。
刘昭后生萧赜时,和陈孝后做了同样的梦,梦见龙盘在屋顶上,所以给萧赜取了小名龙儿。
萧赜从小受他爸教导,很有韬略,后来也屡立战功。
如今当了皇帝,他升殿即位,任命了一帮大臣:司徒褚渊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王俭为尚书令,车骑将军张敬儿为开府仪同三司,司空豫章王嶷为太尉,还追封了已故的妃子裴氏为皇后。
裴氏是左军参军裴玑的女儿,原来是太子妃,建元三年病逝,谥号穆,以前叫穆妃,现在就叫穆皇后了。
萧赜又立长子长懋为太子,次子子良为竟陵王,三子子卿为庐陵王,四子子响过继给豫章王嶷当养子,还没封爵,五子子敬为安陆王,六子早年夭折,七子子懋为晋安王,八子子隆为随郡王,九子子真为建安王,十子子明为武昌王,十一子子罕为南海王,剩下的儿子都还小,暂时没封。
萧赜还有几个年幼的弟弟,以前因为小没封爵。
现在他特地封了十二弟锋为江夏王,十五弟锐为南平王,十六弟铿为宜都王,后来又封了十八弟銶为晋熙王,十九弟铉为河东王。
齐祖萧道成一共有十九个儿子,从萧赜往下到十一子,十三、十四、十七子早年夭折没留下名字,史书上就统称他们为高祖十二王。
衡阳王钧是过继出去的,不在这个行列。
太子长懋的儿子昭业被封为南郡王。
司徒褚渊呢,又升官成了司空。
有一天,新皇帝萧赜在东宫设宴,群臣多半都去了。
右卫率沈文季和褚渊聊起了天,聊着聊着就不对劲了。
褚渊一点儿不让步,沈文季一怒之下说:“褚渊自认为是忠臣,将来死后,不知道怎么有脸去见宋明帝!”
褚渊又羞又怒,起身就要走。
萧赜好言相劝,还特地赐给他一把金镂柄银柱的琵琶。
有人小声嘀咕:“哼,这朝秦暮楚的,跟唱伎有啥区别,就该赐他一把琵琶!”
褚渊听了心里不舒服,但还是磕头谢恩,接过琵琶,宴会结束才走。
第二天早上,天热得像蒸笼。
太阳刚从东边升起来,就晒得人火辣辣的。
沈渊出门上朝,手里拿把腰扇遮着脸。
功曹刘祥看见了,开玩笑说:“看你这样子,难怪不好意思见人!
拿个扇子遮遮掩掩的,有啥用啊?”
沈渊听了不舒服,就回了一句:“你这是不尊重读书人。”
刘祥一听,冷笑起来:“哼,你连袁、刘都收拾不了,还说什么读书人!”
沈渊被噎得说不出话,又羞又气,没过多久,竟然就因此病倒了。
说起来,沈渊长得挺帅,就是一只眼睛白眼珠多。
大伙儿私下里都说他像白虹贯日,是宋家要亡的征兆。
这都是瞎扯,哪有那么准的事儿。
可惜啊,沈渊四十八岁就这么走了。
他长子贲在齐国做世子中庶子,还担任翊军校尉。
父亲去世后,他因守孝免了职。
守孝期满去见皇帝,皇帝想让他做侍中,还领步军校尉,但贲坚决推辞不接受。
以前渊被封为南康公,贲本该继承爵位,但他让给了弟弟蓁,说自己有病。
他可能是觉得父亲失去名节是耻辱,所以坚守志向不做官,一辈子都在修建坟墓。
这真算是善于弥补父亲的过失了。
幸好有这个儿子。
第二年,新皇帝即位,改年号为永明。
这时候,朝廷里人事有变动:太尉豫章王嶷去做太子太傅,教太子读书;护军将军长沙王晃调到南徐州当刺史,守护那里;镇北将军竟陵王子良去了南兖州,也当上了刺史。
原来的豫州刺史垣崇祖被叫回京城,做了五兵尚书,管着五种兵马。
另外,司空谘议荀伯玉也升官了,成了散骑常侍。
以前,齐国太子赜当太子时,年纪已经不小了,快四十了。
他和他爸一起打下了江山,朝廷里的事儿,他常常自己做主,不怎么跟别人商量。
他身边有个得宠的大臣叫张景真。
这家伙骄傲奢侈,做事儿越过本分,朝廷内外没人敢吱声。
只有荀伯玉,偷偷跟皇宫里说了这事儿。
齐太祖道成一听,马上派人去查东宫,把张景真抓了杀了,还下诏书责备了太子赜。
赜吓得不行,说自己病了。
一个多月都没能让他爸消气,差点儿太子之位都保不住。
多亏豫章王嶷没心思抢这位置,又孝顺又友爱,还有王敬则帮赜说话,这才没换太子。
不过,荀伯玉因为这事儿更得宠了,赜心里就怨恨他,俩人关系坏极了。
垣崇祖以前也没靠拢过赜。
他打败魏国回来朝见时,还跟太祖聊了一整夜悄悄话,赜心里能不犯嘀咕吗?
所以,赜一当上皇帝改了年号,就把垣崇祖叫到都城来,表面上是安抚他。
过了好几个月,有人暗中吩咐宁朔将军孙景育,诬陷说崇祖在边疆煽动叛乱,图谋不轨,还诬告伯玉和他勾结,约定时间一起作乱。
于是,崇祖和伯玉被抓进监狱,被判死刑,要砍头。
车骑将军张敬儿因为辅佐皇帝有功,特别受宠爱,家里养了很多歌妓小妾,生活奢侈得不得了。
他原先娶了毛氏,生了儿子道文。
后来看到尚氏的女儿漂亮,就把毛氏休了,娶尚氏做继室。
尚氏曾经对张敬儿说:“以前我梦到一只手发热,你就当了南阳太守;
后来梦到脾脏发热,你就当了雍州刺史;
最近梦到半身发热,你就当了开府仪同三司;
现在梦到全身都发热,想必又有天大的好事了。”
意思是又要升官发财了。
张敬儿听了很高兴,私下里跟身边的人说了,结果这话传到宫里去了。
齐主赜心里就犯了嘀咕,开始怀疑他。
再加上张敬儿又派人到蛮族那里去做生意,朝廷更怀疑他跟蛮族勾结。
正好华林园里设斋祭祀,朝臣都奉命去园里,张敬儿也去了。
刚坐下,就有卫士冲出来,把他抓了。
张敬儿摘下貂皮帽子,愤愤地扔在地上说:“都是这东西害了我!”
那些贪图富贵的人啊,都听听这教训吧!
张敬儿被关进监狱没几天,就被杀了。
他儿子道文、道畅、道固、道休也都跟着被杀,只有小儿子道庆被赦免了。
这下汝阴人可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张敬儿的弟弟恭儿,官当到了员外郎,留在襄阳城里。
一听说张敬儿被杀,他立马带着几十号人,骑马逃到蛮族那儿躲起来了。
说起来,敬儿以前叫狗儿,恭儿以前叫猪儿,名字土得掉渣。
宋明帝看他们名字太俗,就给改成了敬儿和恭儿,听起来好多了。
敬儿背叛宋朝,投了齐国,成了开国的大功臣。
本想着能跟着齐国享享福。
谁承想,没多久,他和儿子都死于非命。
这说明啊,帮着坏人干坏事,就算一时得逞,也享不了长久的富贵。
人活着,为啥不忠义点呢!
敬儿原本是南阳人,在襄阳城西边盖了大房子,存了好多钱。
恭儿虽然是员外郎,但他不想当官,和敬儿分开住,自己在上保村里过小日子,吃穿用度和普通人没啥两样。
他怕受哥哥牵连,就躲到蛮族那儿去了。
后来,他上书自首,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
齐国的皇帝赜知道他和他哥哥不一样,就下旨赦免了他,让他回家了。
一死一生,公道自在人心。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