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流逝,转眼间已至夏季。
六月的辽东大地,暖意融融,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大自然在这个季节里尽情展示着它的魅力与活力。
原本被冰雪覆盖的大地,此刻已完全解冻,冰雪融化后的水流汇聚成小溪,潺潺流淌而过。
早在初春时节就辛勤耕种下的小麦和水稻,如今也已破土而出,嫩绿的幼苗在肥沃的黑土地上茁壮成长,争先恐后地向上拔高。
远远望去,那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和稻田,宛如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掀起层层绿浪。
顺着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前行,便会抵达昌黎城所在的河谷深处。
经过又一次的扩建,环绕着整片山谷的城墙显得越发雄伟壮观。
城墙高耸入云,坚固无比。
而在昌黎内部,各种风格迥异的楼房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有古朴典雅的中式楼阁,也有造型别致的办公楼房。
城内外,稀稀落落地散布着一些农田和果园。
农田里,农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他们精心照料着庄稼,除草施肥。
果园中的果树枝头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有的已经成熟,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再往远处看,一处宽敞的空地上,一支军队正在训练着。
士兵们身着整齐的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喊杀声此起彼伏。
步伐矫健,动作娴熟。
自从段尘来到这片神秘的境地,已然过去了整整三年时光。
在这三年里,整个辽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身处乱世之中,所有事物的发展演变都变得异常激烈。
公元 193 年的大汉王朝,局势动荡不安,各方势力纷争不断。
此时此刻,曹操正率领大军攻打徐州;
北方的公孙瓒与刘虞之间的战争也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战况胶着;
袁绍则与黑山军展开了激战。
在江淮地区,骷髅王袁术正逐渐迎来自己人生的巅峰时刻。
先后从南阳起兵,一路势如破竹,横穿豫州,成功掌控了江淮一带。
如今,又将目光投向了富饶的扬州。
蜀地刘焉截断了通道,已经开始走称帝的流程;
荆州的刘表刚刚进驻没有多久,开始整合整个荆州资源;
西北的李傕郭汜已经开始暴乱,朝廷的威信再次下降。
诸侯们都自顾自的相互征伐,没有人会关注小皇帝的生死存亡,也没有人会关注一个气运逐渐消尽的大汉。
昌黎城中,庄严肃穆的将军府内,段尘正端坐在书房之中,聚精会神地审阅着手中的文书。
忽然,一名亲信匆匆赶来,呈上一封密函。
段尘接过一看,原来是简雍即将启程前往辽东郡的消息。
他逐字逐句地仔细查阅着这份情报,确认其中每一处细节都准确无误后,这才缓缓放下信函,整个人仿佛被抽去了全身力气般,一下子躺倒在了身后的椅子上。
只见他紧闭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又重重地呼出,如此反复几次,。
过了好一会儿,段尘终于睁开眼睛,坐直身子,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郭嘉等人,缓声道:
“诸位,自今日起,整个辽东之地,便只剩下高句丽这一强敌了。”
说这话时,他的语气中既有一丝解脱。
郭嘉闻言,微微一笑,上前一步道:
“主公无需担忧,以吾观之,高句丽实不足为惧。只需派出一支精锐大军,与其徐徐周旋,消磨其兵力士气,待时机成熟之时,必能一举将其剿灭。
届时,再将百姓移民至北境,施以仁政教化,不出数年,此地便可如同昔日鲜卑那般,心悦诚服地归附于我大汉。”
郭嘉说得轻描淡写,一切皆已尽在掌握之中。
从某种程度上说,经过一番苦心经营,段尘此时确实已经基本掌控住了整个辽东地区。
眼下所面临的问题,无非就是如何进一步巩固内部统治,消除潜在隐患而已。
然而,就在众人为此略感欣慰之际,段尘却突然话锋一转:
“依我之见,公孙瓒与刘虞之间的争斗怕是很快就要决出胜负了。
而吕布既已归顺袁绍,那黑山军必然难以抵挡袁军兵锋,想必用不了多久,战火便会蔓延至此。留给咱们的平静日子啊,恐怕已然不多了!”
虽然远在辽东,但利用电报,来自中原的情报能够迅速的传播到段尘耳中。
他的出现稍稍改变了天下的局势,但基本的走向并未发生变化。
“主公啊!依属下之见,咱们只需先行拿下辽东郡,随后再将高句丽纳入囊中,并对内部势力加以整合梳理。如此一来,即便那幽州战场上的胜负已然分明,咱们也全然无需畏惧了!”
徐庶面带微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对未来很乐观。
在他心中,自家主公段尘绝非那种安于现状、坐守一方的君主。
段尘可以巧妙地整合各个异族力量为己所用。
多民族相互交融的辽东地区,所焕发出的蓬勃活力,定然远超如今那四分五裂、混乱不堪的中原大地。
“没错,主公!相较于公孙瓒、袁绍这些人四处树敌、腹背受敌的艰难处境,一旦您成功收服公孙度之后,整个辽东必将固若金汤、坚如磐石!”
郭嘉附和着点头称是,但话锋一转,脸上流露出些许忧虑之色,目光望向悠然躺靠在椅子上休憩放松的段尘,出言提醒道:
“不过,主公啊!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我们成功实现辽东统一之际,恰恰也是最容易心生懈怠、精神松弛的时候。所以,恳请主公时时刻刻都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谨慎之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