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阿呷”通常有“吉祥美丽的女孩”“幸福的少女”这类含义。
吉布阿呷(苏念瑶)为离开部落,去往燕国求学,正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
她在自己的屋内,仔细地整理着衣物和日常用品,将它们一件件叠好放进包裹。母亲苏瑶在一旁帮忙,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嘴里不停地叮嘱着女儿在燕国要照顾好自己。
苏念瑶一边应着母亲的话,一边将父亲送给她的那本珍贵的书籍小心翼翼地包好。这是父亲对她的期望,也是她在求学路上的精神支柱。
她还准备了一些部落特有的饰品和信物,想着在燕国思念部落时可以拿出来看看,以解乡愁。同时,她也没有忘记带上自己平日里记录心得的小册子,上面写满了她对未来的憧憬和计划。
为了应对路上可能遇到的情况,苏念瑶向部落里有经验的长辈请教,准备了一些常用的草药和简单的疗伤工具。
父亲安排了两个护卫和一个女族人一起,那两个护卫是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一个叫阿卓,一个叫尔古。还有那个女族人是如同亲姐姐般照顾她的阿依。
他们都会基本的燕国语言,也在为这次行程做着各种准备。
阿卓认真地检查着马匹,确保每一匹都健壮有力,能够承受长途跋涉的辛劳。尔古则仔细地整理着行李,把武器放置在最容易取用的地方,以保障途中的安全。阿依忙着准备充足的食物和水,还细心地为苏念瑶准备了一些她爱吃的点心。
苏念瑶看着忙碌的众人,心中既有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也有对离开部落和亲人的不舍。但她知道,为了部落的未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出发的日子终于来临,15 岁的吉布阿呷(苏念瑶)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部落的出口。
父亲吉狄拉莫站在最前方,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期望。他走上前,轻轻地抚摸着苏念瑶的头,说道:“女儿,此去燕国,路途遥远,定要多加小心。记住,你代表着我们的部落,要努力学习,为部落争光。”
苏念瑶重重地点了点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父亲,您放心,女儿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母亲苏瑶走上前,将一个亲手缝制的香囊挂在苏念瑶的腰间,哽咽着说:“这香囊里装着家乡的香草,能为你带来平安。想我们的时候,就拿出来闻一闻。”
苏念瑶紧紧地抱住母亲,感受着母亲怀抱的温暖。
就在这时,部落的年轻族人们围了过来,为她唱起了熟悉的歌谣。那悠扬的旋律在空气中飘荡,仿佛诉说着对苏念瑶的祝福与牵挂。
苏念瑶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也走上前来,大哥神色严肃,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道:“小妹,出门在外,莫要任性,凡事多思量。”二哥则递上一个包裹,轻声说:“这里面是我为你准备的一些东西,或许能派上用场。”
苏念瑶听着这动人的歌声,看着哥哥们关切的眼神,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部落的族人们也纷纷前来送行,他们送上了祝福和礼物,希望苏念瑶一路顺风。
在一片祝福声中,苏念瑶翻身上马,与阿卓、尔古和阿依一起,向着燕国的方向出发。
父亲吉狄拉莫,这位部落中坚毅的领袖,此刻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挺直了脊梁,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送女儿远去。母亲苏瑶用手帕捂住嘴,泣不成声。
苏念瑶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站在一旁,表情凝重。大哥紧握着拳头,心中默默想着:“小妹,但愿你此去燕国,再也不要回来,这乱世中的部落危机四伏,远离才是对你最好的保护。”二哥则目光深邃,暗自祈祷:“愿你能在燕国过上平静的生活,永远不要卷入部落的纷争。”
他们都知道,这或许是永别,但这离别是为了给苏念瑶一个更安稳的未来,是对她最深沉的保护。
苏念瑶出生于燕国,五岁后随父母来到部落,在部落中长大。
在部落的岁月里,苏念瑶展现出了非凡的语言天赋,她不仅精通部落语,能与族人畅所欲言,还将燕国语言掌握得极为熟练。母亲对她的教诲从未间断,让她熟知基本的燕国礼仪。
在母亲的熏陶下,苏念瑶对燕国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她常常在夜晚,望着星空,想象着燕国的模样。母亲口中燕国的繁华街市、优美诗词和精致服饰,都在她心中种下了渴望的种子。
虽然在部落中,她也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与伙伴们一起在山上奔跑,学习部落的技艺,但燕国始终是她心中的一个神秘而美好的梦。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遭遇了暴雨天气和崎岖的道路。
但年纪轻轻的苏念瑶始终没有抱怨,她紧咬着牙关,任凭雨水打湿她,发丝凌乱地贴在脸上。她的心中怀揣着信念,那是对燕国知识的渴望,支撑着她不断前行。
终于,经过半月的奔波,他们来到了一座繁华的城镇。这里与部落截然不同,苏念瑶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一切。
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铺,门口挂着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身着绫罗绸缎的人们或骑马或坐轿,来来往往。街边的摊贩大声吆喝着,贩卖着精美的瓷器、华丽的绸缎和珍稀的古玩。
苏念瑶的目光被一座高大的楼阁吸引,楼上传来悠扬的琴音和女子的娇笑声。再往前走,一座石桥横跨在清澈的河面上,桥下船只穿梭,船头的船夫唱着古老的歌谣。
阿卓提醒道:“大小姐,这里人多眼杂,我们要小心行事。”
尔古也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情况。
阿依则贴心地为苏念瑶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头发。
苏念瑶深吸一口气,说道:“我们走吧,燕国就在前方。”
他们继续前行,向着心中的目标迈进,只是苏念瑶的心中,始终怀着对部落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父亲游学时的好友住处。这是一座气派非凡的宅院,朱红色的大门高大而威严,门口的两只石狮栩栩如生,威风凛凛,仿佛在守护着宅院里的秘密。
苏念瑶仰头望着那紧闭的大门,心中既充满期待又略带紧张。阿卓、尔古和阿依也被这宅院的气势所震撼,一时间竟都有些不知所措。
苏念瑶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心情,走上前去轻轻敲门。“笃笃笃”,敲门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探出头来,目光中带着几分疑惑。
苏念瑶赶忙向前一步,恭敬地说道:“这位伯伯,我们是从远方而来,我父亲是吉狄拉莫,此次前来是拜访您家主人的。”
管家一听,脸上的疑惑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热情的笑容:“原来是故人之后,快请进,快请进!”
苏念瑶等人跟着管家走进院子,只见院子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林立,池塘中锦鲤嬉戏,美不胜收。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径,他们来到了正厅。
厅内,一位儒雅的中年人正端坐在太师椅上,手中拿着一本书,见到他们进来,连忙放下书本,起身迎了过来。他的目光在苏念瑶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怀念。
“孩子,一路辛苦了。”中年人微笑着说道,声音温和而亲切。
苏念瑶走上前,盈盈行了个礼,说道:“多谢伯父收留,小女苏念瑶给您添麻烦了。”
中年人笑着摆摆手:“不麻烦,不麻烦,你父亲与我是多年好友,他的女儿便是我的女儿。来,快坐下说话。”
随后,众人在厅内依次坐下。管家命人端上了茶点,一时间,厅内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中年人看着苏念瑶,关切地问道:“孩子,此来燕国求学,路途遥远,你可还适应?”
苏念瑶微笑着回答:“伯父放心,一路上有族人照顾,还算顺利。只是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心中尚有几分忐忑。”
中年人点了点头,说道:“莫要担心,我已为你安排好了一切。在这燕国,你只管安心学习,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接着,他们又详细地商量了苏念瑶在燕国的学习课程、住宿安排以及生活琐事。苏念瑶认真地听着,心中充满了感激。
中年人温和地说道:“念瑶啊,学习上莫要心急,先从基础的经史子集开始,逐步深入。”苏念瑶轻轻点头,目光坚定。
其夫人则微笑着说:“住宿就安排在我院中的偏房,安静又舒适,平日里也方便照应。”苏念瑶连忙道谢:“多谢夫人,给您添麻烦了。”
谈到生活琐事,中年人嘱咐道:“燕国的风俗与部落有所不同,你初来乍到,凡事多留意。”苏念瑶乖巧地应着:“伯伯放心,我会小心谨慎的。”
此时,中年人的子女也走了进来,他们热情地向苏念瑶打招呼,表示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多多关照她。
苏念瑶看着这一张张亲切的面孔,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商量完毕,中年人的夫人便带着苏念瑶去看她的住处,房间布置得温馨雅致,苏念瑶满心欢喜。
在这个陌生又充满温暖的地方,苏念瑶即将开启她全新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