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吃宴席的乡亲们也纷纷七嘴八舌地夸赞起曹逸。
“这曹逸娃儿,真是有出息,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了不得!”一位满脸皱纹的大爷竖起大拇指说道。
“可不是嘛,这诗文作得比咱村里的老秀才都强,以后指定能当大官!”一位大娘笑着,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我家那小子要是有曹逸一半的本事,我做梦都能笑醒!”一位大叔羡慕地说道。
“曹逸这娃儿,打小就聪明,如今更是才华出众,真是咱村的骄傲!”一位年轻的大哥也跟着称赞。
“这是状元郎的苗子啊!”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大嫂感叹道。
曹逸听着乡亲们的夸赞,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心里美滋滋的,想着多夸点。
曹逸的兄弟姐妹把头转向曹逸,曹娟一脸崇拜地说:“二哥,你太厉害了,这么短时间就能作出这么好的诗!”
弟弟兴奋地说道:“哥哥,你果然是我们当中最牛的,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
二姐笑着说道:“曹逸,你这才华真是让我们望尘莫及呀。”
表妹也眨着大眼睛说:“表哥,你就是我的偶像!”
面对兄弟姐妹的夸赞,曹逸心里虽然美滋滋的,但表面上却故作镇定,心里想着:这都是基本操作,以后我还会更厉害呢。
曹逸看着兄弟姐妹,赶忙说道:“快点吃,等会饭菜凉了。” 妹妹调皮地吐了吐舌头,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放进嘴里。弟弟也不再磨蹭,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大姐笑着应道:“好,这就吃。” 表妹则乖巧地点点头,开始认真地用餐。曹逸看着大家动了筷,自己也放心地吃了起来。
下桌之后,曹逸他们一走进小舅家,满屋子的亲戚朋友立刻把目光聚焦在了他们身上。
“哟,这不是曹逸嘛,听说你在学堂里表现可出色啦,又聪明又好学!”一位远房表叔率先开口,脸上满是赞许的笑容。
“可不是嘛,这娃儿将来肯定有大出息!”隔壁的大婶也跟着附和,眼睛里透着欣赏。
“曹逸啊,你那诗文写得真是妙极了,我们家孩子要是能有你一半优秀,我都要高兴坏咯!”一位伯伯竖起大拇指,不住地点头。
“这孩子不仅学问好,还懂事有礼貌,真是难得!”大姨娘也凑过来,拉着曹逸的手,亲切地说道。
“我早就说曹逸这娃儿不一般,看看,果不其然!”大舅舅也满脸骄傲地看着他。
“曹逸呀,你可是咱们家族的骄傲,要继续保持啊!”一位年长的阿婆慈爱地看着他。
“就是就是,曹逸以后肯定能光宗耀祖!”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夸赞声不绝于耳。
曹逸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说道:“谢谢大家的夸奖,我会继续努力的。”
曹逸他们在屋里待了一会儿,彼此又说了些贴心的话。
曹逸站起身来,说道:“外公,各位亲人,我们就先回去啦。” 兄弟姐妹也跟着纷纷起身。
外公连忙说道:“这么快就要走啦,不再多待会儿?”
曹逸微笑着回答:“不了外公,天色也不早了,今天还要回镇里,我们改日再来看您。”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叮嘱着。
“路上小心点啊!”
“有空常来!”
曹逸带着兄弟姐妹一一应着,然后挥手告别,转身离开了屋子。
曹逸回到家里,看见祖父正坐在堂屋的椅子上。
他走上前,恭敬地说道:“祖父,我回来啦。”
祖父微微点头,目光慈祥:“嗯,孩子,这一天玩得可还开心?”
曹逸笑着回答:“开心极了,祖父。”
稍作停顿,曹逸接着说:“祖父,我这就要和二爷一家回镇上了。”
祖父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还是说道:“好,回去要听二爷的话,好好学习。”
曹逸重重地点了点头:“祖父您放心,我会的。”
说完,曹逸转身走出家门,和二爷一家踏上了回镇上的路。
曹逸和二爷一家回到镇上的家里时,夜色已经深得如浓墨一般。
街上冷冷清清的,只有几盏昏暗的灯笼在风中摇曳。他们的脚步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晰。
曹逸抬头望着天空中稀疏的星星,心中还回味着小舅婚礼的热闹场景。
二爷一边开门一边说道:“都累了吧,赶紧进屋休息。”
进了屋,二娘点燃了油灯,微弱的灯光在黑暗中划出一小片温暖的区域。
曹逸打了个哈欠,跟二爷一家道了晚安,便拖着有些疲惫的身子走向自己的房间,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曹逸来到学堂,刚坐下,陈玉轩就凑了过来,一脸好奇地问:“师兄,你小舅结婚热闹不?”
曹逸微笑着回答:“那可热闹极了,来了好多亲戚朋友,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陈玉轩眼睛睁得大大的,追问:“那有没有啥好玩的事儿?”
曹逸想了想,说道:“有啊,我们一起去找红桔,还烤火烤洋芋和红苕吃呢。”
陈玉轩听得入神,羡慕地说:“哎呀,听起来真不错!”
曹逸和师弟陈玉轩坐在座位上,陈玉轩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回家的见闻。
“师兄,我回家那天可有意思啦,我跟你说,我家隔壁的阿婆养的鸡跑丢了,找了好久才找到。”陈玉轩眉飞色舞地说着。
曹逸微笑着听他讲,时不时点点头。
等陈玉轩讲完,两人便拿出经书,开始背诵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们清脆的读书声在教室里回荡。
李夫子站在课堂中,目光温和而满意地看着曹逸和陈玉轩。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欣慰和赞许,嘴角微微上扬,轻轻地点了点头。
“曹逸、陈玉轩,你二人近日学业精进,态度端正,实乃同窗之楷模。”李夫子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安静的教室里回响。
曹逸和陈玉轩听到夫子的夸赞,连忙起身,恭敬地向夫子行礼。
“多谢夫子教诲,学生定当加倍努力。”曹逸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眼神中透着坚定。
陈玉轩也跟着说道:“夫子谬赞了,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定当以师兄为榜样,不断进取。”
李夫子微笑着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继续开始授课。而曹逸和陈玉轩则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另一边,苏念瑶在燕国的生活起初充满了陌生与不适。
苏念瑶在陆府的生活,因为有族人阿卓、尔古和阿依的陪伴,多了几分熟悉的温暖。
白天,她努力适应着新的学习课程,那些复杂的经史子集让她感到十分吃力,但她从不轻言放弃,总是埋头苦读,常常请教陆修远和其子女。
在生活上,陆夫人对她关怀备至,可她还是会偶尔想念母亲做的饭菜。与陆家的子女相处时,她起初有些拘谨,但渐渐地,大家的友善和热情让她融入其中,有了一些温暖的时刻。
阿卓和尔古时刻保持着警觉,每日认真巡查着陆府的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存在的危险。他们身强力壮,眼神坚毅,只要苏念瑶出门,必定紧紧跟随在她身旁,用自己的身躯为她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
走在燕国的街头,旁人异样的目光和偶尔的议论还是会让她感到孤独和失落。她深知自己的身份特殊,必须更加努力,才能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立足。
阿依则是贴心地照顾着苏念瑶的起居。清晨,她会轻柔地唤醒苏念瑶,为她梳理那如瀑的长发,细心地为她挑选合适的衣物。一日三餐,阿依总是变着花样做出苏念瑶熟悉的家乡美食,试图用熟悉的味道慰藉她思乡的心。
夜晚,当苏念瑶因为思念部落而难以入眠时,阿依会坐在床边,轻轻哼唱着部落的歌谣,用温柔的话语安抚她的情绪。
在学习的闲暇时光,苏念瑶会与阿卓、尔古和阿依聚在一起,讲述部落里的往事,回忆那些曾经的欢乐时光。
他们的存在,让苏念瑶在这陌生的陆府中,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小天地,也让她更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种种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