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逸兄妹和陈玉轩四人,一路上有说有笑地走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
陈玉轩眉飞色舞地讲述着村里的趣事,曹帅,曹逸时不时插上几句俏皮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曹慧则安安静静的跟在一旁,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阳光愈发炽热,洒在他们身上,拉出斜长的影子。街道两旁的店铺生意正红火,吆喝声此起彼伏。
“看,那边有个卖糖人的!”曹慧兴奋地指着前方。
“哈哈,等会儿给三姐买一个。”曹逸笑着说道。
他们继续走着,不知不觉,渐渐快到午时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叫起来。
曹逸一行人走着走着,曹逸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曹帅,眼神朝陈玉轩的方向瞟了瞟,然后压低声音说道:“大哥,你看这都快午时了,要不你邀请陈玉轩去咱们家吃饭?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说罢,朝曹帅使了个眼色,曹帅心领神会,笑着看向陈玉轩,开口道:“玉轩,今儿个中午去我家吃饭如何?咱们兄弟几个好好聚聚。”
陈玉轩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连忙点头应道:“那敢情好,多谢曹兄相邀!”
众人回到家,二娘一看陈玉轩进院,就知道要多一双筷子,心里也愿意孩子带好友来家做客。
老家曹,家教很好,曹庆经常教导儿子,与人为善。
二娘笑着打招呼“玉轩来了”“逸娃儿,先带着玉轩去你去你房间,吃饭了叫你们”二娘转身去了厨房忙碌。
曹逸带着玉轩去往屋内,介绍道“我和大哥一屋,大哥平时不用书桌,都是我用,这边也有不少书,师弟有时间可以来借阅”
陈玉轩感激道“师兄,多谢你的关照,师弟确实需要。”
不一会,曹慧跑来告知师兄弟二人,去吃饭了。
曹逸三人去堂厅只见饭桌上已经摆好饭菜,二娘示意入座,见孩子们坐好,随时对陈玉轩说道“玉轩,没几个好菜,将就吃”
陈玉轩忙答道“很丰富了,玉轩很难吃到”桌上的肉类这些,陈玉轩很少吃到,上学都是家里拿出全部积蓄供读。
陈玉轩只想不辜负家人期待,一定要学有所成,改善生活。
饭桌上,曹帅看着放不开的陈玉轩,不时夹菜给他,陈玉轩礼貌回礼,看着越来越多的饭菜,只好埋头苦干,吃的撑了。
陈玉轩直感叹好久没有吃这么撑了。饭后曹逸兄弟和陈玉轩闲谈一会,陈玉轩便告别离去。兄弟二人相送一段路。
曹逸回到屋内,拿出一本书出来细读,慢慢进入状态。
晚上二爷回家叫来曹逸询问今日之事,曹逸一一作答。二爷也给曹逸说了曹逸感兴趣的事情。最后叮嘱曹逸按时上学。
曹逸躺在床上脑海里仔细计划着今后发展的规划,慢慢沉沉睡去。
在晨曦微露之时,曹逸就早早的起床准备好一切,悄悄的出门了早点,去往学堂。
卯时,学生们陆陆续续踏入学堂。他们身着整洁的长衫,背着书箱,个个精神抖擞。曹逸进入小院的时候陈玉轩已经坐在书桌前认真看书,曹逸入桌的声音惊醒陈玉轩,曹逸说道“师弟你来的真早,你一路不怕?
陈玉轩回道“师兄,不怕,习惯了,有时农忙也是这个时间”
曹逸闻言沉默了一下,想起了前世那些离的远的同学也是天刚亮就走了2.3个小时来上学的,心里感慨不论什么世界,想要过的好,摆脱贫穷的生活,读书确实是很好的出路,更不论古代社会了。
曹逸对陈玉轩说道“师弟,学堂生活今日开始了,我们当勤勉读书,实现心中梦想”
“好的,师兄”师兄弟二人相视一笑。开始背诵课文
学堂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李夫子身着整洁的儒衫,神色略显紧张地走上讲台,这是他教书生涯的首次登场。
台下,曹逸正襟危坐,目光专注而炽热,满心期待着李夫子的教诲。陈玉轩则微微侧身,手中紧握着毛笔,同样怀着好奇与敬畏。
李夫子轻咳一声,开口道:“今日,吾与诸位学子相聚于此,共启求知之门。”声音虽略带颤抖,却饱含着热忱。
他看向曹逸,目光中带着期许:“曹逸,你且谈谈对学问之见解。”曹逸起身,拱手作揖,有条不紊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李夫子微微点头,又转向陈玉轩:“陈玉轩,你可有补充?”陈玉轩略作思索,而后谦逊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李夫子脸上渐渐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开始了他深入浅出的讲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师生们专注的身影上,仿佛见证着这知识传承的神圣时刻。
巳时,学生们讨论所学内容,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曹逸与陈玉轩相互切磋,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绽放。
午时,用膳时间到了,学生们有序地在学堂的膳房用餐,稍作休息。曹逸回家去午饭,二娘已经做好午饭,等着曹逸回来,曹帅看着曹逸问道:“二弟,学堂今日李夫子讲了什么。”
“一些基本的”曹逸答道
未时,继续上课,夫子会出题考验学生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们认真作答,时而眉头紧蹙,时而奋笔疾书。李夫子看着自己两个学生,做着因材施教的计划。
申时,是书法练习时间,学生们在宣纸上一笔一划地书写着,力求字体端庄秀丽。
酉时,一天的课程结束,学生们向夫子行礼道别,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学堂。
曹逸对着陈玉轩道别道“师弟明天见”“师兄明天见”陈玉轩回道,言罢,师兄弟二人分别在学堂门口。
接下来的几日,随着曹逸出色的领悟力和记忆力,李夫子慢慢的给曹逸讲解更多的东西,对陈玉轩按部就班的教学打好基础。
学堂夫子,并非皆如李夫子那般尽心教导。有些夫子,每日不过是照本宣科,课一讲完,便匆匆离去,对学生满心的疑问也是草草了事。
就拿那张夫子来说,上课之时,他常常心不在焉,目光游离不定,仿佛思绪早已飘至九霄云外。学生们但凡稍有调皮捣蛋之举,他便会暴跳如雷,大声呵斥,却从未想过要耐心引导,只是一味地以严厉镇压。
再有那杨夫子,竟是收了学生家长的丰厚礼品,从此之后,对富家子弟格外关照有加,嘘寒问暖,耐心解答。而对那些出身穷苦的孩子,则是爱搭不理,视若无睹。即便他们求知若渴,杨夫子也吝啬于给予丝毫的关注和指导。
在如此这般的学堂氛围中,学生们若想真正获取知识,往往只能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过人的悟性。而那些对知识充满渴望、心怀远大梦想的学子,只能在这样令人失望的环境里艰难地摸索前行,内心无比期盼着能够有幸遇到一位真正尽职尽责、倾心教导的夫子。
在学堂中,陈玉轩对师兄曹逸的学习能力,自叹弗如,李夫子对曹逸似乎格外关照,这让陈玉轩有着复杂的感受。
一方面,他深知曹逸才学出众,值得夫子的关注与栽培,夫子常让曹逸诵读经典、解析文意,曹逸也总能不负所望,让众人受益匪浅,陈玉轩亦从中学到许多。
另一方面,陈玉轩内心也渴望得到夫子的特殊关注,他暗自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师兄一样,凭借自身才学获得夫子的青睐 。
曹逸也观察着师弟的情况,经常给师弟讲述不懂的地方,心里开导,免得师弟被打击到。还好陈玉轩没有很强的攀比心。只想获得认可,追逐师兄的脚步。
师兄弟二人,感情越来越牢固。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休假的那天。